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名人 > 国际 >

肖洛霍夫

    人物简介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是苏联著名作家,被誉为20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肖洛霍夫生于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年轻时积累了很多社会经验,为今后写作提供了素材,著有《静静的顿河》《一个人的遭遇》《他们为祖国而战》等作品;并且以《静静的顿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还曾获得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等荣誉。1984年,肖洛霍夫逝世。
    人物生平
    肖洛霍夫
    1905年5月24日生于维申斯克省的顿斯科伊军屯的克鲁日林村(今罗斯托夫州维申斯克区)的农民家庭,母亲出嫁前一直给地主家当女仆;父亲是个哥萨克下级军官;继父是平民知识分子“外乡人”,年轻时当雇工,后来做过商店店员和磨坊经理,十月革命后担任苏维埃政权下粮食部门的职员。他的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在那里度过,青少年时期广泛的社会经历,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14年肖洛霍夫先是被送往莫斯科,后来又回到哥萨克村里上学。十三岁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对乌克兰的入侵中断了他的学业。1919年至1922年这段时间里,年轻的肖洛霍夫为红军做过各种工作,其中一项是在顿河地区征集军粮,大部分哥萨克人却竭力抵制布尔什维克的“横征暴敛”。1922年,肖洛霍夫去莫斯科,加入了“青年近卫军”,成为年轻的无产阶级作家组织的一员。同年,肖洛霍夫来到莫斯科,开始从事文学活动,并参加了文学团体“青年近卫军”。1923年,肖洛霍夫与一位哥萨克的女教师玛丽姬·格罗斯拉夫斯卡娅结婚。1923—1924年间在《青年真理报》上登载了他的三篇杂文《考验》、《三》、《钦差》和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胎记》。1924年加入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拉普),成为职业作家。
    1926年作品集《顿河故事》和《浅蓝的原野》出版。1925年他们回到了顿河地区定居。《静静的顿河》第一部的巨大成功使肖洛霍夫声名鹊起,经过14年的时间终于全部闻名于世1926年,他出版小说集《顿河故事》和《浅蓝的原野》(后合为一集),受到文坛的关注。在集子的2”多篇小说中,作家把严峻而复杂的社会斗争浓缩到家庭中间和个人关系之间展开,在哥萨克内部尖锐的阶级冲突的背景中展示了触目惊心的悲剧情景和众多的悲剧人物。早期作品特色鲜明,但艺术上还欠成熟。
    1930年肖洛霍夫见到了斯大林,在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写出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1932);(第二部一些篇章从1955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于1960年最后完成全书,获得1960年度列宁奖金。)1932年肖洛霍夫成为一名正式的苏共党员。
    根据后来发表的文件,肖洛霍夫曾两次在斯大林的亲自过问下,于30年代救助过遭受饥荒和政治清洗的顿河人民。
    1938年10月罗斯托夫州安全部门罗织肖洛霍夫组织哥萨克暴动的罪名,并派人到肖洛霍夫那里卧底,要将他逮捕,置之死地。肖洛霍夫得到消息后,逃到莫斯科,求见斯大林才幸免罹难。在30年代,肖洛霍夫的国际声誉逐渐上升,他在文学界为党所做的政治工作使他得以崛起。
    卫国战争时期,肖洛霍夫上过前线,写了许多通讯、特写和短篇小说,揭露德国法西斯的野蛮侵略罪行,歌颂苏联军民的爱国热枕和英雄功绩,如《学会仇恨》等。1943年开始发表反映卫国战争的长篇小说《他们为祖国而战》(未完成,1943—1944年,以连载形式发表,这部小说早就构思好了,但却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推迟脱稿)。
    195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 (又译《人的命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称为当代苏联军事文学新浪潮的开篇之作。
    斯大林死后,肖洛霍夫逐渐成为苏联文学界的元老,他接受过各种奖励,给文学社团和学校团体作过报告,向年轻人提出种种建议,但与此后涌现出的作家的接触却越来越少。肖洛霍夫为战后文学史上日丹诺夫的高压政策辩护,并对在国外发表作品的苏联作家进行攻击,结果招致了许多苏联严肃作家的憎恶。他还成为反美宣传的代言人。然而,他在群众中的威望仍然很高,他的描写顿河哥萨克人的小说也一直被列为学校的教科书。
    1956年到1960年,肖洛霍夫的八卷本全集在苏联出版,此后的各卷也陆续发行。1984年肖洛霍夫全集的英译新版本问世。
    1965年,肖洛霍夫因其“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品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获其他多种荣誉。
    1984年肖洛霍夫在他的出生地克鲁齐林诺村去世。
    1999年,“顿河”手稿被发现存于其密友库达绍夫的远亲家中。后总统普京下令财政部筹款,以50万美元购得,目前珍藏于“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2005年命名为“肖洛霍夫年”。
     肖洛霍夫的名言
    肖洛霍夫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
    草原虽然宽广,道路总是狭窄的。
    不要向井里吐痰,也许你还会来喝井里的水。
    女人晚熟的爱情,象道旁迷人的野花。
    我的眼泪在眼里干枯了。
    不管把狼喂得多么好,它还是想往树林子里跑。
    生活总是用自己的不成文的法律支配着人类。
     肖洛霍夫作品
    肖洛霍夫的作品有:《静静的顿河》、《新垦地》(旧译《被开垦的处女地》)、《他们为祖国而战》、《一个人的遭遇》、《考验》、《三》、《钦差》、《顿河故事》、《浅蓝的原野》等。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静静的顿河》是肖洛霍夫的代表作,也是俄罗斯文坛上一部不朽的巨著。是一部描写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时代的人民生活史诗,展现的是哥萨克人如何通过战争、痛苦和流血,走向社会主义。创作《静静的顿河》时,他曾奔走于顿河各村镇,收集民歌和传说,到各大图书馆查阅资料,他曾实地考察过当年的战场. 他尊重历史的真实,勇敢地揭示历史事件的真相。
    肖洛霍夫因《静静的顿河》作品获得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
    他善于深刻而又多方面地刻画人物,维妙维肖地描写人物对话,精细地描写顿河流域壮美的自然风光。这些特点在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里也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
     人物评价
    肖洛霍夫
    尽管肖洛霍夫已经是享誉世界的作家,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国内国外对他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有人指责他曾经为许多错误政策张目,有人则说他是反对错误路线的英雄。有人说他是“斯大林分子”,有人说他在道德和艺术上都堕落了,甚至传闻他是个剽窃者,《静静的顿河》不是他的作品。
    但从成就上来看,全世界学者都给予了肖洛霍夫高度赞誉。
    高尔基曾说:“肖洛霍夫非常有才能,他可以造就成为一个优秀的苏联作家。”
    法捷耶夫则说:“肖洛霍夫有着怎样巨大神奇的吸引人的力量啊。可以直率坦白地说,当你读他的作品的时候,会体验到一种真正的创作上的忌妒心情,真想偷走许多东西。”
    罗曼·罗兰评价:“苏联作家新的优秀作品,例如肖洛霍夫的作品,是同上一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传统相联系的,这个传统体现了俄国艺术的实质,而以肖洛霍夫为代表的苏维埃文学使这个伟大传统的特点为之一新。”
    海明威评论:“我非常喜欢俄国文学。当代作家中,我喜欢肖洛霍夫。”
    鲁迅先生也毫不吝啬的称赞肖洛霍夫:“风物既殊,人情复异,写法又明朗简洁,绝无旧文人描头画角、婉转抑扬的恶习,华斯珂普所说的,充满着原动力的新文学的大概,已灼然可以窥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