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理论创新发展成果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工作实际深度结合的四十年(下)(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2:11:47 中国民族报 刘宝明 参加讨论
3.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理论支撑。 改革开放40年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一系列重大成果,不仅证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而且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理论支撑。 一是全面深化对多民族基本国情的认识,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提供了现实依据。改革开放40年来,党中央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的深刻洞察,不仅深刻认识到了56个民族是历史形成的客观存在,各民族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存在一定差异,忽视这种客观存在就容易导致实际工作中搞“一刀切”,不利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更深刻认识到了中华民族这个命运共同体同样是一个客观存在,忽视各民族的共同性同样不利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因此,既强调要把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作为各民族的最高利益,同时也强调在维护国家集中统一的前提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强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针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强调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针对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这两种不利于民族团结的错误思想,强调既要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针对社会生活中各民族使用语言文字的多样性特点,既强调各民族要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强调要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针对汉族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角色特点的不同,强调既要重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的特殊作用,也要重视发挥汉族干部的重要作用。 二是深刻揭示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的思想精髓,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提供了价值自信。改革开放40年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一系列重要成果表明:国家统一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所在;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的生命线;党的领导是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保证;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改革开放40 年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一系列重要成果,或是对这些真理的深刻揭示,或是对这些真理内涵的深入阐述。这些重要成果表明,理论研究是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理论创新是民族工作发展的力量之源,不断用新的理论成果推动民族工作新发展,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充满勃勃生机的重要保障。这些重要成果,全面和深刻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怎样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这两个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民族工作要见物,更要见人”“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等重要论断,是对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思想精髓的深刻揭示,从而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提供了有力的价值自信。 三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民族事务治理的话语体系,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植根于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植根于中国共产党长期和丰富的民族工作实践,着眼于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着力于不断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样一条道路,必然会也必须形成有自己特点的民族事务治理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的“民族”概念的提出,为“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奠定了理论基础。承认历史上形成的在文化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的人们共同体平等的民族地位,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理念之一。实践证明,这个理念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中国特色的“民族问题”概念,有利于正确认识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时代特征和发展规律——不仅有利于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一般特点,还有利于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等重大论断的深刻意义。只有真正理解了中国特色“民族问题”概念的科学内涵,才能理性地看待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性质和特点,正确判断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认识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中国特色民族事务治理的话语体系中,政治性是民族问题的基本属性。因为民族问题无论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都无法完全脱离其政治属性。如果不从政治的角度寻求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就不可能真正解决好民族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科学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要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要分清什么是民族问题、什么不是民族问题,既不能把不是民族问题的问题当作民族问题来处理,也不能把民族问题不当作民族问题来处理,而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讲政治原则、讲政策策略、讲法治规范。”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正是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始终保持了在对待民族问题上应有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了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成功开辟了一条尊重历史、符合国情、顺应人心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上新台阶。 需要特别明确的是,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是对前苏联联邦制的简单借鉴,也不是一些国家“地方自治”“文化自治”等自治模式的翻版,而是我国独创的政治制度。毛泽东同志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说过,“在中国成立加盟共和国或自治共和国,这是不对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简单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确的。”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中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6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这就明确指出,中国的民族工作,必须依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指导,必须有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而改革开放40年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一系列重要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民族事务治理的话语体系。 总之,改革开放40年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工作实际深度结合的历史深刻启示我们:理论创新是推动民族工作发展的力量之源;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研究我国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不仅是实现民族理论创建的关键,而且是推动民族理论创新要牢牢把握的原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工作应大力弘扬重视理论研究的传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用更多更好的理论创新成果,服务伟大事业,记录伟大时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