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新疆研究 >

阿布来提·麦麦提: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长期以来,在文化问题上,“三股势力”极力夸大文化差异性,宣扬“中华文化就是汉文化,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没有关系”,“伊斯兰文化才是维吾尔文化的源头”,严重消解了一些少数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从中华文化同新疆各民族文化相互联系的根和魂上,阐明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这对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新疆各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血脉相连、息息相通、历史交融
    新疆地区历史上就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和中介,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长期交流交融,既推动了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发展。西汉统一新疆地区后,汉语成为西域官府文书中的通用语之一,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礼仪制度、书籍、音乐舞蹈等在西域广泛传播。今天新疆各民族所用的犁、锄、耧等,其形制都是战国发明、汉代普及、唐代改良并逐步推广的。而与此同时,琵琶、羌笛等乐器也由西域或者通过西域传入中原。唐朝十部乐中,就有西凉乐、龟兹乐、天竺乐、安国乐、疏勒乐、高昌乐、康国乐七部来自西域,胡旋舞、胡腾舞、狮子舞等风靡宫廷,长安城一时流行“西域风”。边塞诗人岑参的诗句“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是当时新疆地区民汉语言并用、文化繁荣景象的写照。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出自今新疆库车的龟兹乐享誉中原,成为唐以后燕乐的基础。高昌回鹘使用开元七年的历书,一直延续到10世纪下半期。宋辽时期,在中华文化的浸润下,形成了维吾尔族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词典》、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文学经典。辽朝灭亡后,契丹人一部向西征服喀喇汗王朝,建立的西辽政权依从中原典章制度,有力推动了中原文化在新疆和中亚地区的传播。元代,大批畏兀儿等少数民族居民移居内地生活,学习使用汉语。明清时期,维吾尔族阿曼尼莎汗与乐师卡迪尔汗等整理的《十二木卡姆》、蒙古族卫拉特部英雄史诗《江格尔》逐渐形成。由于阿古柏入侵并推行严酷的伊斯兰教法,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扩张等,使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遭受严重打击。1884年新疆建省后,各地兴办教育、开设学堂,重建和恢复社会文化设施,各民族文化从国家统一中获得新的力量,重新汇聚到中华文化潮流中。此后,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影响下,新疆各民族文化向现代转型。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地区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各民族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文化。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抢救、搜集、整理、翻译、出版了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和乌孜别克等民族大量民间文学遗产,推动各民族文化进入史无前例的繁荣发展时期。历史史实证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血脉相连、息息相通。融入紧密时繁荣灿烂,融入受阻时就黯淡无光。只有把新疆地区各民族文化与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融合起来发展,才能保持旺盛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