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汗王朝军事力量如何?有着怎样的武器装备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2:11:42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建国初期 汗国在建国之初,其军队如同蓝突厥汗国、回鹘汗国一般,依靠各个游牧部落、氏族提供的武装力量,尤其以葛逻禄部最多,各种各样的叶护、酋长、亦纳勒统领着自己所属的部队,为大可汗效力。早期喀喇汗军队的主体是数量庞大的骑马射手,他们是来自汗国各个部落的底层牧民,而军队的进攻核心则是少数游牧贵族组成的重甲骑兵,他们凭借自身的铠甲与武器成为了最主要的打击力量。此时汗国的疆域仅包括巴尔喀什湖、七河流域到锡尔河北岸的草原地带。此时,汗国的军队也如同以往的游牧民族一般,注重骑兵的运用,擅长迂回包抄与诱敌深入战术,在战斗时,先依靠马上弓箭手所射出的箭雨杀伤敌军,再依靠近战的重装骑兵发起致命冲锋,一举将敌军打垮,而步兵战术相当落后,缺乏专业化的步兵部队,更缺乏重型攻城器械,因此攻城战是一个致命的硬伤。随着喀喇汗朝同唐宋、波斯等定居帝国的交往,汗国逐渐发现自身的不足。比如893年,波斯萨曼王朝大举进攻喀喇汗朝,喀喇汗的游牧军队根本不是体系齐全的波斯军队的对手,一番血战下来,喀喇汗连续丢失塔尔萨坎特、白水胡城等城市,连副可汗的驻地塔拉兹也被波斯攻克,时任可汗的奥尔古恰克被迫败走喀什噶尔,将其命名为斡耳朵坎特,并暂居于此。奥尔古恰克有一个侄子名为萨图克,即后来的萨图克.博格拉汗,他认识到汗国的军队存在严重的不足,便锐意改革。 古拉姆近卫军 公元900年,还是公子身份的萨图克.博格拉汗,仿效波斯帝国萨曼王朝,逐步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军事体系。首先,他以萨曼朝的古拉姆近卫军(Ghulam)为模版,从各个突厥部落征集一批精壮青年,组建了效忠自己的近卫部队,这支部队有着严格的规范与纪律,并通过伊斯兰教的信仰约束自己的行为。公元915年,博格拉汗凭借这支力量发动政变,一举逼迫奥尔古恰克下台,自己登上了可汗的位置,此后的历代喀喇汗可汗便将这一选拔体系制度化(实际上萨曼王朝便有一套完善的古拉姆选拔体系,喀喇汗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萨图克.博格拉汗早期,古拉姆近卫军数量不过2000人,仅驻扎在巴拉沙衮、喀什噶尔这两个汗国都城,还有一支小队驻扎在阿图什,后来萨图克.博格拉汗从萨曼王朝手中收复了克西塔拉兹、塔尔萨坎特、白水胡城等西部重要城市,便将喀什噶尔的主力守军派驻在此,作为精锐的古拉姆更是抽调了大部分,毕竟喀什噶尔在当时只是临时陪都,不过这一举动给了于阗国以及喀什噶尔佛教徒以可乘之机,此后随着喀喇汗王朝先后消灭了萨曼王朝和于阗国,成为了一个囊括中亚新疆的大帝国,古拉姆近卫军数量进一步扩充,从最初的2000人扩充到5000人,7000人,乃至1025年左右扩充到15000人,古拉姆也被划分为宫廷近卫古拉姆,以及拱卫地方的古拉姆,在撒马尔罕、布哈拉、突厥斯坦、塞格纳克都有驻扎。在公元10世纪,古拉姆的主要兵源来自葛逻禄、样磨、炽俟、哈拉吉等回鹘—葛逻禄系的突厥人,然而到了11世纪,随着这些突厥人的定居化以及皈依伊斯兰教,古拉姆的主要兵源便转向了钦察人、阿儿浑人、康里人与基马克人等钦察系的突厥人。由于中亚伊朗地区一直以来有铁甲重装的传统,因此,在完善于萨曼王朝时期的古拉姆近卫军中,重甲骑兵便占据了主要地位,古拉姆重骑兵一般装备最为精良的铠甲与马匹,铠甲诸如突厥风格的尖顶护颈盔,盔顶配有狐尾装饰、毛毡点缀四周的重型毛皮盔,优质锁子甲,重型片甲,骑乘高大强健的阿克哈—塔克马,并给马匹装备铠甲以良好防护,使用锤、刀、剑作战,并兼具精湛的骑射技艺,古拉姆近卫军在平时也身着精工制作的花纹袷袢,以及毡帽、皮靴,地位之高可见一斑。与喀喇汗王朝同时期的伊朗突厥王朝——加兹尼王朝,以及此后的古尔王朝、塞尔柱帝国也都创建了自己的古拉姆近卫军制度。 常备军队 随着突厥民族的定居化速度加快,城市、城镇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以及越来越多的大城市与农耕文明区囊括在喀喇汗朝的版图之中,喀喇汗可汗们意识到传统的部落兵制已经完全不适应统治的需要,帝国迫切需要一支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的军队。因此,早在萨图克.博格拉汗统治末年,汗庭就在塔尔萨坎特、塔什干、白水胡城、突厥斯坦、喀什噶尔等经济繁荣的大城市设立了名为Askar的常备军,可能在许多人的印象之中,Askar特指塞尔柱帝国的部队,其实不然,这个词在突厥王朝中运用十分广泛,往往泛指国家的常备兵力,设有轻步兵、轻骑兵、重步兵、重骑兵,体系比较齐全,常备军不分宗教、民族,一律按规定的配额领取国家薪水。伴随喀喇汗王朝的版图逐渐扩展,常备军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充,一些历史学家估算在1016年,喀喇汗常备军数量超过350000,但可惜至今没有充分的证据来佐证这一观点。 除了自己招募整编以外,喀喇汗军队另一大重要来源为继承萨曼王朝的军队。公元999年,喀喇汗王朝消灭了波斯的萨曼王朝,并俘获了数量可观的萨曼波斯军队,他们的成员多是波斯人与塔吉克人,也有一部分土库曼人(突厥蛮人),由于在此前一年,在帝国与于阗国战斗的东方战线上,喀喇汗大汗阿里.阿尔斯兰汗殒命英吉沙,喀喇汗的东方兵团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正在河中地区凯旋的副可汗玉素甫便临时从波斯战俘中募集了一批兵力,用以防守撒马尔罕、布哈拉等河中古城,并抽调一部分跟随其东征。随着对于阗战斗的结束,这些波斯军队也被纳入了喀喇汗的常备军体系之中。不过这些波斯—塔吉克人在最初的时候并不怎么可靠,比如在1003年—1005年的蒙塔西尔复国运动(萨曼王朝家族的复国运动)中,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波斯籍士兵开了小差,导致了喀喇汗军队在战斗初期的连续失败,另外在1006年—1008年对阵伽色尼王朝的战斗中,波斯籍士兵的军心不稳,也是喀喇汗军队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伊克塔骑兵 喀喇汗王朝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地主阶级在国家社会之中理所当然的占据着重要地位。喀喇汗军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军事地主所提供的骑兵力量,这些由地主提供的封建骑兵,建立在伊斯兰世界的“伊克塔“土地制度之上,伊克塔制度在萨曼王朝时代发展完备,通过吸收波斯文明的精华而成长起来的喀喇汗王朝也继承了这一制度。在公元960年以后,由于越来越多的突厥游牧民转向定居生活,从游牧民角色转向农民角色,伊克塔制度便具备可以实施的可能性,伊克塔骑兵便在喀喇汗军队中占据一席之地。伊克塔骑兵正如同其他封建军队一样,依靠地产维护,而不是靠支薪维护,伊克塔骑兵战时自行筹备武器、铠甲、马匹与粮草,通过履行封建军事义务获得土地,并有权在土地上征收地租,作为经济来源。通常来说,大部分伊克塔骑兵有能力为自己添置一套完备铠甲,以及战马铠甲,他们擅长使用锤、刀、剑、长矛以及弓箭作战,富裕的伊克塔还可以给自己的随从添置一条行头。伊克塔土地不可世袭,使用者死亡之后,土地仍收归国有,并赏赐给新的军功者。总体来说,喀喇汗王朝的伊克塔骑兵,同后世奥斯曼帝国著名的西帕希骑兵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非正规志愿军 帝国最后一项兵源是数量庞大的非正规志愿军,他们的来源多种多样,有游牧部落的部落兵,有村庄的民兵武装,有城镇穆斯林民兵武装,还有其他伊斯兰王朝的志愿者,许多人直接来自帝国北方的突厥游牧民族之中,比如乌古斯—突厥蛮人、康里人、基马克人、阿兰人、钦察人等等。这支部队多种多样,步兵、骑兵应有尽有,武器也杂乱不一,大部分人没有良好的盔甲防护,只有少数人才拥有一套完整的铠甲。这些非正规军剽悍善战,勇猛好斗,但纪律涣散,缺乏约束,一旦战场形势出现不利便军心动摇,严重时甚至会作鸟兽散;而当战斗胜利时又会哄抢战利品,还会滥杀战俘,因此喀喇汗王朝对他们的策略是:一般在和平时将他们打发到边疆区卫戍,战争时负责开路、侦察,保卫侧翼,劫掠、突袭等工作,并作为炮灰战场上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在公元999—1006年喀喇汗灭于阗战争时,这些志愿兵便是喀喇汗大军的先锋部队,他们先是势如破竹,随后在昆仑山战斗(战场在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波斯坦乡)遭到于阗军伏击而损失惨重,但喀喇汗军队并没有因失败而气馁,而是重振旗鼓一举攻克于阗城,然而在城破之后,这些狂热的志愿军对于阗的佛教古迹进行了疯狂的洗劫破坏,正如马哈茂德.喀什噶里在《突厥语大辞典》中所言:佛像寺庙全捣毁,菩萨头上屙了一泡。所以说,相对于正规军而言,这些非正规志愿军只是辅助角色,但仍然对喀喇汗王朝的强大与稳定到了重要作用。 军队装备 在公元9—11世纪时期,突厥斯坦、河中地区等中亚地区由于经济的繁荣,催生了冶炼水平的极大发展,冶金锻造业极为发达,世界上最早使用煤炭炼铁的地区就是在中亚,这里制造的武器铠甲不仅装备喀喇汗军队,还出口到西夏、吐蕃、蒙古高原、巴格达、契丹、中原等地区,宋朝史书中就曾记载从喀什噶尔、和田等地进口的盔甲,以及铁甲战马,而西夏通过学习中亚突厥斯坦的炼铁技术,锻造出的西夏剑名满东亚。喀喇汗军队的装备上面已经略有陈述,包括锁子甲、重型片甲以及那种突厥风格的尖顶护颈盔,稍微低一点档次的还有草原风格的札甲、罗圈甲,袷袢状的无袖链甲衫,最为廉价的要数各种皮革、廉价织物制成的防护甲,短剑、刀、长矛、锤、斧、弓、圆盾也是喀喇汗军队的常用兵器。由于长期与波斯—伊斯兰文明交往,喀喇汗军队在装备方面明显的与同为突厥系的高昌回鹘人不同,喀喇汗军队的装备更多的体现了波斯—伊斯兰风格,而高昌回鹘的装备则保留了不少唐朝遗风。 喀喇汗重骑兵的装备在之前已有论述,作为王牌部队的古拉姆重骑兵,其装备完全由国家发放。古拉姆重骑兵最为常见的防护装备当属重型片甲,这种铠甲在公元9—13世纪流行于突厥—波斯—伊斯兰世界。重型片甲做工精良,防护力高,但重量较重,只有经过高强度训练的战士才可以穿戴上并且活动自如,而古拉姆作为优秀的职业军人完全符合这些要求。古拉姆平时最为注重的训练当属力量型训练,根据突厥军事史料记载:“古拉姆士兵每日都要进行反复的举重、搏击、骑术与射箭练习。他们有一种训练方式比较特殊,这种练习中,他们站成一排,每人单手举起一柄木制的榔头,之后在教官的口令之下统一地向下挥锤,其动作之整齐划一,令人赞不绝口”。同时,此书对古拉姆军容也有明确的记载:“伊利克.纳赛尔选择在礼拜日检阅自己的古拉姆部队,当他走出撒马尔罕的宫殿时,战士们早已列阵待命,他们的军容威武整齐,他们的战马英姿勃发,他们人和马都披上了厚重的铠甲,军队雄浑威武,铠甲金光闪闪,利剑波光粼粼,像珍珠一般映射出耀眼的光芒,任何队伍在他们面前都要相形见绌”。精制刀剑一直是古拉姆的标准武器之一,不过他们还配备了洋葱状的铁战锤,作为对付重装敌军的破甲利器。 伊克塔骑兵大部分也是重骑兵,部分常备骑兵也是重骑兵,不过他们的装备较为多样化,一般取决于他们的个人地产收入,常备骑兵的装备虽然也由中央发放,但保养程度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水平。富裕的伊克塔青睐尖顶盔与锁子甲的搭配,同时这也是常备骑兵的标准配置,而收入水平较低的伊克塔偏爱较为便宜的锁甲衫,通常情况下伊克塔骑兵也要装备突厥—伊斯兰风格的刀与骑兵剑,战马铠甲在喀喇汗王朝时代价格较为低廉,小康水平以上的伊克塔都完全有能力购置。从而造就了喀喇汗帝国庞大的重骑兵部队。 攻城器械 喀喇汗军在999年取得河中之后,获得了伊朗世界各种各样的攻城器械,较小的如攻城锤、云梯,再到人力投石机、弩炮、投石车,再到最具杀伤力的重力投石机,这些攻城器械多是由河中和霍拉桑的军械工程师制造,尤其以布哈拉工匠制造的最为优良,但史料却很少记载喀喇汗军队在于阗战场上使用这些武器的纪录,原因很简单,我们通过中亚地图便可看出,由于高大的帕米尔高原的阻隔,喀喇汗王朝的疆域被明显的分为了东西两个部分,也正是由于高原的阻隔,喀喇汗军无法翻山越岭、将重型武器搬运到塔里木盆地,喀喇汗军只可以做到大兵团翻越帕米尔高原,这一战争史上的奇迹,喀喇汗军在于阗战场上运用更多的是挖掘坑道、云梯攻城战术。不过有史料记载,喀喇汗军曾在1006年使用重力投石机发射燃烧弹攻打加兹尼王朝的巴尔赫城。 军队组织 正如各大帝国强盛时期一样,此时如日中天的喀喇汗军队有着严密的组织与完善的指挥,尽管在众多突厥帝国之中,喀喇汗的军事成就并不算辉煌,但喀喇汗军队仍然是中世纪时代一支不得不提的中亚劲旅。由于突厥人是游牧民族出身,因此军事编制仍保留了游牧民族时代的遗风,最基本的军事单位为图曼(Tuman),即万帐、万户,之下再分千户、百户,以十进制的编制方法递进,这套组织程序相当简单,但却十分实用,后世的蒙古帝国、帖木儿帝国、奥斯曼帝国仍然屡试不爽,随着喀喇汗王朝由一个游牧国家逐渐转型为一个半农耕半游牧的帝国,军队组织也出现了相应的调整,比如出现了重武器队、辎重队等专业化部队,各支军队的分工也更加明确。喀喇汗军队的指挥官往往也是省份、城市的行政长官,比如宫廷大官伊利克、省份长官哈克木、城市首领伯克,有时为了区分官阶的差别,头衔之前还要加上阿尔斯兰(狮子))、贝里(狼)、博格拉(骆驼)等动物称号,这种军政合一的制度始终贯穿喀喇汗王朝的历史。 行军 随着帝国版图的日益扩展,喀喇汗帝国建立了套完善的物资补给与运输通讯系统,帝国在各大城市之间修建公路,建立驿站,并设立专门的伊利克进行管理,以确保通讯的快捷以及运输的通畅,常见的交通工具如双峰骆驼、驴、骡、马、牛。在可汗发布战争命令之后,由驿卒乘马前往各大城市,通知地方官僚,地方官僚再根据实际组织本地的军事力量,并合理筹备军用物资,于一定期限内向可汗报道,可汗在清点完人数之后,便会率领大部队向着目的地进发。大军按照若干个图曼的组织方式依次行军,在行军过程中,钦察、康里等游牧部落的轻骑兵负责开路、侦察、侧翼掩护,来自城镇、村庄的穆斯林志愿军作为先锋处在全军前列,城市常备军作为军队的主体紧跟其后,由军事地主组成的伊克塔骑兵并列左右两翼,一部分则负责殿后,兼顾后勤部队以及牧群的安全,作为精锐部队的古拉姆重骑兵作为全军的核心处于中军位置,环绕在可汗的指挥官的大帐周围。部队一般会选择骆驼作为运载物资的主要工具,不仅是因为骆驼的载重量更大,更是因为中亚的沙漠戈壁较多,使用骆驼可以加大效率,节省草料。帝国后期,由于汗庭无能与官府腐败,各大城市之间的公路趋于废弃,帝国曾经运转良好的通讯系统形同虚设。大部队在休息时,一般会按照严密的规划布局扎营,指挥官大帐设在军营的中央进行严密保护,军营之中,厨房、铁匠铺、公厕等设施一应俱全,出于穆斯林对身体清洁的需求,军营之中还会设有流动的土耳其浴室。 战术 帝国时代的喀喇汗军队,其战术继承了中亚、北亚游牧民族与中亚绿洲定居民族各自的长处,同伽色尼军队、塞尔柱军队、古尔军队等帝国军队有着类似的战术体系,骑兵部队始终是喀喇汗军队最为出色的有生力量,而步兵战术与攻城的发展更是让喀喇汗军队如虎添翼。在遭遇战中,喀喇汗军一般先会派遣游牧部落的轻装骑射手包抄至敌军周围,通过反复不停的投射消耗敌军精力,而后,数量庞大、视死如归的穆斯林志愿军发起冲锋,正面抗衡敌军的进攻,而常备军紧随其后,压住阵线,与此同时,早已排列在两翼的伊克塔、古拉姆骑兵迅速以剪刀状的阵型包抄敌军,这些重骑兵才是喀喇汗军队的主力与精华所在,他们凭借装备与阵势彻底击垮敌军。这种战术,实际上与后世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乌兹别克军队等也是大同小异,只不过后世的军队战术更加完备。喀喇汗军队的战略在帝国的前期中期也很令人称道,例如在992年攻克萨曼朝首都布哈拉的战役中,喀喇汗正可汗阿里.阿尔斯兰汗与副可汗哈龙.博格拉汗分别率领两大兵团,分南北两路进军,博格拉汗北上沿克孜勒库姆沙漠悄然而下,阿尔斯兰汗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穿插过布哈拉—撒马尔罕的防线,绕到了布哈拉以南,对布哈拉形成合围之势,使得萨曼波斯的大部队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从而最终被喀喇汗军逐步分化,消灭。 通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喀喇汗军队由原先的纯游牧部落军队发展成为一支攻守兼备、体系完备、战术齐全并囊括定居民族与游牧民族各自优势的强大军队,喀喇汗帝国军队的进步,伴随着喀喇汗帝国版图扩张,以及突厥人的定居化加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