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梅内斯
http://www.newdu.com 2024/12/12 11:12:24 新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人物简介 希梅内斯生于西班牙乌埃瓦省莫格尔,是西班牙诗人、散文家,被誉为20世纪西班牙新抒情诗的创始人、西班牙最细腻的行吟诗人等。他曾在塞维利亚大学学习法律,最终辍学,从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一个新婚诗人的日记》、《空间》、《遥远的花园》、《悲情咏叹调》等,并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1958年,希梅内斯逝世。 人物经历 希梅内斯 1881年11月23日,胡安·拉蒙·希梅内斯生于西班牙乌埃瓦省的莫格尔。少年时期学习成绩优异。中学毕业后,遵照父亲的意愿,他进入塞维利亚大学学习法律,但由于对法律不感兴趣而于1899年辍学。 1900年,希梅内斯到达马德里。同年,发表了最初的两本诗集,即《白睡莲》和《紫罗兰色的灵魂》。这一年,由于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他情绪受到很大打击,抑郁成疾,住进了疗养院。 1902年发表了《悲情咏叹调》。 1904年发表了《遥远的花园》。 1905年,希梅内斯返回故乡居住。1905年至1913年是他的创作高峰期。他发表了多部诗集。 1912年,希梅内斯回到马德里。 1917年,他发表了《一个新婚诗人的日记》。这部诗集标志着他的创作从“情感诗歌”过渡到“赤裸裸的诗歌”。从此,他开始创作纯粹的诗歌。 1918年,希梅内斯率先发起诗歌创新运动,对西班牙现代的“27年代”文学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1921至1927年,他在杂志上发表了许多篇散文。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和众多西班牙知识界人士一样,希梅内斯站在共和派一边。内战结束后,希梅内斯被迫流亡国外。他首先来到华盛顿,后辗转迁居到波多黎各,在那里定居,并在大学任教。在流亡期间,他的创作从“赤裸裸的诗歌”向“纯粹诗歌”转变。 1956年,希梅内斯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不久,其妻子病逝。希梅内斯受到很大打击,未参加颁奖仪式。 1958年5月29日,胡安·拉蒙·希梅内斯在波多黎各首府圣胡安逝世。 希梅内斯的妻子 希梅内斯 1912年,希梅内斯在马德里结识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西班牙语译者塞阿伊马尔,并对她一见钟情。1916年,两人在美国结婚。1956年,在希梅内斯接受诺贝尔文学奖三天后,妻子即死于癌症。希梅内斯终无法从悲痛中复原,两年后去世。 希梅内斯的诗歌 希梅内斯的诗集有:《白睡莲》《紫罗兰的灵魂》《诗韵集》《悲情咏叹调》《遥远的花园》《纯粹的挽歌》《温和的挽歌》《悲哀的挽歌》《春之组曲》《一个新婚诗人的日记》《永恒》《石与空》《一致》《全集》《空间》等。 希梅内斯的诗歌创作历程一般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情感诗歌阶段、赤裸裸诗歌阶段和真正诗歌阶段。希梅内斯早期的诗歌创作主要是歌颂大自然,抒发对童年和故乡的强烈怀念之情1916年,诗人在美国与波多黎各女诗人兼翻译家塞诺维亚结婚,由此诗人创作进入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现代主义影响明显消退。晚年诗人定居波多黎各,从事诗歌理论研究,主张创作“纯粹的诗”。 希梅内斯的前期作品雕琢艰涩,情调哀伤忧郁。他的诗作,无论是通俗民谣体或艺术化,都带着突出的音乐性,但却似从朦胧幽暗的地方隐隐传来,如月光下的犹豫,低沉哀切。希梅内斯的西班牙抒情诗韵律精巧,不事雕琢,自然清新而又意蕴深厚。 人物评价 希梅内斯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他(胡安·拉蒙·希梅内斯)的西班牙文抒情诗,成了高度精神和纯粹艺术的最佳典范。” 鲁文·达里奥:“希梅内斯是西班牙最细腻的行吟诗人。” 何塞·曼努埃尔·卡瓦耶罗:“希梅内斯具有非同寻常的创造活力。” 光明日报:“希梅内斯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我们的,是宇宙间永恒的真理,是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也是前进路上的航标与指引。” 希梅内斯是二十世纪西班牙新抒情诗的创始人,在西班牙现当代两个著名的作家群体——“九八年一代”和“二七年一代”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不少先锋派诗人的老师,曾影响加西亚·洛尔迦和众多拉美大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