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美] 恩斯特•布赖萨赫 著《西方史学史 古代、中世纪和近代》


    内容简介
    《西方史学史:古代、中世纪和近代》是对西方史学的综合性回顾。作者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写就了这一具有开创性的著作。作者以深厚的功力和熟稔的笔触,展现了西方史学自古希腊至现代的发展脉络,系统讨论了西方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学派源流,尤其注重揭示历史学和历史学家在西方文化的不同社会和发展阶段中所扮演的角色,对西方史学中的重要人物、作品和思潮信手拈来,阐释精当。本次修订增加了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妇女史、非裔美国人史、微观史、文化史等反映西方史学新动态的内容,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恩斯特·布赖萨赫(Ernst Breisach),历史学家、美国西密歇根大学荣休教授,著名史学史专家,著有《美国进步史:现代化试验与历史的未来》《论历史的未来: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及其后果》。
    精彩书评
    布赖萨赫对西方史学的全面介绍,以及他对重要问题和不断发展的历史学科的清晰阐述,很容易使他的作品成为同类中的佼佼者。 --莱斯特·D. 斯蒂芬斯,佐治亚大学  
    作者试图避免仅仅罗列历史学家及其著作,而把重点放在西方历史思想的发展和不同时代历史写作所扮演的角色上。 --罗伯特·尼古拉斯·贝拉德,达尔豪斯大学 
    精彩书摘
    导论 
    在19世纪--通常被称为历史学的黄金时代--历史学家们是国王的顾问,是德国和意大利统一运动中的领导者,他们中间诞生了一位法国首相和总统,他们为新兴或古老的民族提供了身份认同,他们激励年轻的美利坚民族去执掌新大陆,他们赋予革命以历史的权威,而他们自己也上升到科学家的行列。他们首先使大多数学者确信,一切都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理解,简言之,以历史的眼光来理解。无怪乎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宣称历史是不朽的:"有些民族有先知预言,有些民族没有:但全人类中还没有哪个部落粗陋到不去尝试一下历史学的地步。" 
    今天,令很多人觉得好笑的不仅是卡莱尔怪诞的语言,还有他自以为是的信念。生在这样一个怀疑主义的时代,他们在这段话中看不到出于怀疑和慎重的特别考量--如果不是分享他们关于历史已变得有点过时的怀疑主义观点的话。19世纪的历史学家不是声称万事万物都在转变、不存在永恒的观念么?而历史学的时代不也随着19世纪的远去而逐渐消逝了么?这些怀疑主义者争辩说,要想对人类生活做出"最终"的解释,我们的时代也许需要一些新的方法和途径,而另一些人或许会说,需要新的思想工具来把握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像传统的历史学家们那样去研究"事物是怎样逐渐形成的"已经不够了,如今的历史学家只能满足于为社会科学家发掘原始材料,而只有后者才能以"科学方法"去解释、也许是重构人类生活。最近,有些人劝告历史学家认识这一点:重建过去的事实状况--即便是不完善的重建--的目标完全是个幻影。历史是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型。因此,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才是恰当的解释模式。 
    对于这样的怀疑主义,历史学家的反应中带着困惑,有时还带着愤怒。然而,在一个热衷于各种新的史学理论--或是偏向科学性的理论,或是偏向文学性的理论--的世界中,历史学家日益关注理论性的探讨。在面对"为什么要有历史学"的质问时,历史学家们会求助于那种流传已久的辩护词,如历史是道德和实践的教师,是缅怀的对象,是旧体制或新体制的合理性的依据,是对人类好奇心的满足,是神的力量的见证,当然,历史本身还是一门科学。历史学的历史已经表明历史的这些用途所扮演的角色,它们大多是共同发挥作用的。然而,历史的实用主义功能也意味着一个更为根本的见解。关于历史应该长期存在下去的诉求,不能以有限的功能列表为基础,而只能以论证一种必然存在的关联为支撑:这就是作为对过去之反思的历史学与人类生活的关联。 
    许多世纪以来对历史学的功能表的考察表明,这些功能源自这样一个核心事实,即人类生活受时间的支配。此刻人们最好不要去追问何谓时间,除非是希望分担一位古代发问者的恼怒之情:"时间究竟是什么?无人问我,我倒明白;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但茫然无解。"(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心理学家喜欢实验方法,喜欢以数字来表达结果,这使得他们能获得严格意义上的瞬时性材料,他们以自己的方式重申,时间维度对人的存在具有关键意义。他们发现,我们实际经验中的"现在","心理上的"当下,其时间跨度只有一秒钟的一小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指的现在是个较长的时间跨度,这一点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人类生活绝不是仅仅存在于当下,而是存在于三个世界:一个是当下,一个是过去,一个是未来(更准确地说,人们预想的世界)。从理论上说,我们可以分别理解三个世界的概念,但在我们的实际经验中,它们相互联系,难以分割,并以各种方式相互影响。每个关于过去的重大发现都会改变我们对现在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期望;另一方面,当下的局势、对未来的展望的转变也会改变我们对过去的认知。这种关系构成生活的枢纽(nexus),因而也成为对生活的历史研究的枢纽。这个枢纽可以称为历史枢纽。史学史学者已经辨明过去的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塑造的历史枢纽,这些过往之人也曾努力理解人类的状况--一种充满时间维度的状况,其中既有变革也有延续。这些枢纽,连同它们关于变革和延续的具体表述,都见证了生活与历史思想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有些读者可能认为,这样的历史遐思是从哲学家的园地中生发出的一朵奇葩。根本不是这样;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每个人都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这种联系,它否决了将历史学类比于在故纸堆里漫无目的地搜寻的看法,并使其成为人类生活所必需的一项活动。正是因为这种联系,我们可以注意到,对未来的展望是如何首先转向对当下现实的关注、进而变成对过去的回忆的--无论是白日在暮色中的隐去、季节的轮转、政府和国家的兴衰,还是我们自己的成长和衰老。所有这些都见证着时间的持续性"流淌",尽管初看起来它们突出的是变迁现象。然而,如果我们认为变迁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基本特征的话,那么我们可能要犯严重的错误。那些关于似乎毫无联系之变迁的历史,即便它们撰写得十分出色,在读者看来可能像用万花筒去看一段漫长的风景,起初读者为变幻不止的花样而目眩神迷,接着他会渐觉厌倦,最终是一种深刻的虚幻感。历史不能仅仅记载变迁,因为这会否定人类生活的本质,而在这种本质中,变迁的经验还有延续的经验来平衡。个人和群体都很早意识到这一点:即便在最激烈的革命之后,"新时代"也仍然保留着过去的诸多痕迹。这种延续性让骤然彻底之变革的倡导者们感到不快,但它有助于人类生活获得某种稳定感、安全感,甚至某种舒适感。人类生活中既有使得过去、现在和未来各不相同的变革,也有将三者联系在一起的延续,如果我们认可这一点,我们便开始理解,历史学家何以在西方文明中扮演如此关键的角色。历史学家们试图实现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伟大调和,他们总能同时意识到变革与延续。换言之,他们意识到,或用某些人的话来说,他们赋予人类生活以意义,同时又没有否认其历时性的发展。生活与史学之间的这种关系也可以说明,一代又一代、一个社会又一个社会的历史学家何以能创造出对过去的新阐释。有些人利用历史认识的不断变化来证明历史真实是不可靠的,但他们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生活总在创造不同的世界--既不焕然一新,也不因循旧貌--而历史学家所必然应对的正是这样的生活。迄今为止,探讨人类生活的所有其他学科在揭示永恒的真理时都曾遭遇失败,尽管很多学科声称其理论和见解是超越时间的。 
    这样看来,史学史学者的任务并非困难到不可描述的地步;这个任务不是去追述西方文化中的人们思考历史的方式,以及这些思想在人生问题上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而人生总是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不断地流转。但是,时间不是事物赖以发生的唯一维度,毋宁说,时间在任何特定的时刻都与生活的所有其他方面交织在一起。时间将无法逃避的变化与人对于连续性之需求的紧张关系引入人类的生存状态中。一切都发生在对个人与集体生活不可逆的线性特征的意识中。 
    历史叙述诉说着过去人的事件和思想--所有这些都打上了历史枢纽的烙印,这些枢纽曾指引着过去的人们。史学史学者揭示生活是如何检验和修正这类枢纽的,而检验和修正的方式通常采取戏剧性的方式。然而,史学史学者如何叙述那些看似潮涨潮落的波浪形的发展呢?他们可以简单地编纂一个过去的历史观的清单,也许还能创作出一部历史学的百科全书。但这可能与历史学家们认为年代次序具有关键意义的主张相抵牾。但另一方面,如果按年代次序罗列历史学家及其观点,仿佛在画廊里排列一组画卷一样,那恐怕也说明不了什么,因为这可能仍不能解决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就是:对史学发展史而言,除了记录那些仅仅反映各个时代的独特立场的史学观念之外,是否还有更重要的工作?如果按年代次序去罗列的话,各个时代获取的生活经验及洞见在它们的具体情境之外便可能变得毫无意义。即便现代历史科学也可能只对我们的时代具有正当性,而对普遍有效性则不能有任何特别的诉求。因此,这样的罗列看不到史学中的固有方向,实际上也体察不到生活的固有方向。 
    相反,另一些史学史学者更看重这样一些历史学家,这些历史学家的观念被认为曾对史学发展迈向一个清晰明了的目标有所助益。在这类史学史学者中,最著名、也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一个见解是将史学史等同于现代历史科学的出现。持这种见解的学者们在他们的阐述中去芜存菁,就是说,他们在过去的全部历史学中区分出两种观念,一种对现代历史科学的形成起过推动作用,另一种则基于"错误的"认识,前者值得赞扬,后者应受责备。 
    没有任何简单的技术诀窍可以让我们在上述两种见解或其他见解中做出轻松的选择。当我们能从各个方面理解历史书写与人类状况的复杂关系时,任何简单的解决方案都会被摈弃。意识到这一点后,我才尝试追踪历史书写中的复杂故事,我的叙述方式将能启发读者,但它不会让热爱简单化的人满意。正因为历史作为人类的一项努力曾经存在并将继续存在下去--尽管当代人有各种怀疑和批评--正因为历史曾拒绝苍白的理论模式,并始终对生活的复杂性和创造性保有敏感意识,因此,如果史学史研究不被简化为标语和公式,而是对史学本身进行全面考察的话,那将至为引人入胜,也是最值得为之努力的。只有这样,史学史才能告诉我们历史学在整个西方历史中的历程,以及它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