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中华民族研究的国家视角(7)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2:11:59 《思想战线》(昆明)2019年 周平 参加讨论
四、国家视角研究的主要关注点 国家视角中华民族研究的进一步加强,将为中华民族研究打开一片新的天地,并将在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构建起一个关于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建设以及通过中华民族建设来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理论体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以下问题尤其需要关注。 一是中华民族构建的历史过程。作为现代民族的中华民族是在中华现代国家构建的过程中构建起来的。这样的构建过程又是在古老中国由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的背景下展开的,与传统社会改造和国家重构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不仅经历了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传播和动员,以及人口的国民化、国民的整体化等多重复杂的社会政治进程,而且又同国内的矛盾及帝国主义入侵和殖民统治导致的矛盾纠缠在一起,是多重内容导致的多个线索交织的历史过程。在如此复杂的历史进程中,厘清中华民族的构建及其本质的形成,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历史课题,不仅要投入大量的研究力量,也需要由时间来体现的历史空间距离。 在今天中国发展的现实将中华民族再次凸显的时候,观察这一复杂历史进程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已经形成,历史长时段研究的条件已经逐步具备。因此,今天国家视角的中华民族研究,必须关注这一根本问题,通过深入的研究来厘清中华民族形成的逻辑进程和历史过程,进而揭示中华民族的本质,确立符合事实且完整的中华民族观。 二是中华民族的性质及其内部结构。中华民族的构建过程,是在中华文明的历史源流基础上实现的。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中国,在巨大疆域范围生活的人口,由于区域环境的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差异性的文化又将其凝聚成不同的历史文化共同体,用现代的民族概念去加以描述的话,它们就是形态各异的古代民族。这些民族共同体在长期交往交流的过程中逐渐交融,逐渐地凝聚成为一个整体(这样的整体主要表现为一种一体化的趋势而非实体)。近代中华民族概念形成后的中华民族构建,就是将众多族类群体在中华民族族称下凝聚为一个整体的过程。由此形成的中华民族,是历史上族类群体发展的继续和必然结果。但是,这些日渐凝聚为一个整体的各个族类群体,在中华民族构建的同时,也逐渐地朝着民族的方向演进,并通过民族识别而成为民族。这样一来,中华民族也就成为由56个民族组成的更大的民族实体。如果说欧洲的民族是由公民组成的,那么,中华民族则直接由56个民族组成,是“民族的民族”。 这样的结构性特征不仅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内涵,而且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性质和特点。因此,要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的内涵,除了要将其与中华现代国家的互动结合起来,还必须与结合成中华民族的各个民族及其关系结合起来。事实上,相当一段时间出现和存在的淡化甚至否定中华民族的认识,都与未能准确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过分强调组成中华民族的各个民族的实体性直接相关。组成中华民族的各个民族单元如果不受中华民族整体性规约的发展,作为整体的中华民族被虚置就难以避免了。针对这样的现实,国家视角的中华民族研究,必须关注中华民族的结构性特征,并在厘清其内部结构关系的基础上给出中华民族的准确界定。 三是中华民族支撑中华现代国家的机制。中国近代探索自救图强的先贤们,在经过了诸多的挫折后,选择了通过对传统国家制度的改造和现代国家构建而实现由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的路径。现代国家的构建是中华现代文明形成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这样的现代国家。在界定中华现代国家的时候,为了凸显组成中华民族的各个民族的地位,“多民族国家”成为常用的词汇。但是,中华现代国家实质上是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而由这样的制度体系塑造的国家形态,最早出现于欧洲,就是取代王朝国家的民族国家。中华现代国家具有突出的中国特色,但就其制度结构的类型而言,属于民族国家的范畴。因此,当代中国从国内民族结构的角度来看,是多民族国家;从国家制度结构或制度体系的角度来看,则是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由于与民族结合并具有民族的内涵,所以以“民族”来定义,但它本质是一套通过保障民族成员的权利而实现民族与国家结合的制度体系。民族国家的构建、民族国家制度体系形成,都与民族所内含的人口国民化、国民整体化以及民族对国家的认同等一系列的机制结合在一起,是由这一系列的机制所支撑的。当代中国的制度体系的构建和运行,也与中华民族的支撑作用分不开。而中华民族的本质和属性,也是在支撑中华现代国家制度体系过程中逐渐塑造定型的。因此,国家视角的中华民族研究,当然要关注中华民族与中华现代国家的关系,尤其是要关注中华民族作为社会政治机制而支撑中华现代国家的问题,进而揭示中华民族的本质内涵,并凸显中华民族建设对于国家建设和国家发展的意义。对于这样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缺乏深入研究的问题,当前的中华民族研究尤其要给予关注。 四是中华民族与国家认同的关系。现代国家即民族国家与传统国家的本质性区别之一,是国家的维持和巩固有赖于国民的认同。国家的合法性成为了国家维持和巩固的道义基础,并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而民族国家的合法性的形成和构建,又与民众对国家的认同直接地结合在一起。对于国内存在多个民族或族裔群体的国家来说,由于国民分属于不同的民族或族群,国家认同的形成和巩固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一旦国家认同受到侵蚀并衰弱,国家的道义基础就会丧失,国家就会面临严重的风险。苏联的解体就与国家认同的衰弱直接相关。美国也由于多族化问题的突出而使国家认同面临严重的挑战,并威胁到民族国家的存续。亨廷顿为此而深深地忧虑,并写下了《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一书,把国家认同凸显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而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25)因此,民族对国家的认同状况,就不仅是国家建设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国族研究绕不开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就成为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经由中华民族认同而实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也就成为国家认同形成和巩固的重要途径。但是,中华民族认同与其所包含的各个民族的认同之间是存在着张力的。各个民族的认同以及如何在各个民族认同的基础上维持或增强中华民族认同,就成为具有相当复杂性的问题。国家视角的中华民族研究,当然要关注这样的问题,并探讨经由中华民族认同而促进国家认同的有效途径。 五是中华民族建设的实现途径。在中华民族与中华现代国家制度体系的构建和运行、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与国家发展目标实现的有机联系已经凸显,尤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被确认为国家发展目标并写入了宪法和党章的情况下,加强中华民族建设已经成为了重大的社会政治工程。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的论断,成为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号召。党十九大报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要求,不仅蕴涵着加强中华民族建设的要求,而且形成了中华民族建设的明确指引。然而,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多种属性的人群共同体,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增强中华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要求,只有与中华民族内涵和属性相关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具体的机制结合起来,构建起一系列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和一体化的机制,才能落到实处并真正发挥作用。国家视角的中华民族研究,应该关注这一问题并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 六是中华民族巩固和发展的政策支持。突出的结构性特征表明,中华民族的巩固和发展的根本是促进其一体化。而中华民族一体化的实现和提升,则与它所包含的各个民族及其相互关系直接相关。如果作为组成单元的各个民族各自独立发展,那么中华民族这个整体的实体性就难以保障。如果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话,那么,家庭的各个成员任意发展,大家庭本身就难以避免被虚置的后果。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华民族被虚置、出现虚拟化的走向,就与对各个民族性质和地位的认识出现偏差及相关的政策直接相关。一些地区民族关系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也与这样的认识和政策偏差直接相关。 今天党和国家政策决策中有关中华民族的论述,实际上是民族关系和民族工作方面的元政策,对中华民族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如何根据党和国家民族问题上元政策的实质和要求来构建具体政策体系,仍然有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既涉及对原有政策体系的调整,剔除不利于中华民族巩固和发展的内容问题,(26)又涉及促进或有利于中华民族巩固和发展的政策的制定问题。诚然,其中涉及的具体政策问题,应当由相关政策部门研究解决,而涉及的理论阐释和理论说明的问题,则是国家视角的中华民族研究应该肩负起的责任,必须给予高度关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