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斯谟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2:11:19 新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人物简介 伊拉斯谟别名埃拉斯默斯,是中世纪尼德兰(今荷兰和比利时)著名史学家、作家、思想家、神学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伊拉斯谟是一个天主教徒,毕业于都灵大学,代表作有《愚人颂》和《基督教骑士手册》等;他通晓古典文学和圣经,受到了全欧洲文化和宗教界的赞仰,对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也有着巨大的影响。1536年,70岁的伊拉斯谟逝世,葬于巴塞尔大教堂内。 人物生平 伊拉斯谟 1466年10月26日生于荷兰的鹿特丹一个神甫家庭。是一名天主教的神父计拉德(Roger Gerard),与一个医生的女儿,私生了这个孩子。他成为中古世代到现代转接的人物。青年时代入修道院。伊拉谟斯幼年丧母,在大座堂学校受教育,聪颖过人,十二岁的时候,即精通古典文学。 1486年,他的监护人送他入鹿特丹附近的修院。虽然他不喜欢那里的生活方式,但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 1492年,坎柏里(Cambrai)主教按立伊拉斯谟受任教职。不过,他始终未作教堂神甫,而作主教秘书。 1495年,伊拉斯谟进入巴黎大学,进修神学之外,于古典文学喜爱西塞禄(Cicero),于教父中爱耶柔米(Jerome),论著为华拉(Laurentius Valla);华拉从据语言学,揭穿教廷所谓的康士坦丁献让罗马诏书(Donation of Constantine),不过是第八世纪的伪造品,而动摇罗马历来声称优越的根基。 1499年,伊拉斯谟访问英国,结识了当时的政教要人,包括黎泰谟(William Latimer),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和圣保罗大座堂的首牧寇勒(John Colet),并经引介给英王亨利七世(Henry VII),和王子,后来的亨利八世(Henry VIII)。是寇勒教导他,神学必须从枯燥的经院学派回到圣经,从教条进到实践的智慧。因此,他在牛津大学修读希腊文,但没有像拉丁文那样的登峰造极。1506至1509年,伊拉斯谟到意大利,深受文艺复兴的薰沐;获都灵大学(University of Turin)神学博士。 1509年,他再到英国,住在莫尔家中。撰写《愚人颂》(Encomium Moriae 英译本为 The Praise of Folly)。此书在他有生之年,至少再版二十七次。书是以讽刺文体写成,通俗诙谐,而不涉低级。教皇利欧十世(Leo X),非常喜爱。他受邀在剑桥大学作讲座教授,教希腊文和耶柔米。 1511-1514年,伊拉斯谟在剑桥大学任教。 1514至1521年,伊拉斯谟在比利时的鲁汶(Louvain),那里有一所特为研究圣经文字的新学院。1514年,任修院主持的老朋友,要他复作修士生涯。他连忙写信表示,自己着意文学,敬谢不敏。是教皇利欧十世作成好事,下诏准伊拉斯谟在院外过世界的生活,并不必穿修士的衣服。到1517年四月,更特准解除他修道士的誓愿。 早在1504年夏天,伊拉斯谟在比利时的修院图书馆,偶然看到华拉的新约注解,附有经文评比。以后,他自己收集参阅不同抄本,参考古教父的著作,编订他自己的希腊文新约;以希腊文为主,并参照希伯来文,加上他自己的拉丁翻译和注解,有时还尖刻辛辣。成书后,比耶柔米的武加大(Vulgate)拉丁通俗译本为正确。 伊拉斯谟曾多次到过瑞士的巴塞尔(Basel),很喜爱那里。在1514年,他与那里的出版商福洛本(Johann Froben)成为朋友,住在福洛本家中,以后并作出版的顾问和帮助编辑。希腊文新约就在巴塞出版。 1514至1521年,伊拉斯谟在比利时的鲁汶(Louvain),那里有一所特为研究圣经文字的新学院。在那里,他看到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在他的著作中,有许多讲到教职人员普遍的腐败,增加路德的灵感。伊拉斯谟不反对路德改革的目标,而是不喜欢其处理的方式。至于路德,则尊重伊拉斯谟,甚至希望他会支持并积极参与改革运动。 伊拉斯谟是爱维持和平的人;他所期望的改革,只限于内部的改革;他尊敬圣经,却不能领会因信称义的重要。他缺乏先知的性向和勇敢,也不是有组织能力的人。至少在宗教改革初期,他同情路德;极端的罗马教人说:“伊拉斯谟生下蛋,路德孵蛋。” 1520年六月十五日,教皇利欧十世,开除路德的教籍。显然有人把他给路德的信给了教皇看。九月十三日,伊拉斯谟写信给教皇,仍然说路德的好话,也为他自己立场辩护。 1520年十二月五日,支持路德和宗教改革的撒克森选侯腓德烈(Frederick),问起他对路德的意见,伊拉斯谟说:“路德犯了两样罪:他冲撞了教皇的冠冕,和教士们的肚腹。”伊拉斯谟看到局势的发展,趋向极端;仍然劝告教皇亚得霖六世(Adrian VI),避免使用激烈手段,宽免过去的错误,改革教会的腐败,召集中和的人开总议会。他的建议不被接纳。 1524年九月,伊拉斯谟出版了论自由意志,主张人有自由意志,才有道德上的责任;但要靠神的恩典。 伊拉斯谟与宗教改革运动的关系,也越趋疏远。伊拉斯谟成为主张改革,却不参与改革运动。此后,他继续写作,编订古教父的著作,并写教义问答,论十诫,论主祷文等。 1536年七月十二日,伊拉斯谟死在德国巴塞尔,年七十岁,葬在巴塞尔大教堂内。临终前,有福洛本等三个朋友同去看他,他还幽默的以约伯自比,把他们当作三个安慰者,要他撕裂的衣服,在他头上撒炉灰。他最后的话:“噢,主耶稣,施恩;主,拯救我;主啊,结束吧;主,向我施恩典!” 伊拉斯谟名言 伊拉斯谟 爱情是盲目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一直都以触觉进行的原因。 每只狗都有它自己的日子。 人对人不是神就是狼。 人们越走近老年,就越回到貌似童年的日子。 无知是最幸福的生活。 一个钉子挤掉另一个钉子,习惯要由习惯来取代。 一个好的仆人应该忠实、丑陋、残忍。 伊拉斯谟的代表作 代表作有:《愚人颂》《希腊语圣经新约批注》《论死亡之准备》《基督教骑士手册》《论儿童的教养》《圣经·新约全书》。 伊拉斯谟奖学金 “伊拉斯谟Erasmus”项目是欧洲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合作性的学生交流项目,同时也是为了纪念伊拉斯谟设立的。1987年,欧盟开始颁发Erasmus奖,2004年起,将“Erasmus”项目增加为“伊拉斯谟-世界 Erasmus Mundus”,以支持欧洲同世界其他各国的学生交流。其专业面涉及理、工、农、医、文、史、哲、经,已有上百个入选项目。 人物评价 伊拉斯谟 当时著名的人文学者,都对他赞美有加。有的称他为“神圣的人”;有的特地步行,远道去看他,以表示朝圣一般的崇敬。当每到一大城市,受到正式欢迎,待他如同王者。欧洲各国的君王,请他为顾问;历任教皇都请教对时事的意见;有的还风示要他作枢机主教,他谢绝了。许多的贵族,都以同他结交为荣,送他礼物。 马丁路德知道伊拉斯谟的好处,自己坦白承认,在文学上望尘莫及。早在1516年,路德即观察到他的弱点,恐怕对恩典认识不够。路德为真理勇往直前,虽万死不辞;伊拉斯谟则认为求取和平,不妨稍微牺牲真理,也许为了自己的舒适。1524年四月,路德写信给伊拉斯谟说:全世界可以见证,你在文学上的成就,使我们对圣经有真正的了解;神的恩赐在你身上奇妙的彰显出来,叫我们感激。 在《愚人颂》完成500周年之际,比利时发行一枚精制银币来纪念这一伟大学者,该枚银币同时也是“欧洲著名人物”系列之一。该银币成色为92.5%,重量为18.75克,直径为33毫米面额为10欧元,发行量为15000枚。背面为伊拉斯谟肖像,上边缘为伊拉斯谟姓名;正面为尼德兰版图,上方为面额和年号,边缘从左到右分别用荷兰语、法语和德语表示的比利时国名,以及象征欧盟的12颗星星。 赫伊津哈称伊拉斯谟为“圣贤”,说他那精致婉转的灵魂源于对友爱与和睦的渴望和对争斗的反感。自古“圣贤 ”必当如是,其必须给世界带来爱多于恨,带来和谐多于争执,带来更多超越国界、民族、宗派的思路,哪怕经常被现实中人目为虚渺天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