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的作文你会写吗?来比一比张居正和俾斯麦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8:11:26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作为明朝最著名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名字很多人都相当熟悉了;而作为19世纪下半叶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铁血宰相俾斯麦也是闻名遐迩。这两个人能扯上什么关系呢?
1902年京师大学堂的“高考作文”标题是《张居正毕士马克优劣论》,其中“毕士马克”现在通译为俾斯麦,显然,这是一个属于比较政治学范畴的考题。 昨天下午,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俞汝捷在家中接待了北大校史馆、档案馆馆长马建钧,将范熙壬先生1902年考取京师大学堂获得第一名的“作文试卷”,捐赠给北京大学。 记者在现场看到,1902年京师大学堂的“高考作文”标题是《张居正毕士马克优劣论》,其中“毕士马克”现在通译为俾斯麦,显然,这是一个属于比较政治学范畴的考题。范熙壬的文章共计千余字,全篇以毛笔小楷写就,谈的是张居正与俾斯麦在全然不同的时代地域推行的改革实践和成功经验,最后落脚到晚清现实:“吁嗟乎!沧海横流,亭亭岛屿;风雨如晦,嘐嘐鸡鸣。吾中国今日安得而有张居正、毕士马克者?” 俞汝捷先生的解释是,经过八国联军入侵和辛丑条约签订,人们痛定思痛,正迫切地想从前朝、从西方寻觅救国之途,而朝廷也正在推行所谓“新政”。 范熙壬(1878—1938)祖籍湖北黄陂,系张之洞在两湖书院的得意门生。在1897年的乡试中,他与父亲范轼同科中举。翌年赴京,父亲通过会试、殿试,得中进士,范熙壬落榜,但父子俩都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公车上书”。戊戌变法失败后,父子俩匆匆离京避祸,后范轼因在“两宫西狩”时有所建言,得以重返北京任职,范熙壬随父回京后也获任内阁中书。1902年京师大学堂恢复招生,范熙壬以京官身份报考京师大学堂仕学馆,随即在初试和复试中均获得第一名。 民国成立后,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曾任民国教育部次长的傅岳棻是范轼门生,经范熙壬商请,傅让人从前清旧档中找出范熙壬的试卷。这张试卷和范熙壬的手稿、藏书本来一直由范熙壬之子范延中保存在台湾家中,近年才邮至武汉,交给范熙壬之女范亚维,希望能捐赠给合适的部门。俞汝捷系范亚维女婿,是他建议将范熙壬试卷捐给北大,手稿捐给湖北省博物馆,藏书则捐给湖北省图书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