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7:11:34 西藏日报 扎西 刘玉 参加讨论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西藏的成功实践 新中国诞生以来,党和国家在西藏全面贯彻落实一系列民族政策,包括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政策、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等,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全面正确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藏各民族人民享有充分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充分享有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权利。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批准地方性法规和作出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共300余件。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将藏历新年、雪顿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列入西藏自治区法定节假日。根据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将职工的周工作时间规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工作时间少5小时。结合西藏实际情况,西藏自治区还先后制定实施了多项国家有关法律的变通条例和补充规定。实践充分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西藏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符合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全适合中国国情和西藏地方的实际,是西藏发展进步的正确选择。 二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实现民族平等团结,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历史和现实证明: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关乎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中央在西藏贯彻落实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西藏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得到有效保障。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中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在交融中相互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增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以及“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成为各族人民的广泛共识,全区上下呈现出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 三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现代化发展水平日益提高,民生民利得到充分保障,社会和谐安宁,文化繁荣兴盛,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截至2017年底,西藏自治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310.63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57元。旅游业、文化产业、特色农牧业、藏医藏药业、民族手工业等成为西藏自治区最具成长性和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交通、邮电和旅游基础设施从无到有,青藏铁路、拉日铁路建成通车,拉林铁路工程开工建设,已形成了以公路为主,航空、铁路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牧民免费医疗制度基本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在全国率先实现15年公费教育,已形成了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的现代民族教育体系。 四是人口较少民族得到全面发展。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门出台针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规划,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商务部、文化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大了资金和项目投入力度。1964、1965年,门巴族、珞巴族分别被国务院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并设立了门巴民族乡、珞巴民族乡。几十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扶持门巴族、珞巴族经济社会发展,集中力量帮扶门巴族、珞巴族群众脱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延伸至门巴、珞巴民族乡。门巴、珞巴等西藏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群众收入逐年增加,交通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教育和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 五是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成长壮大。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培养。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初期,全区只有7600多名少数民族干部;2014年底,全区少数民族干部已达11万多人。目前,少数民族干部占全区干部总数的70%以上。十世班禅、阿沛·阿旺晋美、帕巴拉·格列朗杰、热地、向巴平措、白玛赤林等先后担任国家级领导职务。通过民族院校培养、内地挂职锻炼、出国学习考察等措施,培养了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作风过硬、综合素质优良、学历结构和民族结构不断优化的少数民族干部,形成了一支藏族干部、汉族干部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组成的西藏干部队伍,为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组织保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