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中原突围:拉开解放战争的序幕


    1946年6月26日,发生于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的中原突围,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中原突围为“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在我党我军的革命战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原解放区位于湖北武汉、江西九江以北的鄂豫皖三省边界地区。日本投降前,人民军队积极发展根据地,缩小沦陷区,使中原解放区扩展到60余县,形成对战略要地武汉的包围态势。抗战胜利后,武汉成为国民党进军华东、华北、东北的战略枢纽。国民党调集20多个师(旅),加紧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企图消灭中原解放军,扫清通向华东、华北、东北的通道,发动大规模的内战。1946年5月10日,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国民党代表徐永昌、美方代表白鲁德在湖北汉口签订了关于停止中原地区武装冲突的《汉口协议》,但国民党军队违反《汉口协议》,继续围攻、蚕食中原解放区。6月,中原解放区已被缩小到只有罗山、光山、商城、经扶(今新县)、礼山(今大悟县)之间以宣化店为中心的狭小区域内。此时,蒋介石认为他的内战部署已经就绪,便命令郑州绥靖公署:“决以有力一部扼守高城、枣阳地区,主力索共军主力,包围于桐柏、大洪山地区予以歼灭。”自6月26日拂晓起,国民党军队向黄安以西,经扶以东,孝感以北的中原解放军阵地大举进攻,并侵占邓店、虎湾等地。当时,国民党军认定我军会向东或向北突围。于是,敌人特地在宣化店的北边与东边,加强兵力,还故意在东北方向的潢川县平原地带留下一个缺口,妄图把我军引入这个包围圈,一举歼灭。
    
    为粉碎国民党的“围歼”阴谋,中原解放军遵照中共中央关于“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指示,除留下部分地方部队在原地坚持斗争,以一个旅伪装主力向东转移迷惑国民党军队外,主力部队则分南北两路于6月26日向西转移。此时,国民党军误认为我军掩护部队是主力部队,准备决战。同时,中原军区司令部又派张体学率部到鄂东地区活动,与鄂东军区部队一起积极配合主力部队西进。河南军区和江汉军区部队也分别活动于湖北随县以北的草店、二道河地区和随县以南的洛阳店,湖北安陆以西的三里店一带。敌人被迷惑后,进一步断定我军要向北、向东突围,于是在我军北线与东线继续增加兵力。在李先念、郑位三的率领下组成了约有1.5万人的北路突围部队,于6月26日晚悄悄离开宣化店地区,向西北方向突围。6月29日夜,部分北路突围部队至河南信阳以南的柳林附近。为掩护主力部队过铁路,我军第13旅37团强袭礼山以北的何(贺)家店,歼灭了国民党军第15军135师的两个辎重连,并攻占了位于信阳以南的柳林车站附近的敌军阵地。这时,我军主力部队抱着“前进就是胜利,后退就是死亡”的决心,冒着敌人的炮火,穿过碉堡、壕沟组成的封锁线,奋勇前进,并成功越过了铁路。
    
    在王树声的率领下,第一纵队(缺第一旅)及第二纵队15旅(缺54团)的1万余人组成了南路突围部队,并于6月25日由光山县泼皮河、白雀园等地出发,向西南移动。当行至礼山南部的阳平口时,南路突围部队突遭国民党军第66军185师的堵击,遂绕道孝感以北的王家店附近准备穿越平汉铁路。这时,国民党军第75军6师又向我军进行堵击,随后国民党军第18军18师从孝感赶来增援,并出动铁甲车联合作战。南路突围部队当即派第一纵队的第2旅4团、5团,第3旅7团分别向国民党军第18军18师猛攻,来掩护主力部队西进。当时,天下大雨,路路泥滑,南路突围部队在密布着火网二三里宽的地方且战且走,经过一昼夜激战,英勇地击溃了国民党军的围堵。南路突围部队终于在7月1日突破平汉铁路,进入位于安陆东北处的赵家棚一带。至此,敌人精心设置的包围圈被我军粉碎。
    当我军南、北两路突围部队突破国民党军的重围后,敌人又积极策划调遣部队、跟踪追击,重新组织包围,以求在追击、追截中歼灭我军。7月3日,国民党军分别组织第41军(缺124师)及第10军13师直奔随县以北的天河口,企图合击北路突围部队。同时,国民党军又向枣阳以南的吴家店、大洪山追击南路突围部队。但当北路突围部队抵达枣阳东北处的鹿天镇时,国民党军才刚到信阳以南的西双河、谭家河一带;而当南路突围部队进抵大洪山时,国民党军则刚至广水、应山地区,此时,敌人已被南、北两路突围部队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国民党军此次“围歼”计划破产后,蒋介石又亲自部署,准备再一次“围歼”我军,令国民党第41军、第15军迅速跟踪追击,意图协同在枣阳的第10军前往苍台镇地区(唐河以南豫鄂交界处)夹击我北路突围部队。这时,我北路突围部队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于7月5日全部由殷家店等地到达枣阳以东的吴山镇、新集一带,7日,抵唐河附近。在这紧张的形势下,我军必须马上渡河摆脱敌人,但水流湍急不能过河。就在这时,当地百姓主动送我军过河。随后,国民党军派来的12架飞机赶到,并在河的上空盘旋扫射,只有我军的掩护部队微受损失,大部队则安然无恙。由于我军行动神速,使敌人的两次追堵合围计划均以失败告终。
    我北路突围部队过河后,便分为两路行动。李先念率一部向宁陕方面前进;王震则率另一部准备占领淅川城、荆紫关,掩护中原局、中原军区安全通过随县以北的南化塘。7月30日,李先念率部迅速进抵淅川地区并打退了国民党军第41军124师、第47军125师及保安团的进攻后,于次日全部渡过丹江到达郧阳县以北的梅家铺一带。同时,王震率另一部也进抵紫荆关附近。
    紫荆关位于鄂豫陕交界处,为入陕之门户,地势险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民党军第1军早于7月11日占领该地。我军到达后,立即遭到堵击。我军随即派出两个团来牵制敌人,其余部队则转向紫荆关以南进行突进。在与国民党军第1军、第76军、第90军等部辗转战斗后,王震部最终突破重围于7月27日进入镇安、柞水地区。敌人唯恐我军在此建立根据地与陕甘宁边区部队相策应,便不断进行“围剿”。鉴于此情况,王震部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除一部分非战斗人员就地分散隐蔽或者乔装赴各解放区外,其余战斗人员于8月初分两路前进。这部分人员沿途冲破敌军多次堵击,终于在陕甘宁地区部队的接应下,于8月底抵达陕甘宁边区。
    
    我担负迷惑和牵制国民党军队任务向东转移的一个旅,在皮定均的指挥下,转战20余天,跋涉千里,进入苏皖解放区,编入华中野战军。中原解放军英勇突围,完成战略转移任务,保存了主力,并留下小部分兵力坚持原地斗争,牵制了国民党军30个旅的兵力。他们的行动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了我军其他战场的作战,受到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