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斌 易佳乐: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民族团结(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1:11:08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 夏文斌 易佳乐 参加讨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是增强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对于民族地区而言,经济发展的成果要落在民生上,落在巩固民族团结的目标任务中。惟有如此,民族团结之花才能永久开放。 在制度优化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韧性,为民族团结提供长远的制度安排。民族团结的效果如何,不能仅仅依靠自发的行为,而需要一个深谋远虑的制度安排。有了能够保障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的制度安排,中华民族共同体就会在各种困难中,富有制度的韧性,就能够在破解难题中化解风险,永立时代潮头。中国共产党充分考虑到中国民族存在和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从战略制度层面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制度创新。这一制度可以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前提下,为丰富和优化中华民族共同体而形成的一项制度安排;二是自治制度是要发挥多方面积极性、为巩固民族团结而形成的一项制度安排。这一制度将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充分发挥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系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形成强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合力,为促进中华民族长治久安提供保障。三是充分保障区域民族的权利和积极性。社会治理是建立在对本地区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对区域民族各项权利诉求的维护的基础上的。事实上,正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才能真正使区域民族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的权利得到充分的维护。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来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在活力,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确立民族区域制度的自信和自强。 在交流交往交融中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厚植民族团结的基础。民族的认同和建构是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联的。在传统社会,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人们的社会交往广度和深度都受到限制,这就不可避免使得人们更多地从历史传统和现有土地束缚等来理解民族的意义。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人类进入世界历史时代,各民族交往也被强行纳入现代化世界体系中。社会主义社会向世界宣示:世界历史由资本主义开启,但社会主义更会为其完善机制、增添动力而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生产方式的巨大变迁来审视民族认同,我们可以界定出传统民族和现代民族的不同。伴随着全方位的跨民族交往而形成的现代民族,也可称之为民族共同体。英国学者安东尼·史密斯把现代民族理解为“一个有名称的人类聚居形式,它有共同的神话和记忆,有共同的大众公共文化,有既定的祖国,具有经济统一性,所有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背景下的民族团结,当然要遵循现代民族的成长逻辑,但我们还有着自身的理论和实践要求。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大力推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没有任何的党派、民族和区域的特殊利益影响,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在制度设计、利益分配、资源使用上作出全新的公平公正的统筹安排,真正使得民族团结成为各民族命运共同维系的物质和精神支柱。在这个问题上,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可能解决,但新时代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可以解决并长期坚持。 通过“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民族团结的价值基础。我们要长期有效地做好民族工作,就不能急功近利地做表面文章。要避免在民族工作中的形式化、简单化、片面化,就必须在人的思想基础上下功夫。最重要的工作是必须增强各民族的认同意识。要在人心上下功夫,在情感上多用力。要在新疆各族人民中大力推进“五个认同”宣传教育活动,即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 “五个认同”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因为“五个认同”不是一个个认同的数理相加,而是要通过这“五个认同”的相互影响、相互贯通,在中华民族心理结构和集体记忆中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心理积淀和整体合力。对中华民族来说,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终极价值追求;对每一个中华民族个体而言,这就是他身上永远挥之不去的精神符号。为此,我们一是要力戒民族优越感,反对任何形式的狭隘民族主义。二是要善于换位思考。要善于从不同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精神诉求出发,给予充分的理解。三是要加强内在整合。要揭示“五个认同”的内在关系,并在强化这“五个认同”各自离不开上下功夫。四是要特别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没有这个根本性认同,其他的认同就不可能真正形成。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17-10-18(01). [2] 习近平. 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02). [3] 中央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5. [4] 马戎.“中华民族是一个”:围绕1939 年这一议题的大讨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34. [5]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1-19. [6] 习近平.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 人民日报,2014-5-30(01).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37. [8] 新华社.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 人民日报,2014-9-30(01). [9] 安东尼·史密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和民族主义[M].龚维斌,良警宇,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6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