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名人 > 国际 >

卢瑟福

    人物简介
    欧内斯特·卢瑟福生于新西兰纳尔逊,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被誉为“原子核物理学之父”,被认为是继法拉第之后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他发现了卢瑟福散射,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创建了卢瑟福模型(行星模型),第104号元素为纪念他而命名为“鑪”。卢瑟福曾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科普利奖章等荣誉,他桃李满天下,有12名助理和学生获得了诺贝尔奖。
    人物生平
    卢瑟福
    1871年8月30日生于新西兰纳尔逊的一个手工业工人家庭。并在新西兰长大。他进入新西兰的坎特伯雷学院学习。23岁时获得了三个学位(文学学士、文学硕士、理学学士)。1895年在新西兰大学毕业后,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的奖学金进入卡文迪许实验室,成为汤姆孙的研究生。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为原子结构的研究做出很大的贡献。1898年,在汤姆孙的推荐下,担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物理教授。他在那儿呆了9年。于1907年返回英国出任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系主任。1919年接替退休的汤姆孙,担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1925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1931年受封为纳尔逊男爵,1937年10月19日因病在剑桥逝世,与牛顿和法拉第并排安葬,享年66岁。
     卢瑟福发现了什么
    1、他关于放射性的研究确立了放射性是发自原子内部的变化。使人们对物质结构的研究进入到原子内部这一新的层次,为开辟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原子物理学,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2、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实验被评为“物理最美实验”之一。
    3、质子的发现 1919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他从氮核中打出的一种粒子,并测定了它的电荷与质量,它的电荷量为一个单位,质量也为一个单位,卢瑟福将之命名为质子。
    4、他通过α粒子为物质所散射的研究,无可辩驳的论证了原子的核模型,因而一举把原子结构的研究引上了正确的轨道,于是他被誉为原子物理学之父。由于电子轨道也就是原子结构的稳定性和经典电动力学的矛盾,才导致玻尔提出背离经典物理学的革命性的量子假设,成为量子力学的先驱。
    5、人工核反应的实现是卢瑟福的另一项重大贡献。自从元素的放射性衰变被确证以后,人们一直试图用各种手段,如用电弧放电,来实现元素的人工衰变,而只有卢瑟福找到了实现这种衰变的正确途径。这种用粒子或γ射线轰击原子核来引起核反应的方法,很快就成为人们研究原子核和应用核技术的重要手段。在卢瑟福的晚年,他已能在实验室中用人工加速的粒子来引起核反应。
     卢瑟福的名言
    卢瑟福
    所有的科学不是物理学,就是集邮。
    假如没钱的话,我们就必须使用头脑。
    不要让我看到任何人在我们(物理)系里谈论宇宙。
    掌握的物理学越多,需要的工程学越少。
    社会科学能够得到仅是:一些可以,另一些不可以。即认为社会科学是描述性的,是分类性的。
     卢瑟福的学生
    卢瑟福
    卢瑟福还是一位杰出的学科带头人,被誉为“从来没有树立过一个敌人,也从来没有失去一位朋友”的人。在他的助手和学生中,先后荣获诺贝尔奖的竟多达12人。
    在卢瑟福的悉心培养下,他的学生和助手有多人获得了诺贝尔奖:
    1921年,卢瑟福的助手索迪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2年,卢瑟福的学生阿斯顿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2年,卢瑟福的学生玻尔获诺贝尔物理奖;
    1927年,卢瑟福的助手威尔逊获诺贝尔物理奖;
    1935年,卢瑟福的学生查德威克获诺贝尔物理奖;
    1948年,卢瑟福的助手布莱克特获诺贝尔物理奖;
    1951年,卢瑟福的学生科克拉夫特和瓦耳顿,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978年,卢瑟福的学生卡皮茨获诺贝尔物理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