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惠州三洲田起义的历史背景 三洲田起义有何意义


    惠州三洲田起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一边着手创办革命团体,一边紧密关注国内政治动向。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混乱的政局让孙中山意识到时机已到,便陆续派遣革命党人在全国各地开战武装起义。其中,惠州三洲田起义则是20世纪中国革命第一枪。
    历史背景
    1900年,中国北方爆发义和团运动,政局混乱,正处于一个“可生可死、可剥可复、可奴可主、可瘠可肥”的时刻。孙中山“乘时而起”,派杨衢云、郑士良到香港、惠州等地准备起义。这时,英国为了阻止义和团运动向南方发展,怂恿两广总督李鸿章在华南“独立”,并拉拢孙中山与李鸿章合作。
    1900年5月、6月间,李鸿章的幕僚刘学询转告孙中山,说李鸿章有意在两广独立,请孙中山速来广东协同进行。孙中山颇不信李鸿章能有此魄力,但愿意一试。他在继续加紧策划武装起义的同时,亲赴香港,派出代表与刘学询谈判。后来,李鸿章看到慈禧太后的统治没有垮台,决意北上,孙中山的一丝幻想也随之烟消云散,便决定重新全力准备武装起义。
    历史意义
    1900年,孙中山领导的“三洲田庚子起义”在惠阳三洲田(今深圳沙头角三洲田村)发起。虽然起义最终因筹款受挫、粮饷枪械未达,在取得几次战役胜利后不得不“解散队伍”,但该次起义打响了20世纪中国革命的第一枪。
    惠州三洲田起义的影响极为深远,革命党人的坚强意志为人们所称赞。这次起义起着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作用。起义声势之大为前所未见,群众拥护和支持的程度亦远远超出意料之外。起义军每到一处,百姓都齐集村庄欢迎义军,子弟青年纷纷要求参加起义队伍,因而使起义军扩充至二万人,说明群众思想已渐趋觉醒,对清朝的腐败已深恶痛绝。
    孙中山对此次起义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经此次(指三洲田起义)失败而后,回顾中国之人心,已觉与前有别矣。当初次(指乙未广州起义)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庚子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吾人睹此情形,中心快慰,不可言状。知国人之迷梦已有渐醒之兆。”
    惠州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前奏,其势头猛、影响大,提振了孙中山和其他革命者的信心,为最终推翻清朝、光复惠州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此外,起义队伍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拼搏、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惠州一代又一代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