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枫: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民族学——语境与困境(7)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4:11:32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曲枫 参加讨论
[21]阮西湖.关于术语“族群”[J].世界民族,1998(2):81. [22]郝瑞,杨志明.论一些人类学专门术语的历史和翻译[J].世界民族,2001(4):65-72. [23]范可.中西文语境的“族群”与“民族”[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66-73. [24]朱伦.西方的“族体”概念系统———从“族群”概念在中国的应用错位说起[J].中国社会科学,2005(4):83-100+207. [25]周旭芳.“1998年‘民族'概念暨相关理论问题专题讨论会”综述[J].世界民族,1999(1):78-81. [26]乔健.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困境与前景[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15-20. [27]王铭铭.二十五年来中国的人类学研究:成就与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2005(12):10. [28]Gang Chen.The general state of anthropology in China and its future outlook[J].AsianAnthropology,2017,16(3):219. [29]费孝通.从反思到文化自觉和交流[J].读书,1998(11):4-10. [30]乔健.试说费孝通的历史功能论[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5-11. [31]刘永华.时间与主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2]Eller JD.Cultural anthropology: global forces,local lives[M].Rout ledge,2016. [33]庄孔韶.人类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32 [34]张小军.强国之学:人类学的学科使命[N].文汇报,2016-05-20(W03). [35]麻国庆.记忆的多层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J].民族研究,2017(6):47-57+124-125. [36]夏文贵.论边疆治理中国家认同的系统建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8(2):53-57. [37]徐俊六.多维视野下边疆民族地区民族成员多元身份的转换与建构[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6):31-39. [38]赵永春.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试论统一多民族中国及其疆域的形成[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21(3):9-21+148. [39]范可.边疆与民族的互构:历史过程与现实影响[J].民族研究,2017(6):58-73+125. [40]赵树冈.边地、边民与边界的型构:从清代湖南苗疆到民国湘西苗族[J].民族研究,2018(1):70-78+125. [41]吴楚克.试论中国边疆政治学与边政学、民族学的关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4-58. [42]常士訚.多民族发展中国家的族际合作治理——以亚非发展中国家为例[J].民族研究,2018(2):13-23+123. [43]青觉,王伟.多民族国家建设:民族冲突与国际干预[J].民族研究,2016(5):36-46+124. [44]周光辉,刘向东.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认同危机及治理[J].中国社会科学,2013(9):40-54. [45]周平.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问题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3(1):26-4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