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焦:三论“国家—民族”关系——国际视野与中国经验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2:11:14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 张继焦 尉建文 参加讨论
摘要:十九大报告关于民族地区协调发展战略的论述,为“国家—民族”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通过对世界上现存的对立、融合、并存、连接等民族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梳理,深入探讨民族—国家关系和民族—民族关系的实质和潜在危险。“民族—国家”关系理论本质上是一族一国的狭隘的民族国家关系,容易导致极端的民族分离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理念是当今世界民族国家关系发展的趋势所向,但是,必须警惕民族同化、民族“大熔炉”、民族“大拼盘”等思想。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必须找回“国家”在民族国家关系中的主导角色,将“国家”置于“民族”之上,在历史新常态下对国家—民族理论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国家—民族理论; 国家治理; 国际视野; 中国经验 作者简介:张继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室主任、研究员,中国民族研究团体联合会副会长,社会学博士。 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多民族国家的社会治理”( 2016MZSCX007) 阶段成果。 一、研究背景和分析框架 (一) 本研究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其值得关注。报告强调,要大力支持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快发展,优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报告反映出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对民族问题的深刻思考,彰显了党和国家在民族问题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为我们思考新时代背景下的民族理论问题指明了方向。报告启发我们,在分析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上,要强调国家的主导地位,要体现国家在解决民族问题上的重要角色,在新形势下将国家置于民族之上,在历史新常态下解析国家—民族理论。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王杰文]“实践民俗学”的“实践论”批评
- 下一篇:[葛荣玲]遗产研究:理论视角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