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古代史 >

古人“犯事”后学鲁智深当花和尚 真能逃避追捕?


    原题:古代当了花和尚,真的得能逃避追捕咩?


      《水浒传》中,鲁提辖在拳打镇关西之后,为了逃避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出家,从此鲁提辖变成了花和尚鲁智深。智深是文殊院里的大师给提辖起的法号。自鲁提辖之后,我们常常能在各种文艺小说里看见类似的桥段。然而,实际上操作性是很低的。因为古代出家要有僧籍是要有度牒的。度牒,更不是你想拿就可以拿到。在古代,出家为僧之后,可以免去世俗的徭役和赋税。官府为了防止一些唯利是图的人钻律法的空子,所以度牒发放是数额限制。想要出家的人多了,度牒少。想要拿到度牒,在唐宋时期是免不了花钱的。卖度牒在特殊时期也是官府纳钱一个妙招。唐肃宗时期,为了解决安史之乱的问题,一度军费不够用。唐肃宗不得不让人去卖度牒来赚钱的。


    


     


     


      到宋代也是一样,官府也通过卖度牒来纳钱。只不过经济更为发达的宋朝,度牒是明码标价的。换言之,出家也是要花一些钱的。《水浒传》当中,鲁提辖出家之前,赵员外替他花钱买下一道五花度牒。五花度牒大概值多少钱?答:按着《燕翼诒谋录》的说法吧,宋徽宗那会儿度牒的价格大概在二百二十千吧。听起来好像不是很多,但是考虑到宋徽宗宣和时期米价不过是每一石也就七八百文钱。古人是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一石米,就李逵一顿三升米的饭量在也够吃上一阵子了。对比之下,度牒的价格并不便宜呀。


    


     


     


      在宋代要出家为僧,不仅得有钱卖度牒的问题,还得附和各种审批条件。宋仁宗在天圣五年(1027),明确下了公度制度指示,即“乞乞自今欲出家者,须父母、骨肉舍施,委本院保明行止,申所属州军长吏呈验。仍须亲知三、二人委保无过犯,委是尊亲听许,即官给公凭,然后得收名入帐……其实无骨肉者,亦召三、二人保明,出给公凭,方得收充行者。”说白了,宋代出家是要官府审核,通过才可以出家。所以,如鲁提辖那样逃官司,前前后后要得打典的地方是很多的。


     


      然后,克服了钱关,审核关,如鲁提辖那样逃官司当上僧人就万事大吉。那也是大错特错,因为僧人在古代的优待,主要体现在可以豁免赋税和徭役,但是司法上并没有优待。《宋刑统》:“在法:犯诸奸,徒二年,僧道加等。”简而言之,东窗事发的话,前面的努力也都白做了,该怎么治罪还是怎么治罪。


     


      在古代到底有没有发生过小说里那样削发为僧而后躲避官府追捕的例子呢?


     


    


     


      答:也是有的。这事情发生在隋炀帝后期。大业十四年,隋炀帝把天下折腾得差不多了,又跑到扬州去避风头了。然后,宇文化及兄弟见形势不妙直接弑君。之后,他们又杀了很多隋炀帝的旧臣。在这场变故中,上官仪的老爹上官弘被宇文化及的手下给杀了。上官仪怕自己也会因为此被诛。所以,他躲庙里,自行剃度为僧人。乱世嘛,大家也都不怎么讲究,故此也没来查。所以,上官仪就躲过一劫。再然后,唐并天下,天子重新开恩科。上官仪就赶紧还俗去考科举。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上官仪一考就中榜了,还是唐朝超级难考的进士科。得了是进士步入仕途,官运自然也很顺。从弘文馆直学士一点点升到了宰相。


     


       不过,上官仪的例子始终是特例。僧籍和度牒的制度虽然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但完善这套制度是比较后来的事了。上官仪那会儿得意侥幸逃脱,一是因为正处乱世,二是隋朝僧籍和度牒的制度并没有宋代那么完备,所以他有了这个空子。


    本文首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