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西藏研究 >

稳步推进西藏土地制度改革


    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西藏的土地制度改革要立足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兼顾生态环境安全、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根据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市场需求结构变化,优化土地生产要素的供应结构,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土地制度改革工作,把深化土地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组成部分,结合实际紧盯农村改革各项重点任务,先后出台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农村土地(耕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文件,稳步扩大确权颁证登记试点,逐步推进草原承包经营,有效推动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健全承包土地合同管理、经营权流转管理、权属登记管理等制度,促进了土地制度改革规范化、长效化建设。
    截至2019年5月,西藏自治区7个市地、63个县区、512个乡镇开展了承包地确权登记工作,实现有耕地县乡全覆盖,承包耕地农户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全国同步启动,并赶上全国节奏。与此同时,西藏大力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家庭农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其在农业农村改革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壮大龙头企业,实现农业产业经营。
    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经营权流转,并明确提高经营权应有的法律地位,明晰赋予经营权的权能。“三权分置”的实行,使经营权得以放活,极大拓展了土地生产要素资源的巨大市场空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切合了土地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需要。西藏持续全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在克服种种困难下,还面临着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困境,具体表现在由于城市化进程缓慢、市民化程度较低、市场利润空间较窄,土地经营权的市场化流转外生动力不足;由于农牧民普遍存在惜土、恋乡情结,家庭劳动力结构单一、家庭商品思维迟滞,农牧民的土地市场化流转内在意愿不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不完善、抵押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不健全,农牧民的土地市场化流转宏观阻碍因素较大;由于对国家土地制度改革政策了解不到位、土地流转信息获取不对称、经营权转让流程不熟悉,农牧民的土地市场化流转本身限制条件较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点是使土地生产要素资源实现最优配置。作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突出的地区,西藏在推进土地改革的过程中,要深入发掘当前土地生产要素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题,寻找相应的破解路径,进一步释放土地改革红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一要深入学习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要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持续稳步深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在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过程中,把维护好农牧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土地制度改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作为土地制度改革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提高广大农牧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使推行土地制度改革与增强广大农牧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同促进广大农牧民在思想上感党恩、政治上听党话、行动上跟党走有机结合起来,维护西藏的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
    二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驻村工作队的作用。通过增强党员党性教育,提升党员政治素养,积极调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对接土地确权工作,在条件成熟下率先进行经营权转让,宣传带动广大农牧民适应改革发展的需求,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土地制度改革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领头雁效应。创新自治平台,提高村民基层自治能力,完善农牧民对参与公共事务的路径,确保农牧民的参与权、表决权及管理权,切实保护和发展农牧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合法利益。发挥驻村工作队在引导村“两委”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的作用,通过提出新建议、引进新思路、创造新方法化解土地制度改革特别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发挥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的设计师和实践者作用,助推农牧区土地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因时因地因人有序稳步深入推进。
    三要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宣传标语、宣传手册等媒介和平台,加大土地制度改革政策解读宣传指引。让农牧民深入了解国家土地制度改革政策出台的背景、内容、目的和意义,深入了解“三权分置”在盘活土地生产要素资源的利好,由惜土的固有思维和陈旧观念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的商品思维;建立土地流转信息交换平台,使土地流转信息在供求双方进行双向交换,彻底改变信息获取不对称局面;通过建立土地经营权转让示范点,对有转让意愿的农牧民安排政府工作人员全程陪同把关,逐步使农牧民熟悉土地经营权转让流程。通过政策宣传和信息交换,促使农牧民转变思维、观念,破解土地生产要素资源供给的源头性阻碍因素。
    四要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健全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的立体式、多元式、网络式服务,加快推进农牧区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度,依法使农牧民享受充分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引导农牧区土地经营权流转依法有序,为发展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基础。逐步建立覆盖全体农牧民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引入多种保险险种分流农牧区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市场+自然”双重风险,实现土地制度改革的低成本、市场化、全方位运作,为农牧业发展、农牧区美丽、农牧民富裕保驾护航。以完善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健全的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搭建起土地生产要素资源供给、流通、配置、使用的长效防护网。
    五要从放宽市场准入、扩大资金支持、加快人才引进等方面入手,充分运用经营权权能,积极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以家庭农牧场、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等为载体,引导广大农牧民发展新型经营主体,采取集约经营、联户经营、股份合作等形式,推动农牧业集约化、商品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积极培育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品牌效应,打开国内外市场,拓宽市场利润空间,进一步完善村、乡、县、市、省、国道六级公路网络和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体系,建立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保鲜、储存、销售市场供给体系,既盘活农牧区土地生产要素资源,又避免过度放牧、过度开垦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最终实现土地要素资源的最优供给。
    六要深入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城市、低碳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结合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与任务,根据西藏城市建设的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以市场化为导向深化农牧区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土地供应制度,优化土地供给结构,通过土地集约利用等提高城乡生产率,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提高市民化融入程度,把农牧民从土地上释放出来,使城镇建设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有机融合起来,优化农牧民的家庭劳动力结构、延长农牧民的家庭生命周期,从而拓宽农牧区土地制度改革的市场化路径,纾解土地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困境。
    土地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源,也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地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土地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要慎重稳健逐步推进。在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盘活土地生产要素资源,优化土地要素资源的市场最优供给,形成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村民自治能力提高、驻村工作队作用得到发挥、农牧区土地制度改革有序稳步深入推进、土地生产要素资源市场化高效配置、西藏城镇率逐步提高、农牧区市民化程度逐渐加深、西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产品市场逐步扩大、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社会大局全面稳定的良性循环和有机统一。
    (作者分别为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