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桃:“互联网+农村电商”模式助力凉山彝区精准扶贫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4:11:01 中国民族报 吴桃 参加讨论
在“互联网+”国家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是当下多元化的扶贫方式之一。农村电商的发展为凉山彝区农业、旅游、交通等各项事业注入新动能,成为助推凉山彝区精准扶贫的产业载体,带动了农户增收和产品增值,为凉山彝区的脱贫、减贫提供了新路径,让彝区农户充分享受到电商扶贫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农村电商成为凉山彝区助推精准扶贫的产业载体 凉山彝区位于我国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发生率高、脱贫攻坚任务重。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电商实现了与一二三产业的无缝对接,促进了彝区交通路网、信息技术的完善 过去,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的土豆、花椒等农特产品由于信息闭塞、销售渠道单一,始终难以走出大山。当农村电商助力扶贫攻坚的号角在彝区土地上吹响后,当地农户纷纷加入到农村电商的队伍中。一方面,电商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倒逼当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彝区信息路网、交通的畅通;另一方面,基础设施、交通路网的改善,加快了淘宝、苏宁易购、京东等第三方电商平台与地方电商平台的融合,实现了联合发力,为凉山州农特产品出山插上了翅膀。如金阳县青花椒借助当地阿斯牛牛电商平台与淘宝、京东等第三方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销售模式,使销售额达到了几百万公斤,让彝区农户看到了希望。在大户能人的带动下,几百户村民纷纷参与种植,初步实现了一店带多户、一店带全村的局面。如今,金阳县的青花椒成为“一县一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二)网红农户、权威代言人等销售模式帮助彝区农业实现提质增效 凉山州盐源县盛产苹果,但限于传统售卖模式,销售一直无法打开局面。从2015年起,盐源县引入电商销售渠道,到2017年,仅淘宝店铺就有2200余个,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到了2亿多元。值得一提的是,当地的网红诺苏妹阿呷在苹果园做网络直播,将苹果的栽种、生长、成熟过程进行直播,让购买者吃得放心、吃得开心,全国各地的苹果订单通过互联网纷至沓来。如今,盐源县有近2000个农户参与到网红销售大潮中,“网红经济”已成为农村电商触网营销的新模式,助力彝区农户分享电商产业链带来的农特产品附加值。 (三)各电商平台联合发力的运营机制助力彝区农户走出信息洼地 受高寒气候的影响,布拖县的土豆呈乌黑色,当地人称之为“乌洋芋”,享有“凉山马铃薯极品”的称号,在凉山家喻户晓。布拖县美撒乡莫此村合作社与京东电商合作,形成了乌洋芋线上线下销售模式,让当地的彝族贫困户借助互联网直接对接市场。外地客户如果购买乌洋芋需预约下单,这样农户可以及时掌握订单情况和定价权。乌洋芋的售价一般在每公斤4至6元,借助京东电商平台的有效推介后,乌洋芋的价格节节攀升,达到了每公斤售价14至16元,而且卖得不错。各电商平台联合发力为凉山彝区脱贫、减贫开辟了新路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