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政治联合与民族团结: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研究


    内容提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本研究从毛泽东论民族团结的有关论述出发,尝试揭示民族团结具有政治联合的本质属性,指出由阶级联合到民族团结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团结理论的发展。通过梳理毛泽东对于民族团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基础、团结范围、组织形式和团结目标的论述,试图揭示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在不同时期的性质与重点。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对民族团结政治属性的强调以及“又团结,又斗争”的方法论,对于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民族团结/毛泽东/政治联合/统一战线
    标题注释: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创新研究”(2016MZSCX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少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民族理论。
    民族团结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各项民族政策的主线。民族团结同时影响到民族关系、民族工作、民族政策等不同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1]。对于民族团结政治意义的强调,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对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作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毛泽东有关民族团结的论著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基础。本文正是从经典文本出发,尝试揭示民族团结具有政治联合的本质属性,进而讨论这一认识对于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工作的意义。
    一、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的基本内容
    在现有的民族团结研究中,有两种不恰当的倾向。一是将民族团结理论视为相对静止不变、内容从一开始就相当完善的体系,忽视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理论和政策经历了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实践过程。不同时期的理论实践具有特定的时空脉络,所形成的话语也必然反映和受限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科学体系,其科学性在于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化能够与时俱进地发展出新的内涵,指导新的实践。特别是有关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的研究,部分人将其从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割裂出来,忽视了民族团结思想与毛泽东思想体系,特别是与阶级斗争、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等方面论述的有机联系。二是从社会学角度出发,从社会整合的角度来讨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整合。比如常常有人引用涂尔干有关社会团结的观点,将民族团结作为一般的社会团结与整合问题。但在我国的民族理论体系中,民族团结首先是一种政治团结,是受马克思主义影响从中国革命和历史中生长出来的本土概念,有其特殊的内涵。民族团结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团结,社会性关系和纽带所造就的各民族交往、联合和凝聚虽然构成民族团结的社会基础,但不能仅从社会团结的角度认识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在本质上是依据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基础,为了共同的政治目标,经由一定的政治安排所形成的民族之间的政治联合关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