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新疆研究 >

祁志伟:继续推进“组团式”教育援疆,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新疆打赢脱贫攻坚战亟须以教育作为新时期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而“组团式”教育援疆则成为新时代教育助力决胜脱贫攻坚的创新范式。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仅有9所中学、1335所小学,在校生约20万,80%的人口是文盲。自1979年起,中央实施了首轮对口援疆政策,新疆的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末,新疆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共295.6万人,义务教育巩固率已达93%,南疆四地州高中阶段在校生32.5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义务教育实现标准化,双语教育覆盖率100%;力争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当前,新疆已经进入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关键时期、严格落实党中央精准扶贫政策“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攻坚时期、补齐教育短板协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要顺利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亟待以“教育”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引擎。
    一、教育援疆是促进社会公平与精准脱贫的主要抓手
    教育援疆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已有40年的经验和成就。早期教育援疆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采取“补充性”和“单向性”的人才教育支援模式。党的十六大以后,国家实施教育对口援疆的模式已趋于成熟,开启了内地19省(市)“一对多”和“多对多”的教育援疆模式,援助内容覆盖教育全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援疆实现了常态化,“组团式”模式进一步完善了教育援疆体系的供需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教育援疆政策的发展实践证明,教育是阻断代际贫困传递的核心动力。新疆作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所在地区,党和国家以教育援疆作为促进社会公平与精准脱贫的主要抓手,确保新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节奏跟上中东部地区的步伐,确保新疆各族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的道路上,一个都不少,一个都不掉队。
    从国家政策实施的维度看,教育援疆的建设思路与发展趋势和新疆社会治理总目标相适应。改革开放以后,中央财政先后为农牧区寄宿制学校校舍修缮、师资培养和公共资源配备等方面投入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了多项教育惠民政策。例如,1997年起,参与对口援疆的各省市教育系统都要派出一批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参与其中;举办新疆区内初中班、新疆区内高中班和内地新疆高中班;开展试点双语教育等。这些措施不断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尽可能保障贫困地区适龄学生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新疆社会发展以“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为总目标,新疆的教育事业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中央启动了19个内地省(市)对口援疆,人才援疆、资金援疆和项目援疆共同推动新疆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以来,教育受援双方互动更加频繁,内地新疆高中班实现规模化发展,电子化教学与远程教学的开展、双语教育、国培计划、对口支援计划、师资交流项目计划等教育援疆体系日渐完善,课堂教育融入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基本上实现了教育援疆的跨越式发展和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目标,教育“造血”功能不断增强,软硬件设施配备整体上满足了当地教学的实际需求。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后,新疆社会发展以“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为总目标,“十三五”期间,新疆教育发展迎来大好时机,以中央政府为核心的各部门着力向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实施政策倾斜与照顾。教育援疆的模式也随之优化与升级,“组团式”教育援疆成为新时代教育精准扶贫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创新范式:一是针对新疆教育发展现实需求,因地制宜地供给专业技术、先进思想和物质帮扶;二是根据教育服务社会的目标,找准新疆教育发展的薄弱点与空白点,通过“组团式”教育援疆构建教育、学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传帮带”支援格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