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世界历史 > 英国历史 >

都铎王朝重商主义的主要政策措施 都铎王朝重商主义政策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都铎王朝 都铎王朝时期,英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一个是文艺复兴,一个是英国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一个是英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正是这些变化催生了当时的重商主义。都铎王朝颁布并实施了各种政策和措施以促进英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这种重商主义政策也为整个英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都铎王朝重商主义的主要政策措施
    (1)颁发特许状,鼓励商人建立商业公司,开展多种形式的商业和非商业活动。
    英国在政府支持下建立的商业公司的活动是多方面的。东印度公司是英国商业公司中最重要的也是获利最多的一个公司。首先在商业活动中,商品虽然以金银为主,但大量进日稀缺珍贵又价廉物美的东方商品。其次是探索新航路,发现新大陆。第三是进行海上掠夺。最后,这些公司还代表政府开展外交活动。商业公司的活动,不仅使英国对外贸易总额迅速增长,而且使英国的贸易结构随之转型,英国的出口市场开始从局限于西欧一隅扩大到世界范围。
    (2)取缔汉萨同盟商人的在英特权,保护本国商人利益。
    都铎王朝建立之前,意大利北部诸城和汉萨同盟长期垄断欧洲海上贸易。汉萨同盟是英国商人的有力竞争者,它的存在使英国商人深受其害,于是到1560年,英国经过与汉萨的长期斗争,取消了期权特权。到1598年,汉萨商人最终被逐出英国,从而为英国商人独享贸易特权创造了条件。
    (3)颁布航海法案,独占航运利润。
    1498年通过的航海法案,规定装货的船长和水手都必须是英王的臣民,还规定只要港口有足够的英国船只,英国人就不准使用外国商船运货。亨利八世继续执行这一政策,于1532和1540年再度颁布航海法案,补充原有规定,加以完善。
    (4)运用政治和外交手段,抓住良机与欧洲大陆国家缔结商约,改善贸易条件。
    英国还运用一切政治和外交手段,抓住良机与欧洲大陆国家缔结商约,为对外贸易创造良好的环境。英国政府通过与外国政府签定的一系列条约,使英国商人与船队顺利地航行于北海、波罗的海和地中海,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外贸的发展。
    (5)选拔和任用有金融管理经验的商人参加国家管理工作。
    商人们拓展海外贸易,对发展英国民族经济作出颇多贡献。因此,在都铎时代,君主把乡绅、工商业者看作是政权的主要支柱。并且许多富有的商人成为贵族,很多人进入下院成为议员,或受聘于政府担任要职。比如伦敦大商人托马斯·格勒善被爱德华六世任命为英国驻安特卫普的财政代理人,后又成为伊丽莎白女王政府的财政顾问,为政府的财政出谋划策。都铎王朝正是在这一新兴力量的辅佐与支持下,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为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6)吸收外国先进人才和技术,改善和推动本国工业。
    爱德华六世和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移民政策。如对外来移民颁发许可证,保护移民经营自己的行业:授予专利权,吸收拥有技术或资木的外国人移居英国;对外来新教移民实行信仰自由的原则;强调外来移民为英国所用,外来移民不得保守他们的技术秘密,而应该教给英国人。这些政策的实施,为英国引入了大量的工业技术和所需人才,到 16世纪下半叶外来移民为英国发动了一场“小产业革命”。
    (7)掠夺殖民地,扩大本国商品的销售市场。
    在英国推行重商主义,寻求迅速繁荣富强的过程中,一方面赋予中央政府干预国家经济运行的权利,来促进国内工商业的发展,通过支持出口商品多样化实现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鼓励在海外建立殖民地。通过在海外寻找殖民地来延伸民族国家所统辖领土的主权范围,一方面殖民地可以作为英国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消费品的来源地,此外,还可以从转口贸易中获得丰厚的关税收入。
    都铎王朝重商主义政策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积极影响

    一、重商主义政策振兴了英国的民族工业,为英国资本主义工业腾飞提供了前提条件。
    英国是一个偏离欧洲大陆的岛国。在都铎王朝以前,英国仍然是一个经济落后,工商业不发达的“农业附庸国”。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羊毛和粮食的输出占有重要的地位。毛纺织业作为英国的支柱工业,虽然有所发展,但也远远落后于佛兰德尔、尼德兰、佛罗伦萨。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重商主义者认为必须大力发展工商业。比如英国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威廉·司塔福特认为 :从外国输入商品是有害的,从外国输入本国能够制造的商品则害处更大,他反对输出英国羊毛和输入外国羊毛制成品。重商主义者还认为 ,“货币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因此,积累更多的货币成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强烈的追求。
    都铎王朝的统治者也意识到要“使国家富强,使自己显赫的必要条件”就是迅速发展工商业,为此,都铎王朝的历代君主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首先,都铎王朝扶植、鼓励发展呢绒制造业,以出口呢绒换取货币。都铎王朝的建立者亨利七世三番五次通过国家法令,禁止羊毛特别是优质羊毛的出口,甚至还禁止半制成品的呢绒出口。
    其次,大力发展海外商业,鼓励发展造船业。15世纪以前,英国建造的船只很少有百吨以上的。亨利七世为了扩大远洋贸易,奖励船主建造大船,规定凡是建造出百吨以上的新船者,每吨奖给五先令的津贴。这一规定刺激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到第五代君主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海军终于战胜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权,为英国从事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纺织业、造船业等行业的带动下,各种金属制造、制革、制皂、染料等行业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国内市场急剧扩大。海外贸易、殖民掠杀、走私等活动积累的财富一部分也转入工业,加强了工业资本。圈地运动又把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抛向工业市场,所有这些都使英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并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创造了资本的、技术的、劳动力的前提。可以说,都铎王朝卓有成效的重商主义政策是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前奏。
    二、重商主义政策揭开了英国农业资本主义革命的序幕,推动了英国封建农奴制度的瓦解。
    从15世纪的最后30年开始,英国发生了圈地运动,这是英国农村土地所有权的重大变革,随之而来的还有经营方式和耕作方法的变革,这就是英国农业资本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而这一切自始至终都与都铎王朝的重商主义政策密切相关。如果说圈地运动是英国农业资本主义革命的序幕,那么揭开这一序幕的便是都铎王朝的重商主义政策。
    第一,都铎王朝的重商主义政策是引发圈地运动的主要原动力。重商主义政策刺激了毛纺织业的突飞猛进,因此,对羊毛的需求量激增,这就造成了羊毛价格节节上扬,养羊业则成为一本万利的事业。贵族和乡绅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便掀起了全国性的圈地养羊运动。许多被农民世世代代耕种的土地被圈了起来,许多在封建掩护下的古老的公有地“敞地”被围了起来,变成了雇工放牧的草场。这是英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变革的发端,也是英国封建农奴制瓦解的滥觞。
    第二,重商主义政策加速了寺院土地所有制的崩溃。寺院土地所有制是英国中世纪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都铎王朝实行重商主义政策的宗旨就是积累财富,而掠夺教产就是其积累财富的一条重要途径。都铎王朝的第二代君主亨利八世曾先后颁布了两道查封寺院的法令,封闭一切修道院,其全部财产包括土地在内均收归国有。这些被没收来的土地除一部分赏赐给宠臣以外,绝大部分被卖给了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寺院土地所有制的废除,是英国农业资本主义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一环。
    第三,重商主义政策也瓦解了封建贵族的领地所有制,导致了土地所有权的再分配。在重商主义政策的影响下,一方面是高度繁荣的商品货币的引诱,使得封建贵族不惜重金购买供享乐用的昂贵商品;另一方面是“价格革命”所造成的货币贬值,通货膨胀,使得那些靠固定地租生活的封建贵族实际收入下降。他们入不敷出,债台高筑,陷于破产的境地。
    到16世纪末,靠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分地而显赫一时的38家贵族中,其直接继承人有22家负债累累。一些贵族不得不采取先质押而后变卖土地的办法来还债。这样一来,贵族庄园的数量不断减少,封建贵族领地所有制的急剧没落。
    重商主义政策还使土地日趋商品化,土地自由买卖与转让具有广泛性,不仅王室不断地公开出售土地,而且土地还进了商品交易所,成为投机商倒买倒卖的商品。在土地制度的转变过程中,土地大都落到了新贵族、资产阶级和自耕农手中。那些获得土地的新贵族、资产阶级和自耕农,采用新的经营方式,生产新的原料作物,满足新的市场需求。他们与工商业资产阶级一道,推动着封建制度下的英国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
    三、重商主义政策促使英国建立起外向型经济模式,推动英国经济走向世界。
    重商主义者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而对外贸易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都铎王朝的统治者放眼世界,把目光从狭小的海岛移往遥远的海外,把本国经济纳入世界经济范畴,以海外市场作导向,建立起外向型经济模式,积极推动本国经济走向世界,努力开拓世界市场。
    英国对外开拓市场是全方位的:
    向西,它开拓了美洲市场。在纽芬兰岛建立了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渔业区,在弗吉尼亚建立垦殖区。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的殖民地弗吉尼亚。然后,英国不断扩大殖民地的范围,逐步侵占北美辽阔的土地,把这里发展为英国的工业原料基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向北,英国与俄罗斯建立商业贸易联系,并以此为基地开辟中亚市场。并为英国商人谋取了极为有利的贸易优惠权。经玛丽女王批准,英国商人正式建立了“莫斯科公司”,专门经营俄罗斯、中亚、波斯一带的贸易。英国商人又创办了“东方公司”,专门经营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贸易,迫使长期垄断该地区贸易的汉萨同盟分权让利。
    向南,英国与北非、西非国家发展商业往来。伊丽莎白女王上台以后,英国在北非和西非的贸易活动更加频繁和扩大了。1585年,英国成立了“摩洛哥公司”。1588年,又成立了“几内亚公司”。这些地区垄断性的商业集团纷纷前往非洲,从事不平等的贸易掠夺,乃至贩运黑奴。
    向东,英国恢复了与地中海地区的贸易往来,打通了与印度等东方国家的贸易。都铎王朝早期,英国曾与地中海地区有过贸易往来,后来因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而中断。
    1571年,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战胜了奥斯曼土耳其海军,为英国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商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1580年,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拉德三世表示愿意与英国通商。于是,伊丽莎白女王于1581年正式向“利凡特公司”颁发贸易专利证书,允许该公司垄断对奥斯曼土耳其的贸易,期限为7年。而且,女王本人也向该公司秘密投资4万英镑,占了该公司全部资产的一半。英国通过“利凡特公司”每年向奥斯曼土耳其出口价值约15万英镑的呢绒。
    英国的殖民贸易触角开始伸向东方的印度,1600年,伦敦商人在伊丽莎白女王的支持下成立了著名的“东印度公司”,该公司享有对好望角以东的国家特别是印度进行贸易的垄断权。
    到17世纪,英国商人的足迹几乎遍及世界各地,空前地突破了封建农本经济的闭塞状态,将英国经济纳入了世界经济运行的轨道。尽管他们是以暴力掠夺的方式进行贸易,但是他们所开辟的广阔市场以及所获得的大量廉价的原料和金银财富,为英国经济注入了活力。来自海外的金银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英国,变成资本,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经济飞速发展,使英国经济迅速壮大,成为世界首富。
    消极影响
    由于重商主义本身的缺陷,加上统治阶级的局限性,重商主义政策也有其消极影响。
    首先,导致英国经济发展比例失调。重商主义强调贸易出超,在贸易顺差中积累货币为主要宗旨,因而国内的商品生产必须服从外贸出口的需要。因此,英国政府对那些产品可以在海外高价销售的生产部门和行业加以特别的保护和扶植,这就造成了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比例失调的现象。
    其次,导致币制贬值,通货膨胀。都铎王朝时期,由于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手工工场和城市人口猛增,造成原料和粮食常常供不应求,导致物价飞涨。统治阶级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曾经多次改铸低质货币。再加上对外贸易掠夺使大量金银流入英国,导致金银贬值,通货膨胀。
    再次,血腥立法给人民带来灾难。因圈地运动产生的大量失地农民,许多都成为社会上的游闲人员。而为了保证各行业的劳力供应,英国政府不断颁布极其严厉的强迫游闲人员就业的法令,因其法令具有血腥味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