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与差异:在韩中国朝鲜族社会融入的人类学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2:11:52 《民族研究》2018年第6期 马伟华 陈纪 参加讨论
二、边缘与主流:在韩中国朝鲜族经济融入的群体差异 在韩中国朝鲜族普通务工群体和中高端职业群体对韩国经济生活融入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分别表现为边缘和主流两种不同的状态:“边缘”主要体现为普通务工群体在谋生中对中国朝鲜族聚居区的高度依赖以及大多数人在韩国低端行业中就业,而“主流”则体现为多数中高端职业人员已经进入韩国高层次行业。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一)低端服务导致普通务工群体经济融入呈现出边缘化特征 在韩中国朝鲜族普通务工者聚居的地方是首尔、京畿道安山、水原等城市经济发展中最需要劳动力的区域。这些区域交通便利,劳动力密集型经济规模较大,能够提供大量劳动就业岗位。调查发现,约四分之一的中国朝鲜族在此聚居。经过多年的发展,首尔及周边地区形成了几个较大规模的中国朝鲜族聚居区。第一聚居区是首尔市永登浦区大林1洞、大林2洞、大林3洞,约有3.6万中国朝鲜族;第二聚居区是首尔市九老区加里峰洞、九老2洞、九老4洞,约有2.7万中国朝鲜族;第三聚居区是首尔市衿川区加山洞、秃山3洞、秃山1洞,约有1.9万中国朝鲜族;第四聚居区是京畿道安山市檀园区元谷洞、新吉洞、中央洞,约有3.8万中国朝鲜族。他们之间大多存在亲戚、朋友、老乡关系,聚居区内也有一些韩国人居住。有些H2、F4签证者以聚居区为活动场域,从事各种职业,形成了以聚居区为主要谋生地的经济活动类型。居住在聚居区内的一部分务工群体在经济活动涉及的各种行业内就业;另一部分人则为韩国中小企业和相关社会服务业提供劳动力。 聚居区内分布着大小不同的菜市场、餐馆、超市、旅店,拥有电子产品、服装、玩具、箱包、饰品、百货、五金材料,以及运输、物流、食品加工等诸多行业。首尔市永登浦区大林洞有店铺340多家,九老区加里峰洞有260多家,其他聚居区最少也有90家以上的店铺。这种状况,使得居住在聚居区内的朝鲜族务工者容易获得就业机会,保障了他们的生存之需,一定程度上也规避了因其无法及时融入韩国经济而造成的滞留当地或返回国内的情况。聚居区内多数行业的服务对象以中国朝鲜族为主,具有一定的“自给自足”特点。少数头脑灵活且善于经商的中国朝鲜族,在这种经济模式下脱颖而出,从相对底层的务工人员上升为在韩中国朝鲜族群体里的中上阶层。但是,依靠聚居区为生的经济活动容易形成一定的区隔,弱化了在韩中国朝鲜族进一步融入韩国主流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在韩中国朝鲜族越来越依赖这种生存环境,一旦离开聚居区往往会变得不适应,在聚居区外寻找工作困难重重,很难满足生存之需。 在聚居区外部的普通务工群体因自身教育水平和专业技术的限制,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遭遇当地劳动力市场排斥,只能在收入较低的韩国中小企业以及知识和技术含量较低的服务业中谋生。他们的工资基本上以日结方式结算,收入较低且不稳定。这些人大部分省吃俭用,将积攒下来的钱汇往中国吉林延边等地。首尔市大林洞、明洞街头开设了很多换钱所,主要经营人民币(美元)和韩币的兑换业务。中国工商银行在大林开设了分行,为韩币兑换为人民币并转账给中国的家人提供方便。很多从事普通务工的在韩中国朝鲜族等工资积攒到一定数额时,就会通过各种渠道汇给中国的家人。在田野调查中,笔者时常听到一些底层务工的朝鲜族对收入的抱怨与牢骚: 好工作我们找不到,是留给人家当地人的;找工作时人家不会给我们这些人好处;他们韩国人的工作好;韩国人收入比我们高得多;干一天活挣一天钱,不干活就没得吃; 他们瞧不起我们,我们还看不惯他们呢。 很多中国朝鲜族的期望与现实形成了巨大反差,在就业与生存中遭受了身体与精神双重困苦,这大大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京畿道安山市持有H2签证的姜某述说他和工友的工作情况: 我们这些人都是从吉林延边来的,在这边的化工厂打工,住厂里提供的集体宿舍。好在这里的工作要求不高,都是体力活,技术活也干不了。基本上在当地韩国人不愿意干的“3D”行业谋生,与在中国老家那里打工相比,挣得要多一些。 持有H2签证的权某告诉笔者: 十几年前我就来到这里了,那时心里想韩国比中国挣钱更多。来后才慢慢知道,和人家待遇根本不一样,工资呀、福利呀、保险啊,都不一样。再过几年,年龄大了就回国了,我们中国现在发展得也不错,回去后再不回来受他们(韩国人)的气了。 在韩中国朝鲜族普通务工人员从事以体力为主的底层工作,身体是他们谋生的工具与手段,他们在各种辛苦的工作中体验跨国劳务输出的酸甜苦辣。“他们作为工具的身体被任意支配,而且往往被置于社会观念中的低贱服务场景中。他们以极端的方式承受着身体、劳动和自我的孤立,体验着身处社会底层的‘他者’不为人知的坎坷和尴尬”。除了收入水平低下,还要忍受与家人分离之后的孤独与苦闷,甚至还会遭受韩国不同阶层的歧视。 处于韩国社会边缘的普通务工人群,在遭遇当地劳动力市场排斥的情况下,只能在不断自我安慰中获得满足。近年来,韩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很多韩国人找工作都不易,对于那些没有太高学历以及专业技术的在韩中国朝鲜族普通务工者而言,能够获得这样的工资已经感到比较满足了。相对于他们家乡的收入,很多人觉得来韩国打工还是合算的。 (二)知识技能助推中高端职业群体深度融入韩国社会 中高端职业群体因自身教育水平、知识技能、个人资质等综合素质远高于普通务工群体,很快融入了韩国社会。部分F4签证者成为韩国大型企业的职员和管理人员,或从事个人投资、贸易经营、技术指导等工作。大部分F-5签证者主要从事教育、医疗、公务、新闻、法律等“公共职业”。 大学生(主要是F4签证者)由于学历较高,在韩国可以进入大公司就业,有融入韩国社会的机会,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相对较高。与“务工群体”的边缘化状态相比,这些“大企业群体”为收入高、工作条件好、福利待遇优厚的韩国大企业所接纳。居住在首尔市永登浦区持有F4签证的南某说: 大学毕业来韩国5年以后,经过几年职业培训和专业考试,目前在现代企业做技术活儿。据我了解,同来的同学进入韩国大公司的也有几个,在起亚、三星、LG 、SK等企业上班,生活状况比刚来那会儿好多了。 这类人员还包括那些私营业主,他们在中国朝鲜族聚居区或周边从事一定规模的餐饮业、建筑业、商贸业、娱乐业、加工业等,能够获得比较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朝鲜族聚居区持有F4签证的被访者中,有21位经营时间较长的店主从中国东北地区进货,表明这些中国朝鲜族已经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人一般都有生意头脑,人脉较广,既在中国朝鲜族内部交往,与韩国人也具有广泛的联系。在永登浦区大林洞一家大型食品超市里,来自中国吉林延边的老板娘金某是中国朝鲜族,经营超市已经有6年多,生意一直很好。金某说道: 我们家的货都是清一色的中国商品,现在超市开大了,我老公就忙物流那边,从我们自己老家那里拿货,又快又全。有时候这里的小店也经常从我这里批发一些。 尽管当前F5群体数量较少,但是以定居为目的且具有永住资格的F5签证者人数却在不断增加。他们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虽然他们中的多数人并没有加入韩国国籍,却具有长期滞留韩国的意向,在经济融入方面是被群体外部“公共职业”所接纳并实现深度融入的朝鲜族群体。通过专业学习、业务培训等,他们提升了自己的工作能力。与当地韩国人一样,他们多数拥有较高层次的就业岗位,经济条件比较优越,能够维持家庭过上体面的生活,一些人已经成为韩国社会的精英人士。 持有F5签证的朝鲜族郑女士来自吉林延吉,在首尔一家医院工作。她在中国完成了本科阶段的学习,在韩国完成硕士、博士学业。首尔大学毕业后,郑女士来到这家医院工作。由于刻苦钻研相关业务知识,她现在从事的具体业务的技术已经非常精湛了,而且感觉这份工作比较适合自己。她的丈夫是来自黑龙江的朝鲜族,在首尔一所高校工作。郑某夫妻二人收入较高,生活水平与韩国中产家庭没有什么差别。 近年来,像郑某夫妇这样的在韩中国朝鲜族,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主要从事知识型、技术型工作。这类职业人群不断增长,他们与早期中国朝鲜族流入韩国时的经济状况相比,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那些能够积极融入韩国社会的中国朝鲜族,往往在中国或韩国获得了较高学历,且在相关行业工作多年,具备了较强的业务能力与较深的资质。与父辈靠体力为生的状况相比,持有F4签证的少部分和绝大多数持有F5签证者等中高端职业群体已经成功融入韩国经济,不少人已进入韩国精英阶层,社会经济地位发生了本质变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