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吴月刚:试论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体系(8)


    (四)对比鉴别地观察和认识民族领域问题
    1.有比较才有鉴别——中国民族工作做得是最成功的。当今世界各国大都面临着民族问题,需要解决。哪些国家民族问题解决的好些或解决的不好,有比较才有鉴别。评价中国的民族政策是否合理、民族工作是否成功,要通过中西对比才能做出更加客观准确的判断。西方国家的民族政策并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灵丹妙药。世界上的一些国家,特别是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等国照搬西方模式并没有解决好民族问题,反倒是有的国家民族问题愈演愈烈。新中国的民族工作做得是最成功的。
    2.有比较才能更自信——不要妄自菲薄。自信是对自己的身份、能力、成就及价值的信心,自信来源于内在和外在两个维度。从内在方面看,中国解决民族问题有其历史条件和国情基础;从外在的维度来看,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来源之一是通过对比世界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诸多失败案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要妄自菲薄,对内审视,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38)对外比较,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民族问题处理失败是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之所社会稳定、国泰民安,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坚持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五)批驳澄清民族领域干扰性观点
    1.批评取消民族身份、忽略民族存在——反对民族“去标签化”。当前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民族要去标签化,企图通过取消民族身份、忽略民族存在来一劳永逸解决民族问题。这种观点是不得民心的,极大地伤害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感情。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批评,指出“企图通过取消民族身份、忽略民族存在来一劳永逸地解决民族问题的想法是行不通的”。(39)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阐述。
    第一,取消民族身份、忽略民族存在无异于背叛民族的历史发展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为地去标签化、去民族身份首先在学理上就是“行不通的”,更不用说其应用到具体民族工作实践中的种种弊端。
    第二,取消民族身份、忽略民族存在无异于背离基本国情、违背宪法精神。一方面,取消民族身份、忽略民族存在是对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漠视和曲解,消灭“多民族”的做法,是对“统一”过于理想化的追求。历史和现实的教训告诉我们,超越社会发展阶段过度追求一体化和同质化,只能适得其反。另一方面,我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40)民族的标签不是一种虚拟的、空泛的符号、口号,而是一种体现着各民族权力利益、地位待遇、意识感情的实实在在的象征。所以,民族去标签就等于取消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因此这种想法是行不通的,也是坚决不可行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