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古代史 > 夏朝 >

冯敏飞深度解读:“少康中兴”的真相是什么?


    少康 先交代下少康中兴发生的背景:夏朝第三任皇帝姒太康游田百日而不归引起民众的不满,有穷氏首领后羿利用民众的这种情绪废黜了太康的帝位,篡夺了政权,这就是太康失国的由来。太康之后,其弟仲康被族人拥立为帝,实为傀儡,仲康死后其子姒相继位。姒相被后羿追杀至帝丘,后羿被他的相寒浞杀死并取代,姒相最终在寒浞的儿子浇攻破其所在都城后自刎。姒少康作为姒相的遗腹子(当时还未出生)与其母亲得以逃生,逃到其母亲娘家的有仍氏部落并在那里长大,并且得到了教育与栽培。 积弊:玩物丧国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兴”盛世,距今约4000年,遥远得很。然而,从人性的角度看,一点儿也不陌生。我总觉得,千百年过去,历经沧海桑田之变,物是人非,但人性依然基本不变。否则,《诗经》中那些爱情、官场及人生感悟等篇章不会让我们现代读者感到亲切,感到也是我们的心声。
    本来“天下为公”,部族首领“民主选举”,以“禅让”的方式交传。众所周知的“禹”,本名姒文命,传说他在前2205年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关于夏政权及接着的商是否真是一个统一的王朝,学术界尚存在争论。2013年,如雷贯耳的易中天宣布潜心著36卷本《易中天中华史》。在已出版的《国家》一卷中,他写道:
    把夏看作是一个发育成熟的“王朝”,也是自做多情。不但夏不是,商和周也不是。准确地说,夏是“部落国家”,商是“部落国家联盟”,周是“半独立国家联盟”。
    ……
    即便是西周,也只有城市国家,没有领土国家,更谈不上“中央集权,天下一统”。因此,夏商周都不是朝代,而是“时代”。
    史学中的学术争论非常多,我这里一般不介入,只能就基本可信的谈些读史感觉。
    姒文命寿命长,官命薄,在位仅八年,100岁去世。当时东夷部落首领皋陶,任朝中“理官”,掌管刑法,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正;同时注重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天下大治。因此,皋陶后来被作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视为中国司法界的鼻祖。姒文命原先准备将王位“禅让”给皋陶,不想他英年早逝。当时还有一位优秀干部,名叫益,帮助禹治水有功,于是姒文命将继任的位置让给他。
    然而,不知出于什么动机,姒文命又暗中培养自己的儿子姒启,搞“隔代遗传”。姒文命死后,“法定”接班人益继位,但启杀了益夺位。还有一种说法是:益继位后,觉得天下人大都归顺启而不服从他,只好将位让给启。
    当时,有扈部落(今河南洛阳南)不服启,宣布独立。洛阳常被称为“天之中”,1963年在陕西发现西周铜器何尊铭文中“兹宅中国”,很可能指的就是这。有扈部落所处地理位置正统得很,可这独立就出格了。启率军平叛,巩固地位。
    启继承父亲的帝位却抛弃父亲节俭的作风,政权稍安便沉溺于享乐,作“九韶”、“九歌”乐舞,“湛浊于酒,渝食于野”,游玩无度。他在位十年,死时不再“禅让”有功贤臣,而直接传给自己的长子太康。从此,中国帝王交班方式变为“世袭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为此,启倒是受到中国儒家的推崇,武则天改国号时,追尊启为“齐圣皇帝”。唐元稹《莺莺传》:“始乱之,终弃之。”不仅男女关系如此,历史也往往如此。启启开了这么个头,难怪“家天下”几千年不得安宁!
    太康也太不争气,不是自己争取来的江山一点儿也不珍惜。他为父王发扬光大的是游猎,“不恤民事”,民怨鼎沸。有一次一走就三个多月,忘乎所以到黄河以南。有穷氏部落(今山东德州)趁机反叛,夺取夏的都城。这地点说法较多,姑且认为是阳城(今河南登封)吧!当太康高高兴兴带着猎物回到洛水边的时候,有穷氏重兵把守,不让他回都城。太康无奈,只好在阳夏(今河南太康)筑城驻下。这时,距太康继位仅仅两年。太康的五个弟弟陪着母亲到洛水南岸等待他回来,苦苦盼了20余年,直到太康死也没能再见面。
    兄弟追思他们祖父禹的功绩和品德,再看看如今,无限悲哀,于是作《五子之歌》。这诗原文过于“古”,唐朝同谷子改编如下:
    邦惟固本自安宁,临下常须驭朽惊。
    何事十旬游不返,祸胎从此召殷兵。
    酒色声禽号四荒,那堪峻宇又雕墙。
    静思今古为君者,未或因兹不灭亡。
    唯彼陶唐有冀方,少年都不解思量。
    如今算得当时事,首为盘游乱纪纲。
    明明我祖万邦君,典则贻将示子孙。
    惆怅太康荒坠后,覆宗绝祀灭其门。
    仇雠万姓遂无依,颜厚何曾解忸怩。
    五子既歌邦已失,一场前事悔难追。
    这一改,好读多了!这是中国最早的诗歌,也是中国最早对亡国的哀叹,更重要是体现了中国最早、最原始的政治思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可惜太康不知道,他的后代们也并非记取。
    在《历史上的60年》开篇《纵观中国封建3000年》,我写道:
    纵观中国封建3000年,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我的最深印象,概而言之一句话:黎民百姓不敢奢望有个好官府,只梦想侥幸逢个好官吏!侥幸逢个好帝王,侥幸逢个好官吏,甚至得侥幸逢上官吏心情好,不要因为夫妻床上不和谐或蚊虫叮咬而动怒……
    在写接下来几本读史随笔的时候,我一再强调这点印象,即千百年中国人幸福与否取决于偶然逢上什么样的皇帝及官吏。
    “后羿”这个名字我们不陌生。不过,至少有两个后羿,我们熟知的是前一个,即神话传说中美女嫦娥的丈夫,射日英雄。据说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烧得草木、庄稼枯焦,尧帝便请后羿帮忙,射下九个太阳,只留一个。从此气候宜人,万物得以生长。不想,天帝听信谗言,把后羿、嫦娥夫妻放逐人间。后来嫦娥偷吃仙药,台湾作家柏杨风趣地描述:
    她一则害怕丈夫发觉后向她追究,二则对这个人人都必然死亡的世界,也无所留恋,于是她飞到月球上去居住。据说她现在仍然住在那里,陪伴她的只有她带上去的一只她最喜欢的小白兔……每当太空人登陆月球时,嫦娥就把她跟她的小白兔所住的广寒宫,用法术暂时隐蔽起来。
    再一个后羿则是夏朝时候东夷族有穷氏的首领,也是个射术高超的英雄。前一个后羿连老婆都管不住,这个后羿能干多了!姒太康有国难回,就是这个后羿率领他族人干的。想必“家天下”的观念当时已经普及,所以后羿抢夺了太康的权,却不敢自己称王。20多年后,太康死,后羿仍然不敢坐姒姓的帝位,便扶持太康的弟弟姒仲康做傀儡。这种事,以后历史上常看到。姒仲康在位13年死,后羿又让他的儿子姒相继位。然而,这后羿与太康一路货色,造反只不过是为了特权享乐,“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为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打猎,他将国家政事全部委托给大臣寒浞。
    寒浞是寒国(今山东潍坊一带)人,从小骄生惯养,胡作非为。13岁那年,父母忍无可忍批评几句,他把父母捆了,照样出去为非做歹。邻居告到族长那里,族长将他驱逐。他听说后羿攻占夏都,便前往投奔。途中向一户人家借宿,并向这家主人学得一身高超武艺。他怕师傅再收别人为徒,就把师傅全家毒死,然后继续奔夏都。他伶牙俐齿,被后羿认为义子。他从各地挑选许多能歌善舞的美女入宫,献数百坛美酒,又挑数十匹良马,还培训上百名郊猎高手,让后羿十分开心。
    寒浞认为后羿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但并不忠心于他。后羿58岁的时候,还强纳一位18岁的美少女纯狐为妾。这纯狐也不是省油的灯,暗暗准备报复,与寒浞臭味相投,狼狈为奸。他们里应外合,将后羿的亲信大臣一个个迫害,几乎只剩他们的死党。有次,后羿将他们捉奸在床,非常愤怒,要杀寒浞,但他已不是寒浞的对手,反而被杀。寒浞可不信“家天下”那一套,自立为王,纯狐为正妃,并改国号为寒。
    寒浞即位后大肆屠杀有穷氏族人。他将后羿的尸体剁成肉泥,拌毒药制成肉饼给后羿的族人吃,不吃便用乱刀砍。有穷族人逃到边远地区隐姓埋名,中原再也找不到了。
    第二年,夏王相联合诸侯兵分三路攻打寒国。寒浞早有准备,两军对峙月余,无功而返。寒浞也没力量去攻夏。僵持中,寒浞一方面征招青壮年加强军事力量,另一方面对统治区实行削富济贫、减轻赋税等一系列政策,人民生活逐渐改善,国势也逐渐壮大。
    经过充分准备,寒浞向夏发动突然袭击,大获全胜。第二年,寒浞采用分而治之、各个击破的战术,对夏发起决战。这次大战虽然获胜,但损失很大,寒浞不敢恋战,暂时罢兵。夏本来有能力反击,但不敢反攻,让寒国得以喘息。经过六年休整,寒浞再次对夏发起决战,攻占夏都,姒相被杀。至此,夏正式亡国,所统治区域全部落到寒浞手里。
    新政:首创“美人计”
    ●复国
    寒浞攻占夏都时,流血有声,他以为把夏王的子孙斩尽杀绝了。万万没想到,夏王相一个怀孕的妃子从城墙的狗洞里爬出,逃回娘家有仍(今山东济宁),生下遗腹子男孩,取名少康。
    少康有志气,长大后当主管畜牧的小官。不料走漏消息,寒浞立刻派长子寒浇率军追捕。少康逃往有虞(今河南虞城),因祸得福,被国君虞思招为女婿。虞思对这女婿越看越欢喜,还把城邑赐给他,赏良田十顷,士兵500名。少康广交天下勇士,决心复国。
    逃亡到有鬲(今山东平原)的夏国老臣伯靡,暗中联络残存的族人,投奔少康,组成一支复国大军,向寒国宣战。首先攻寒浇的封国,杀了寒浇。接着战胜寒浞的次子寒戏,收复中原地区大部,然后围攻寒浞的都城。
    少康的力量毕竟有限,难于匹敌。于是,他利用一个美丽的女仆,名叫“女艾”,让她乔装打扮,打入寒浞宫中,不断送回情报。《楚辞·天问》中描写:
    惟浇在户何求于嫂,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其首。
    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
    浇谋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寻何道取之。
    这诗写少康袭击寒浇,就有女艾的功劳。寒浇躲很隐蔽,身披坚甲,以为万无一失。少康根据情报找到他,在田间放犬追逐,杀了浇,割下他的头。据说女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间谍,也是世界上最早有记载的女间谍。关于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众说纷纭,有种说法一是妓女二是间谍。在女艾之前,至少有筑城的建筑师吧?可见这说法经不起推敲,但她对少康击败寒浞,显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时,寒浞年近80岁,只能躲在深宫里。他的部下见大势已去,突然反叛。寒浞想自杀来不及,被光着屁股拉出来,一片一片割肉,凌迟至死。寒浞另一个儿子豷,则被剁成肉酱。于是,少康重建夏朝“家天下”。
    ●政绩
    少康在位21年。那么,他的“中兴”是番怎样的景象?很遗憾,史籍没什么记载,几如一片空白。倒是传说窃国大盗寒浞治下轻徭薄赋、国运兴旺,挺奇怪!为什么只在乎少康复国,而不在乎他治国?是忽略,还是不堪目睹?
    在这个“中兴”之世,我们想看的没看到,不想看到的倒是无意中看到:篡权,怠政,好酒贪色,玩物丧志,偷情,美人计,恩将仇报,阴谋,屠杀,酷刑,吃人……这些后世常见的丑恶在那个时代居然早有了!由此可见,那个时代并不是儒家想象那般美好,“礼崩乐坏”并不是孔子时代才开始;或者说并不存在所谓“礼崩乐坏”这回事,因为远古并不存在什么礼乐文明,越早期的人类越多地带有兽性才是吧?
    关于少康复国之后,唯有一点线索是酒,如东汉《说文解字》:“古者少康初箕作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秫酒即用粘高梁酿酒。我们现代还常能饮到的“杜康酒”,渊缘原来在此,少康是酒的祖师爷。
    酒可以作为盛世的标志。如唐宋盛世,满城酒香。然而,宫中酒气太盛绝不是好事。有人给少康的大爷姒文命进献一坛酒,让他美美地大醉一场。醒来,他深有感触地说:“酒真是太好了!正因为如此,后世一定会有人为它家破国亡!”于是他下令禁酒,但他子孙还是不幸被言中,一代又一代重蹈覆辙。启就“湛浊于酒”。一个被视为酒祖师爷的少康中兴,于百姓于历史有多大意义?
    许海山主编的《古中国简史》写道:
    由于少康“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复辟了夏王朝,因而在夏代历史上有重要地位,被称为“少康中兴”。所谓“中兴”,就是夺取被“僭取”的权力,“不失旧物”,恢复了夏朝的姒姓祀统。
    我觉得,“中兴”的意义如果仅此的话,那很可能对当时人民没什么实际意义,对我们今天也没太大意义。
    后续:归于沉寂
    柏杨说“少康中兴”后历史沉寂了200余年。对此中兴本身,他写道:
    姒少康的故事,在中国流传不衰。尤其当一个政府受到严重打击,失去大量疆土,岌岌可危时,一定会强调这个故事,用以鼓励士气和增加信心。
    可见,这次中兴的意义仅如此。
    “家天下”从此形成一个传统:江山是谁家的就是谁家的,弄丢了,捡回来还得还给谁家!后来历史,无数次强调了这一点。几千年历史上,生产资料及百姓本身常常被“公有”,国家权力却始终被私有。
    反思:少康与李晔
    少康是作为遗腹子死里逃生的,在外婆家长大,成人后也只是一个主管牛羊事务的小官。他能复国主要靠三种力量,一是岳父赠送的500兵;二是残存的老臣及部族,其数量不可能太多;再就是美丽的女间谍女艾。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女艾发挥了以一胜千胜万的作用。
    古人打仗往往也讲“礼”。你看春秋战国时期的宋襄公打郑国时,楚国相救,反攻宋国。双方在泓水(古河名,约在今河南柘城西北)相遇。楚军开始渡泓河时,宋军部将目夷建议:“楚兵多,我军少。趁他们渡河时发起进攻,肯定能赢!” 宋襄公听了直摇头:“哎,不行!我们是‘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的时候搞袭击呢?”楚军过河了,开始在岸边布阵,目夷催促:“可以进攻了,再不进攻迟了!”宋襄公坚持说:“还是等他们列好阵吧!”等楚军布好阵,蜂踊冲来,大败宋军。为此,宋襄公被人嘲笑。这表明当时才开始“礼崩乐坏”,在此之前宋襄公此举是大获赞美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类都是后来的东西,少康时代应该没有。少康时代打仗,应该双方都像宋襄公一样“仁义之师”,不应该有什么“袭击”之类阴谋诡计。所以,当少康创造性使用“间谍”这样一种战术,出乎敌人的预料,很容易打他个措手不及,反败为胜。不过,宋襄公这故事跟前文所述有些矛盾:早在夏朝就充满阴谋诡计了,到春秋还会有宋襄公这样迂腐的战争吗?或者说:宋襄公时代还如此文明,夏朝何至于那般丑恶?两者必居其一?
    在春秋之后的明争暗斗中,使用什么卑劣手段也不奇怪,奇怪的倒是有些人仍然太笨,不知道以智取胜。例如唐末的李晔,跟李世民相比简直天壤之别。李晔是太监扶植起来的傀儡,又被一个个割据的军阀挤兑,那皇帝当得十分窝囊。李晔还有一定主动权的时候,自然于心不甘,与宰相崔胤密谋除宦官,却一次次失手。李晔觉得不妙,要求崔胤将机密奏章装入囊袋并密封好呈送,千万不要在便殿面奏,以免泄密。可是宦官韩全诲发现这秘密,挑一批美女进献,通过这些美女暗中掌握皇上的阴谋。李晔没觉察,与崔胤密商剪除宦官计划泄露。韩全诲与军阀勾结,武力挟持李晔。李晔成为人质,彻底失去主动权,最后被军阀杀了。其间几年,他就没想出一条妙计,甚至没想到那时候已常用的“美人计”,半推半就走向毁灭。
    少康如果像李晔,不发明并使用“美人计”,他就难以掌握寒浞的情报,无法以少胜多,永远处于被动,不仅无法复国,反而非常可能被追捕,斩草除根,大夏也就永无复兴之日。
    所谓“创新”,该指横空平添一样全新的、富有极积意义的东西,而不是简单在数量上加减。有新闻说杭州三万人同时在雨中跳舞创吉尼斯纪录,曾有新闻说上海300多人在床上吃早餐创吉尼斯纪录,还有上万人同时洗脚、打麻将、吃火锅等等。我想起一个笑话:砍一棵树削尖一下,可以申请最大牙签的吉尼斯纪录。由此可见吉尼斯纪录与诺贝尔奖的差别。十几亿人同看一场“春晚”,绝对可以在吉尼斯纪录上巍然屹立永久。以此类推,中国可以轻易垄断90%以上的吉尼斯纪录,可那有多少实质性意义?
    少康的“美人计”成功在于首创,敌人根本想不到防范,所以能有以少胜多之功效。此后,用的人多了,尽管在漂亮程度上不断提高,可是人们知道如此防范,就不一定灵验了。除非碰上李晔那样的窝囊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