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古代史 > 晋朝 >

两晋时期道教的发展 晋朝道教改革


    道教 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也是中国三大宗教之一,它以黄老思想为基础,多崇拜神仙,以“羽化登仙”为修炼目标。东汉之后有大量道教组织出现,像是太平道、五斗米道等。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两晋时期的道教。 两晋道教的发展
    西晋道教
    自黄巾起义失败后,由于太平道遭残酷镇压,而五斗米道张鲁归降曹操后获得高官,与曹氏联姻,具备了比较有利的传播条件,所以米道逐渐流传到原来太平道活动的地方,取而代之,以后改名换姓为天师道,传播南北各地,三国时,曹魏有方术之士甘始、左慈等各有一套道术,这些道术在北方的民众中有一定的诱惑力。建安二十年(公元217)北方瘟疫流行,老百姓都挂起道教的符咒以避疫,可见道教符水治病的传统在这些地方很深厚。东吴有化名于吉的道士在进行宗教活动,主要是以符水治病,其影响上达宫廷和军队将领,下及一般百姓与士兵,终为当政者孙策所杀。还有个叫李宽的道士由蜀入吴,祝水治病,于是避疫的的吏民,依附李为弟子者近千人,升堂入室道术较高的弟子学的是祝水三部符和导引行气,这些人再转相传授,一时徒众布满东吴,动有千许。
    西晋时,五斗米道在原来太平道活动的地方徐州琅邪郡已经流行,一些士族大家开始奉道,如王氏、孙氏等。孙氏一族中的孙秀成为赵王伦的心腹宠臣,用五斗米道帮助赵王伦作乱。西晋末年蜀地六郡流民拥李特为首起义,特死,子李雄继续率流民战斗,青城山道教首领范长生资给其军粮。李雄破成都后,将范迎到成都,封为丞相;雄称帝后,又加封范氏为天地太师、西山侯;优待其部曲免除兵役,租税归范所有。很显然,五斗米道在巴蜀之地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其首领保持了张陵、张鲁私养部曲、收租税的习惯。
    东晋道教
    东晋时,葛洪结合神仙学说与道术理论,并加入炼丹等理论,整合道教理论。他所著的《抱朴子》,外篇论时局与道德,内篇则论道家学论和炼丹、养生之道。杨羲、许谧及许翙着《上清经》,最后发展成上清派,主张简化修行力法,贬斥房中术,以存神为主。葛洪孙葛巢甫又着《灵宝经》,后来也发展成灵宝派。该派以符箓科教为主,受到上清派影响,也提倡简化修行、“仙道贵生,无量度人”。道教对文学、艺术多有贡献。例如描述神仙之游的《游仙诗》,历代道教的神仙画。道教的炼丹及养生术包含了化学、医学、生物学等,对科技的发展具有贡献。
    道教改革
    迎合统治者治平天下的需要,一些士大夫出来按照自己的构想改造道教,其代表人物为东晋葛洪。葛洪生在道教世家,叔祖葛玄随从有名的术士左慈学道,被后世道徒尊为葛仙公。葛洪师承仙公之道,并发展起一套有系统的神仙理论,完成了神仙道教的理论建构工作。葛洪本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政治上不得志后,转而独善其身,道教成为他修身养性的最佳补品。他的主要着作是《抱朴子》内外篇,内道用以养生求仙,外儒用之兼济天下,充分体现了魏晋玄学家儒道互补的特色。当时门阀士族急待解决生命问题,幻想不死,葛洪回答了这些问题。葛洪的理论坚定了帝王将相和士大夫们对道教神仙长生说的信仰,他们当中历代都有人服食金丹。葛洪的理论丰富了道教较为贫乏的宗教教义,开了南方道教注重教理研究的风气。更重要的是,葛洪将道教神仙学体系和儒家纲常名教紧密结合,强调修仙必须以遵守儒家伦常为先决条件,这样就将道教改造为符合统治者要求的宗教。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