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野史秘闻 > 野史趣闻 >

生活得有仪式感!看看古人连洗个手都这么正式!


    生活得有仪式感!看看古人连洗个手都这么正式!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洗手在今天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日常琐事一桩。
    在古代,洗手是很有仪式感的事情,是不能随随便便的。
    《礼记》记载:“鸡初鸣,咸盥[guàn] 漱。”
    意思是,公鸡第一次打鸣的时候,开始起床洗漱。
    “盥”最初的含义就是洗手,并没有洗脸的意思。
    
    《论衡》解释说:“盥去手垢。”
    “盥”是个象形字,表示以流水洗手,为了不造成浪费,下面放着接水的器皿。
    这种器皿为青铜“匜[yí] ”。
    根据考古学家考证,大约在两千五百年前,古人就以流水洗手,以避免双手交叉污染。
    盥洗后来泛指洗脸、洗手、漱口、刷牙等,古人饭前饭后洗漱的时候,很注重礼仪,需要行沃盥礼。
    《礼记》记载:年幼的捧着盆,年长者负责倒水,请客人洗漱,洗漱毕,递给客人毛巾擦拭,这种传统礼仪在战国以后逐渐被废弃。
    《管子》记载:“少者之事,夜寐早作。摄衣共盥,先生乃作,沃盥彻盥。”
    弟子需要做的是,在师父还没有起床前,准备好洗漱的用具,师父起床后,弟子给师父倒水洗手,而后将洗具刷干净。
    《庄子》记载:
    魏国人阳子居到梁城遇到老子,打算向老子求教,老子叹息说:“开始的时候,我还认为你是可教之人,现在看来,你是个不可教诲的人啊!”
    阳子居不说话,在老子家门口,端着木梳、篦子、毛巾等梳妆洗漱的用品,脱掉鞋子放在门外,跪着向前行走,表达对老子的尊重。
    由此可见,洗漱的浓重礼仪感,表达敬重之意。
    《资治通鉴》记载:唐宣宗“得大臣章疏,必焚香盥手而读之。”
    唐宣宗李忱勤于政事,对大臣非常尊重,每次阅读奏章之前,都要焚香洗手。
    在古人看来,洗手过于随便,是不能容忍的失礼行为。
    《左传》记载:
    晋国公子重耳路过秦国的时候,秦穆公看好他,于是就把包括自己的女儿怀嬴在内的五个女子赏赐给重耳做姬妾。
    怀嬴给重耳端着盥洗的器具,重耳洗完手,习惯性甩了甩手,有水滴溅落在怀嬴的身上,怀嬴大怒说:“秦国、晋国同为大国,你为何如此轻视我?”
    公子重耳十分畏惧,赶紧脱去上衣,像囚徒一样,向怀嬴表示谢罪。
    从这次洗手小事上,足可见姬重耳为人小心谨慎,最终获得秦国的帮助,回国继承了国君之位,即春秋五霸之首——晋文公。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