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并未记载桃园结义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到底是真是假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3:11:00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桃园三结义 史书上没有记载桃园结义。《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关羽亡命奔涿郡,刘备正在乡里聚合徒众,关羽、张飞便投其门下。后来刘备为平原相,又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刘备和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关羽经常于稠人广坐,侍立终日,后来徐州失守,关羽被擒,曹操派人劝降,关羽也说:“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三国志-张飞传》也记载:“张飞……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三国志-刘晔传》也说:“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 以上史料足以说明两个问题:一则刘关张三人关系亲密的“恩若兄弟”;二则是“恩若兄弟”而非结拜兄弟,史料也无结义之说。 桃园结义传说来自于民间。 《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恩若兄弟”,后人根据这一记载,加以想象发挥,民间便有了桃园结义的传说,而元人则根据民间传说把故事写进了《三国志平话》和杂剧。一般认为,《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在这之前,元代至治年间刊行的《全相平话五种》之一的《三国志平话》,虽然只有8万字,但已初步具有《三国演义》的主要轮廓。其中就有“桃园结义”一节,先是关羽杀了贪财好贿、酷害黎民的本县县令,逃往涿郡,张飞见他状貌非俗,谈吐有志,遂邀至酒店共饮。恰好刘备卖履后也进了酒店,几杯酒共饮之后,三人情投意合,遂共邀至张飞庄后桃园,各序年甲,“宰白马祭天,杀乌牛祭地”,“同行同坐同眠,誓为兄弟”。这与《三国演义》的描写已大同小异。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统计,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元人杂剧已有四十多种,几乎是三国的主要人物都被搬上了戏剧舞台,对《三国演义》的成书也起了重要作用。其中也有专门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一出戏,情节与《平话》又有不同,写关羽杀了趁乱图谋立为王的州尹,逃到涿郡范阳,一日到张飞的肉店买肉下酒,屠刀却被张飞事先用千斤巨石压住。关羽搬动巨石,让张飞钦佩不已。张飞往客店相访,先拜关羽为兄,后又遇见刘备,见他容貌堂堂,有富贵之相,又是帝王后裔,于是与关羽共拜备为兄,三人共到城外桃园,杀牛宰马,祭告天地,誓共生死,同扶汉室。 桃园结义的故事,也有现实生活的影子。三国时代有杀白马为盟的习俗。建安七年(202),曹操攻破南皮,杀了袁谭。袁熙的部将焦触、张南背袁向曹,他们起事时,就是杀白马盟誓。这事见于《三国志·袁绍传》。不过这只是盟誓,并不是结拜兄弟。后来很多农民起义的头领在起事结拜兄弟时就用这种形式。比如,元代刘福顺等人的红巾起义,《元史·顺帝本纪》描写他们结义的情况就是“杀白马乌牛,誓告天地,欲同起兵为乱”。 桃园结义是传说与智慧的结晶。《三国演义》写桃园结义,是根据民间传说,又吸收农民起义的事迹,可能还与作者自身经历有关。据鲁迅考定,《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约生活在1330-1400年间。他的生平事迹多不可考,有说他是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有说他是东原(今山东东平)人,有说他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只知道他生逢乱世,阅历丰富。值得注意的还有两点:一是明王圻《稗史汇编》说他是“有志图王者”,一是清徐渭仁等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说他曾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张士诚有关系。他现存有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小说除《三国演义》外,还写有《小秦王词话》、《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并参加编写了《水浒传》,这些小说戏曲作品,都以乱世英雄事迹为题材,这与他的经历抱负当有关系。《三国演义》的大量描写,特别是对桃园结义的描写,也应与他的这种经历有关。 总之,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具有虚构性,但是不管有多种版本虚构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来,所有的版本包括史书的记载至少对三个人的义气相交、互帮互助、精诚团结的特点是认可的。《三国演义》普及民间,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时,脍炙人口的桃园结义开篇故事,就变成人们口中话题而津津乐道。从《三国演义》全书的艺术构思来说,写桃园三结义,既引出全书的三位主要英雄,又揭示全书将要从多方面加以表现的忠义主题。这可能也是罗贯中在《演义》开篇写桃园结义的一个缘由。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三国时期的书法发展有何特点
- 下一篇:什么是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的特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