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古代史 > 汉朝 >

海昏侯墓中出土青铜席镇 多为动物造型


    考古现场
    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中,出土了以鹿为造型的青铜席镇。小鹿看上去“萌萌哒”,造型上鹿首向前昂扬,身侧前腿蜷曲,后腿隐于身下。
    小鹿后背位置,有一凹槽。对此,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介绍说,凹槽的作用在于嵌入席镇的上半部装饰物,如嵌入木质装饰物、嵌入贝壳类装饰物、宝石等。
    “不仅仅是鹿,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中,还发现了雁、龟等动物造型的席镇,而且汉代的席镇多做成动物造型”,杨军介绍,除动物造型的席镇外,还出土了人物造型的席镇。
    从出土情况来看,汉代的动物形席镇造型生动活泼,构图紧凑,动物常作蜷屈、蟠伏状,且底部平坦,以保持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堪称精巧绝伦。
    “席地而坐、分案而食”专家介绍,魏晋以前,古人多席地而坐,又讲究分案而食。《诗经》中就曾写道:“我心匪席,不可卷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
    “古人所坐之席常为长方、正方形状,为压住四角,需要用到席镇”,而且,对于贵族而言,“不席而坐”(不铺席子直接坐在地上)和“席不正”(席子边和墙不平行或不垂直)都是不合于礼的。《论语》就有云:“席不正,不坐”。
    与“席地而坐”相对应的,是“分案而食”。分餐制,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从出土的汉墓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中,均可见到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景。而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中,就发现了当年的竹席、草席及漆案等物,从侧面印证了古人“席地而坐、分案而食”的生活习惯。
    “漆案以木为质,外涂有漆”,杨军介绍,为了便于当时人们“席地而坐”进食和便于“举案齐眉”,当时人们使用的“案”较现代的茶几要低不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