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名人 > 国际 >

泉镜花

    人物简介
    泉镜花原名镜太郎,生于石川县金泽市,毕业于教会学校北陆英,曾师从尾崎红叶,是日本跨越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的伟大作家。泉镜花著有《夜间巡警》《外科室》《高野圣僧》《歌行灯》《天守物语》《棠棣花》等,其中《外科室》被称作“观念小说”代表作,作品充满着唯美主义倾向。1939年,泉镜花逝世,享年66岁。
    人物生平
    出名在日本
    泉镜花
    我们更熟悉夏目漱石、森鸥外、岛崎藤村、谷崎润一郎,相比之下,泉镜花在中国没那么知名,然而他死后近半个世纪以来,他的作品在日本却越来越受到重视。
    日本近代短篇小说巨擘芥川龙之介说,泉镜花的“行文笔致兼备绚烂与苍古,几乎可以说是日本语所能达到的最高的表现。……《镜花全集》(十五卷)不仅是明治大正文艺,而且是整个日本文艺所建造的巍峨的金字塔……为近代日本文艺史留下了最光彩陆离的一页。”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曾写道:“日本到处都是花的名胜,镜花的作品则是情趣的名胜。”但至今中国读书界对他还是比较陌生的。
    少时清苦
    泉镜花原名镜太郎,1873年生在位于石川县的日本美术古都金泽市。他的父亲泉清次是个手艺高超的黄金象牙雕工,母亲阿铃出生于日本能乐演员的家庭。镜花五岁时就对母亲收藏的附有彩色插图的草双纸(江户时代盛行的通俗小说)发生兴趣,他最喜欢听母亲讲解里面的故事,因而自幼就受到日本传统文化的熏陶。他七岁上小学,在父亲的鼓励下,课余经常临摹草双纸上的插图。两年后,不幸母亲去世,年仅二十九岁。镜花的两个妹妹先后被过继出去。这种亲人的生离死别,使他小小年纪就怀有孤寂心情,养成了感伤的性格。十一岁入真爱学校(次年改称北陆英和学校),打下了坚实的英文基础。1887年辍学,投考金泽专门学校未第,一度入井波私塾。从此,出租书店就成了他的课堂。他借了许多小说来读,尤其喜欢尾崎红叶的作品。
    初入写作之门
    1890年11月,他抱着当小说家的宏愿去东京,一心想拜尾崎为师,但是找不到门路。他过了将近一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饱尝了下层人民的痛苦。次年十月,才辗转从亲戚那里弄到一封介绍信,前去拜访住在东京牛込区横寺町的尾崎,当上了尾崎家的门丁。他在尾崎家一直勾留到1895年2月,在这期间,他专心致志地学习写作,并读了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语》(1786)等神怪小说。他的处女作是《冠弥左卫门》,1893年5月起在《京都日出新闻》上连载。这部作品有浓厚的褒善惩恶思想。父亲去世后,他一度回乡,因生活无着,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他多次把作品寄给尾崎,经尾崎修改后才发表。「镜花」这个笔名即为入门时,提出一篇题名为〈镜花水月〉的小说,红叶当场便以此为其命名。当时红叶二十五岁,镜花则是十九岁。尾崎对镜花的热心培养,在日本文学史上传为佳话。
    泉镜花的中篇小说《义血侠血》于1894年11月在《读卖新闻》上连载。次年十二月经川上音二郎改编成话剧《泷白丝》,在浅草驹形剧场首次公演,成为日本话剧界保留剧目之一,至今仍为广大观众所喜爱。
    确定文坛地位
    在文坛上奠定了地位后,1896年泉镜花在东京定居。1909年以来,先后结识夏目漱石、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久保田万太郎、水上泷太郎等作家,1920年并开始与芥川龙之介往来。1927年5月,以镜花为核心,成立了谈论文学的九立九会。由于他在文学方面功绩卓著,1937年6月被遴选为帝国艺术院会员。他在1939年7月发表了绝笔之作《缕红新草》,九月即去世,终年六十六岁。
     泉镜花名言
    泉镜花
    月光下,路像一条银白色的丝带。在路边灯笼发出的朦胧的光芒里,人头攒动,拄着拐杖的按摩师也在其中。
    似醒似梦、似幻似真……只能心领,不能言传——如此温柔、撩人心绪、感怀神伤、情深款款、爱意满盈、轻细柔和,而且清澈、冷冽、悚然,有如搔攘胸口,令人心神荡漾。
    两个京都袛园艺伎,仿佛刚从桐木做成的盒子里解开丝绵拿出来一般,站在漆黑的树下,各拿着黑白两色的一颗棋子,轻轻敲击着普通白玉雕成的前齿。
     泉镜花代表作
    泉镜花的作品,大部分是写男女之间的爱情悲剧,没有一部是以大团圆为结局的。其中以《义血侠血》中走江湖的女艺人水岛友和马车夫村越欣弥的遭遇最为感人。
    《义血侠血》像泉镜花的另外一些作品一样,写一个人为了忠于职守,不得不做出牺牲。日本评论家奥野信太郎和村松定孝均提出由《义血侠血》改编的《泷白丝》可能受到我国京剧《玉堂春》的影响。《玉堂春》以大团圆告终,基调是浪漫主义的,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理想和愿望。但是泉镜花周围的生活是那么冷酷,不容许他去粉饰现实,他就为人物安排了一个悲惨的结局。欣弥人为地结束了人生的旅途,只能指望在来世和恩人相聚。
     人物评价
    泉镜花
    泉镜花不同于同时代的大多数作家之处在于,尽管他精通英文,对西方文学并非门外汉,但从他的作品中却几乎看不出西方文学的痕迹。除了日本传统,他还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他的创作在形式上接近于江户时代的草双纸、净瑠璃(创始于十五世纪的一种用三弦伴奏的说唱曲艺)、谣曲、狂言以及中国的神怪小说。例如,日本评论家田中贡太郎就认为《高野圣僧》可能受到我国唐代小说《板桥三娘子》的启发。正由于这样,有些评论家曾经认为他的作品形式陈旧,将它们列为倾向小说或观念小说。这种小说的特征是:一、反映人生阴暗面。二、露骨地表明作者的主观倾向。
    战后,由于美国文化的泛滥,外来语剧增,日本语汇的混乱对文学创作起了不利的影响,开始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在这种形势下,深深扎根于日本文学传统的泉镜花的作品越来越受到重视。村松定孝说,泉镜花“把日本近代文学所陷入的脱离传统的倾向认真地扭转过来,从而开拓出无与伦比的诗境。他集日本古典传统于一身,开出灿烂的花来”。
    泉镜花不侧重心理分析和刻画性格,情节的发展是通过对话和行动来表现的。他的主要弱点在于视野不够开阔,在长篇小说《风流线》(1904)和《续风流线》(1905)中虽然写了工程师水上等人揭露伪善的富翁巨山,最后把巨山的宅邸放火烧掉的故事,但人物显得苍白无力,深度不够。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是孤独、绝望的爱情至上主义者,总是以失败、自杀告终。他们通常只陶醉在空想世界中,缺乏改变现实的魄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