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发现3个南北朝古墓群 首次发现首次发现双室墓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0:11:07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连州古墓出土的陪葬品之一:瓷钵,以及首次发现的双室墓 (2009年05月15日)连州竹仔墩、湟村砖厂和邵村发现3个古墓群,初步判断属南北朝时期。近日,在广东省文物局考古专家的支援下,于3个古墓群里共发现了27座古墓,其中砖室墓26座,另有一座双室墓,专家称在当地属首次发现。截至13日止,省文物局考古专家队伍已抢救性清理发掘古墓20座,出土陪葬品近50件。相关考古工作仍在进行中,当地已派出专员对古墓进行保护。 普查:取土场惊现古墓群 4月22日上午,连州市博物馆长魏文石一行5人在进行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来到连州镇竹仔墩的一个取土场进行勘查。竹仔墩曾于1994年发现了一座西汉年间的木墩墓,目前广东全省仅发现两座。 该取土场有数千平方米,原是一个小山丘,10多年前曾计划在山丘上建厂房,后因故废置。如今四处黄泥裸露,小山丘被挖得东高西低。经过几小时的细致勘察,魏文石在一处山丘下发现了几块残缺的砖块,砖侧刻有花纹。“那是木脉纹,南北朝时期墓砖的一个典型特征。”魏文石迅速作出判断,随后他和博物馆人员陆陆续续在这个取土场发现了8处古墓的痕迹。 当日下午,魏文石等人又在邵村和湟村砖厂发现了古墓群的痕迹。傍晚,魏文石将情况汇总后上报清远和省,并请求考古专家支援。 现场:出土陪葬品近50件 4月28日,省文物局特派3名专家组成的考古队来到连州,经过勘查,考古队在竹仔墩发现古墓15座,邵村7座,湟村砖厂5座,初步判断属南北朝时期。考古队立即着手进行古墓抢救性清理发掘。 记者在竹仔墩现场看到,大部分古墓经已发掘完毕,积土、碎石和杂物均被清走,考古专家正用手铲和毛刷进行最后的清理,并拍照存证。记者发现,古墓大都离地表很浅,均以红砖或青砖砌成,没有封土堆,大多已经残缺。保存较为完整的是标志为12号的古墓,该墓在一小山丘上,用红砖砌成,有封门,墓墙加上弧形顶高约1.3米,墓室长3.1米,宽0.88米,清理发掘时未发现有尸骸,估计因年代久远,加上当地气候潮湿已被风化。 考古队石队长介绍,这些古墓基本上是砖室墓,墓砖刻有南北朝时期最普及的木脉纹;抢救性清理发掘中发现了陪葬品近50件,其中一座出土多达25件,有铜镜、铁剑、瓷钵、带釉瓷碗等。 惊异:首次发现双室墓 为抢在雨季前清理发掘好古墓,考古队放弃了“五·一”假期,每天7点开工直至傍晚6点。细腻的工作,让考古队有了新的发现。 在湟村砖厂现场,眼尖的考古队员在路边碎石场发现了一块奇特的砖,其横侧面有着规则的半圆和圆圈纹印,有别于南北朝时期的墓砖,以前从未见过,有可能是墓砖。 果不其然,经过考古队当天连续11个小时的仔细清理,一个双室墓裸露了出来。“这是当地首次发现双室墓。”连州市博物馆长魏文石介绍说。该墓残存痕迹长达7米,宽度3米,残存墓墙高0.6米,是27座墓中最大的一个,并出土了一个带釉瓷碗。 “墓室如此之大,估计墓主是大户人家,而奇特的墓砖,使其年代有待考证。”魏文石说。 计划:拟建古墓保护区 考古队石队长告诉记者,在连州发现的3个古墓群,就其留下的制砖水平、古墓规模和陪葬品等信息来看,说明古时连州的居民已掌握了熟练的陶器和青铜器生产技术,而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对古墓的抢救性清理发掘,将对研究当地民风民俗和经济文化状况有着重要的科研意义。 连州是我省历史文化名城,早在西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就建了县。近年来该市在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出土了一批国宝级文物。在上世纪80年代出土了西汉的“朱雀玄武”青铜器,系国家一级文物;70年代出土的晋代“牛耕犁耙田模型”陶器,见证了连州当时先进的农耕技术,出土的晋代“蒸酒器模型”陶器,则改写了我国烧酒酿造“始于元代”的历史。 此次发现3个古墓群,引起了省文化厅的重视。日前省文化厅副巡视员苏桂芬、省文物局长龙家有、省考古研究所长黄道钦专程来到连州进行考察。苏桂芬告诉记者,如此大的古墓群,遗留着大量的古代信息,这对研究文物有着积极的意义;希望当地设立一个古墓保护区,妥善做好保护工作。 据悉,目前连州正准备对3个古墓群开展保护区规划申报工作,并派出专员对古墓进行巡逻检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