参考文献: ①如徐蜀《史钞的起源与发展》,《史学史研究》1990年第2期;李红岩《史钞及其与中国传统史学之普及》,《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张庆伟《史钞渊源考略》,《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年第2期。 ②王记录、刘云霞《明代史钞的价值》初步涉及相关内容,《郑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③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65,《史钞类小序》,中华书局1965年版。 ④《隋书》卷33,《经籍志》,中华书局1973年版。 ⑤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958页。 ⑥李昉:《太平御览》卷602,《文部十八》,四部丛刊三编本。 ⑦高似孙著、周天游校笺:《史略校笺》,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117页。 ⑧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65,《史钞类小序》。 ⑨《史记》卷14,《十二诸侯年表·序》,中华书局1959年版。 ⑩王应麟:《玉海》卷40,《艺文·春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徐蜀:《史钞的起源和发展》,《史学史研究》1990年第2期。 (12)《隋书》卷33,《经籍志》。 (13)《后汉书》卷48,《杨终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 (14)《后汉书》卷48,《应奉传》注引袁山松《后汉书》。 (15)《后汉书》卷62,《荀悦传》。 (16)《三国志》卷9,《魏书·诸夏侯曹传》注引《魏略》,中华书局1959年版。 (17)《晋书》卷72,《葛洪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 (18)《周书》卷41,《庾信传》,中华书局1971年版。 (19)《南史》卷50,《庾肩吾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 (20)《梁书》卷49,《庾于陵传》,中华书局1973年版。 (21)《梁书》卷30,《裴子野传》。 (22)《梁书》卷49,《袁峻传》。 (23)《南史》卷72,《杜之伟传》。 (24)《隋书》卷58,《李文博传》。 (25)曹之:《古代抄撰著作小考》,《河南图书馆学刊》1999年第2期。 (26)王记录、刘云霞:《明代史钞的价值》,《郑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27)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65,《史钞类小序》。 (28)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65,《十七史详节二百七十三卷》。 (29)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65,《通鉴总类二十卷》。 (30)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25,《廿一史约编》,民国吴兴丛书。 (3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65,《史钞类小序》。 (32)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第958页。 (33)如曹之《古代抄撰著作小考》,《河南图书馆学刊》1999年第2期;张庆伟《史钞渊源考略》,《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年第2期,等。 (34)李红岩:《史钞及其与中国传统史学之普及》,《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35)刘石玉:《〈文献通考·经籍考〉分类探析》,《四川图书馆学报》1987年第2期。 (36)赵星:《抄撮文献的缘起与流变》,《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6年第1期。 (37)《隋书》卷33,《经籍志》。 (38)王应麟:《玉海》卷52,《艺文·书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9)马端临:《文献通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540页。 (40)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65,《史钞类小序》。 (41)范理:《读史备忘》自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2005年版。 (42)佚名:《新集分类通鉴·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43)张九韶:《元史节要》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44)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65,《古今彝语十二卷》。 (45)吴士奇:《史裁》吴勉学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46)唐顺之:《史纂左编》凡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47)张墉:《二十一史识余》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48)王涣:《两晋南北奇谈》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49)沈国元:《二十一史论赞》凡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50)梁梦龙:《史要编》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5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65,《诸史品节三十九卷》。 (52)赵维寰:《读史快编》陈熙昌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53)赵维寰:《读史快编》韩谨凡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54)杨以任:《读史四集》龚一柱叙,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55)俞文龙:《史异编》黄克缵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56)余文龙:《史脔》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57)刘弘毅:《通鉴节要续编序》,见梁梦龙《史要编》卷4,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58)汪应蛟:《古今彝语》卷1,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59)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65,《太史华句八卷》。 (60)《史记》卷76,《平原君虞卿列传》。 (61)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25,《通鉴总类》,民国吴兴丛书本。 (62)程国祥:《太子少保户部尚书登源汪公传》,见汪应蛟《古今彝语》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63)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65,《史书纂略二百二十卷》。 (64)马维铭:《史书纂略》陈懿典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65)马维铭:《史书纂略·东汉》。 (66)张九韶:《元史节要》序。 (67)唐顺之:《史纂左编》荆川子自序。 (68)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65,《史纂左编一百二十四卷》。 (69)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65《史要编十卷》。 (70)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25,《廿一史约编》。 (71)唐顺之:《史纂左编》凡例并引。 (72)唐顺之:《史纂左编》凡例并引。 (73)唐顺之《史纂左编》吴用先序。 (74)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65,《宋史纂要二十卷》。 (75)刘弘毅:《通鉴节要续编序》,见梁梦龙《史要编》卷4。 (76)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50,《宋史质一百卷》。 (77)王洙:《宋史质》叙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78)马维铭:《史书纂略》“三国”小序。 (79)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4,《新唐书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80)张九韶:《元史节要》序。 (81)茅坤:《史记钞》刻史记钞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82)顾应祥:《人代纪要》自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83)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65,《史要编十卷》。 (84)梁梦龙:《史要编》叙。 (85)沈国元:《二十一史论赞》总叙,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86)彭以明:《二十一史论赞辑要》彭惟成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87)余文龙:《史脔》董应举序。 (88)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65,《十七史详节二百七十三卷》。 (89)曾先之:《立斋先生标题解注音释十八史略》陈殷序,日本摹刻明正德六年刊本。 (90)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65,《太史华句八卷》。 (9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65,《两晋南北奇谈六卷》。 (92)陈深:《诸史品节》凡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93)司马光著,李之亮笺注:《司马温公集编年笺注》卷62,《与刘道原书》,巴蜀书社2009年版,第79页。 (94)范理:《读史备忘》自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95)范理:《读史备忘》郭休序。 (96)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65,《南朝史精语十卷》。 (97)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65,《史书十卷》。 (98)姚允明:《史书》周钟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99)程国祥:《太子少保户部尚书登源汪公传》,见汪应蛟《古今彝语》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00)穆文熙:《四史鸿裁》刘怀恕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01)彭以明:《二十一史论赞辑要》起凡。 (102)所引内容均出自《四库全书总目》史钞类提要,见《四库全书总目》卷65,第577—582页。 (103)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65,《史钞类小序》。 (104)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65,《二十一史论赞辑要三十六卷》。 (105)王记录:《当代中国史学的形态、演化及发展趋向》,《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本文原载于《史学史研究》2016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