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州之战的结果怎么样? 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4:11:31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维州之战"是发生在唐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至十八年(802年)正月,在唐与吐蕃的战争中,唐为减轻吐蕃对西线边境的压力,命剑南(治四川成都)军主动出击,在维州(治薛城,今四川理县东北)等地与吐蕃军重要作战。
结果 唐朝剑南节度使韦皋与南诏王异牟寻配合在维州打败蕃军,并乘胜围攻吐蕃所属昆明城(今四川盐源)。维州和昆明城守军发出十万火急的求援信。 次年正月,吐蕃调遣进攻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朔方(治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的蕃军南下往援维州。由内大相兼东鄙五道节度兵马都统群牧大使论莽热率兵10万解维州和昆明城之围。韦皋闻讯派西川兵万余在吐蕃援兵必经之险要地带设伏。论莽热率蕃军经过设伏地时,韦皋先派出唐兵向蕃军挑战,蕃军中计,追杀唐军,遂被引入埋伏圈。唐伏兵发起攻击,蕃军大乱,论莽热被擒获,士兵死亡大半。 影响 公元801年唐朝剑南节度使韦皋破吐蕃的维州之战,是唐军末世时代的辉煌之作。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实力大损,边境防线也严重内缩,西线强悍的吐蕃帝国不断东进,在侵占河西走廊以后,更是日益肆虐唐朝边境,中唐以后的唐王朝一面要应对藩镇割据的困局,一边又要面对吐蕃在边境的巨大军事压力,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形下,唐军与吐蕃军五十多年来在边境持续征战,互有胜负,但是在失去了陇右等战略要地的情况下,唐军始终在战略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公元801年,吐蕃再次向唐朝西线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相继攻陷唐朝麟州等战略要地,兵逼长安,然而此时的唐王朝,却走出了一招化被动为主动的妙棋---围魏救赵。驻守四川地区的剑南节度使韦皋率领步骑两万,兵分九路经四川杀入吐蕃境内,先后转战四个月,攻略城池七坐,焚毁堡垒150个,先后击溃吐蕃大食联军16万人。遂围维州城,援军至,转战千里,大败之。在维州决战中,韦皋以围点打援战法,消灭吐蕃自西北赶来增援的援军。成为了这场会战最后的胜负手。在四个月的持续打击下,唐军斩俘万余人,招降3000余户,不仅仅解除了吐蕃对于唐朝西北边境的威胁,更给了企图入主中原的吐蕃以沉重的打击。 而从整个唐朝吐蕃的战争格局看,如果说安史之乱是使吐蕃占据战略主动的一大转折点,那么维州之战就是唐蕃战争之间又一次转折意义的大战,维州之战前,吐蕃对河西的盘踞仿佛是一把硕大的砍刀,横在唐王朝的头顶上,而韦皋另辟西境,在西南地区开辟第二战场,接连占领吐蕃西南战略要地,仿佛是一把匕首横插在吐蕃人的肘腋之下,从而彻底扭转了唐朝在战略防御上的被动局面。维州之战后,吐蕃实力大损,对唐朝的威胁大为减弱。从此,曾经雄踞欧亚内陆的吐蕃帝国也渐渐走向了下坡路,不仅再无力对唐朝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相反对于原有属地的控制能力也渐渐减弱,唐蕃之间虽然只有也发生过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但大规模的战争已经不再。 公元821年,唐朝与吐蕃于长庆会盟,彻底结束了两大军事集团历经数百年的持续对峙和战争状态,在之后的时日里,双方都忠诚的遵循了这一盟约。韦皋破吐蕃的赫赫武功,恰恰是打开两大集团和平之门的一把钥匙。世人对晚唐政治颇多贬斥,然而透过维州之战的辉煌,仍然可以依稀可见盛唐武功的丝缕荣光。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海都之乱导致了什么? 起因是什么?
- 下一篇:淝水之战中前秦的百万大军为何顷刻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