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安德罗波夫不死,在任时间长一些,苏联会解体吗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2:11:51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安德罗波夫 安德罗波夫虽然在任时间至于1年零3个月,而且其中有8个多月的时间一直缠绵病榻,但是他实施的改革受到广泛的支持。很多人认为安德罗波夫改革的思维和邓小平很相似,所有有历史学家指出,如果安德罗波夫不死,或者在位时间稍微长一点,或许能够拯救苏联于危难之中,苏联也不至于会解体。不过,本文的笔者认为,苏联解体的问题早已积重难返,不可能是一人之力可以力挽狂澜的。 喜爱文学的“克格勃主席”如何登上权力顶峰 斯大林1922年当总书记时43岁,赫鲁晓夫行使最高领导权时58岁,勃列日涅夫1964年从赫鲁晓夫手里“抢”过权力时也是58岁。安德罗波夫当上总书记则是69岁——算得上是苏联历史上最老的新任总书记。 安德罗波夫1914年出生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境内的一个铁路工人家庭,戈尔巴乔夫后来就是该边疆区党委书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安德罗波夫幼年失怙,14岁独立生活,当过搬运工,做过电影放映员和报务员,18岁在伏尔加河上当水手,学到了很多东西。后来他常说:“生活就像湿漉漉的甲板,要想在上面不滑倒,就得一步步慢慢挪,而且每挪一步都要选好下脚的地方。” 水运专科学校毕业后,安德罗波夫进入一家造船厂工作,任工厂共青团组织委员,1939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54年任苏联驻匈牙利特命全权大使,从此开始他真正的政治生涯。1956年积极参与了匈牙利事件的解决。1957年回莫斯科任苏共中央联络部部长,主管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相关事务,曾多次随赫鲁晓夫出访东欧国家。赫鲁晓夫下台后,又多次随同勃列日涅夫出访和参加东欧各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 1967年5月,安德罗波夫被任命为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对内是秘密警察的上司,对外是苏联间谍组织克格勃的主席;一个月后当上政治局候补委员,1973年4月当上政治局委员。1976年安德罗波夫被任命为大将,统帅25万边防军;1980年当选最高苏维埃代表。 勃列日涅夫任命一名党的干部当克格勃头目,显然是为了强化克格勃组织,把它置于党的监督之下。在安德罗波夫的领导下,克格勃人员扩编,预算增加,活动范围扩大。(后来成为俄罗斯总统的普京也曾加入他的队伍)安德罗波夫还提出扩建精神病院、形成全苏联精神病院网络的计划,以此收容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病”患者,从而维护苏联的国家制度。 安德罗波夫的这种想法与赫鲁晓夫如出一辙。赫鲁晓夫曾公开宣布,在共产主义条件下,只有精神不正常的人才会犯罪,只有他们才会反对现行社会制度。安德罗波夫还主张把政治犯流放到全苏联最寒冷的雅库斯特的北极圈去,这可以“让他们头脑冷静冷静”。比流放更狠的是驱逐出境。当年柯西金建议将索尔仁尼琴放逐到苏联北部的上扬斯克(俄罗斯最冷的地方之一,也是沙皇政治犯的流放地),安德罗波夫则把索翁驱逐出境。 安德罗波夫能够在勃列日涅夫病逝后接掌苏联,首先是得到了后者的认可。 勃列日涅夫是在二战的出生入死中成长为苏联领导人的,推翻赫鲁晓夫后上台。有一次他出访罗马尼亚,途中念念不忘与当年二战的老朋友于故地欢聚畅饮,讲话稿的任务交给了时任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安德罗波夫。安德罗波夫喜好文学,也有胜人一筹的文字表达能力,他为勃列日涅夫撰写了一篇辞藻极为华美的祝酒词,将那天的欢聚气氛营造得出人意料。勃列日涅夫一直记得此事。安德罗波夫在苏共中央的地位从此快速上升,不久便执掌克格勃,并成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勃列日涅夫对安德罗波夫评价极高,不仅因为后者讲话稿写得漂亮——安氏确实是一位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勃列日涅夫在一次谈党的建设的讲话中说:“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不止一次地强调指出,光是先锋队不可能建成新社会,他说,先锋队只有当它不脱离自己领导的群众并真正引导群众前进时,才能完成其先锋队的任务……在这里,我想用几句话说说一位多年来党的工作把我们与他联系在一起的人,这就是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我高度评价他富有党性的谦虚精神、人道主义、实事求是的优秀品质。他经历了共青团和党的工作的漫长而光荣的历程。我非常器重这样的人。” 安德罗波夫因患眼疾一直戴着“蛤蟆镜”,被西方社会看作克格勃总头目的标志。其实他个性鲜明,天赋极高,书卷气浓。只从外表看,安德罗波夫更像一位儒雅学者。 拯救苏联的“改革三板斧” 安德罗波夫从勃列日涅夫手中接过的苏联,表面尚算稳定,实际却是千疮百孔:农业和消费品工业濒临崩溃;东欧“离心离德”,苏共的控制力不从心;在科学技术上已降为二等强国。更严重的是,苏共高层特权腐败问题严重,整个党越来越脱离群众。 安德罗波夫是个明白人。首次主持中央全会时他就承认,苏共领导集团高高在上,对自己领导的社会一无所知。他警告说:“苏联的主要危险不是来自世界帝国主义,而是来自人民的困苦贫穷。”怎么办?作为总书记,要领导党和国家向前走,就必须改革。 第一板斧:毫不留情反腐肃贪。安德罗波夫首先把改进党的作风作为突破口。他在担任苏共总书记的就职演讲中大声疾呼:“向任何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作更有力的斗争。” 上台伊始,安德罗波夫坚决地拉开了反腐肃贪运动的帷幕。早在担任克格勃主席时,他就与党内腐败分子斗争过,可惜当时权力有限,许多案子无法办理。现在,他雷厉风行地将斗争矛头直指官僚阶层。从1982年11月至1983年底,仅党中央、政府部长和州党委第一书记以上的高级干部,因贪污受贿或渎职而被撤换的达90多人,包括内务部部长谢洛科夫,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勃列日涅夫的女婿丘尔巴诺夫。150个州级领导人中,47名被撤职。安德罗波夫甚至枪毙了勃列日涅夫的好友、工业技术出口局局长斯米利亚科夫,以及专门为勃列日涅夫一家和其他权贵提供短缺食品的莫斯科第一食品商场美食部经理索科洛夫。 以往关押“阶级敌人”的政治监狱,首次塞满了腐败官僚,极大地缓和了人民的愤怒情绪。安德罗波夫被人民看作是彼得大帝、斯大林那样的铁腕人物,同时也是“明君英主”。 然而,安德罗波夫把长期盘踞在安乐窝里的近1/3高官赶走后,选择干部的余地并不大,只能用自己熟悉并信任的克格勃干部取而代之。在安德罗波夫时代,13名政治局委员中有3名是克格勃将军,比例超过斯大林重用贝利亚时期。 第二板斧:大张旗鼓整顿劳动纪律。石油和伏特加这两种液体是苏联经济的重要支柱。但“伏特加”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的社会现实,让任何一位苏联领导人都无法轻松面对。 根据安德罗波夫的倡议,1982年12月开始了加强劳动纪律的运动,反对在生产岗位上酗酒。安德罗波夫没有妄想改变苏联老百姓的生活习性,他曾说过:“光喝汤不喝酒,不是傻瓜就是木头。”因此他没有开展全面的反酗酒运动,也没有像赫鲁晓夫那样提高酒价。他甚至让一种普通牌子的伏特加酒降价,老百姓马上称这种酒为“安德罗波夫卡”。安德罗波夫要从“源头”上控制酒。他想了个妙招:规定商店开始售酒的时间从每天上午10时推迟到中午12时。俄国酒鬼今日有酒今日醉,当天买酒当天喝,12时才开始卖酒,让酒鬼一早醒来无酒可喝,只好去上班。 整顿劳动纪律,安德罗波夫从“令行禁止”入手。他采取了驾轻就熟的克格勃办法:增加民警巡逻队的规模和民众纠察小组的数量,在莫斯科的大街小巷、公园里,在普通的莫斯科澡堂、美容厅、高级理发厅、排队买紧俏商品的队伍里,在郊区火车上和电影院里,进行广泛搜捕和检查证件。没带证件的公民常被带到附近民警分局去“查明身份”:如系在职人员,上班时为何闲逛?看电影的人是否占用了工作时间? 这种粗暴的办法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和反弹,也引起了党代会上的批评。1983年1月,安德罗波夫决定取消“拉网”式的群众性检查运动,改为从制度上着手建设。对这段历史,俄罗斯新电影《天神的忌妒》有详尽描绘。 第三板斧:试水改革经济体制。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斯大林到赫鲁晓夫时代发挥过极强威力,“苏联模式”使一个农业国在短短30年间成为现代工业和军事强国。 然而,经过勃列日涅夫时代的长期停滞,计划经济下劳动者的积极性难以调动、物质普遍短缺的弊端越来越严重。安德罗波夫要打破计划经济的一统天下,得在调动人们劳动积极性上想办法。他的改革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推行农业集体和家庭承包制,鼓励多收获者多得;第二,在工业和建筑业中推广承包作业队;第三,扩大国营和集体企业的自主权,努力提高质量、提高效率。 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1983年苏联工业产值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扭转了多年来增长率不断下降甚至完不成计划的消沉局面;农业产值增长了5%,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3.5%;职工报酬有较明显增长;商店货架上空空如也的景象得到明显改善。 他不可能改变历史 安德罗波夫公开承认苏联制度缺乏民主,明白苏联社会亟待变革,但作为稳健的政治家,他谨慎而行,颇有“摸着石头过河”的特点。他的改革目的不是放弃社会主义,而是为了让社会主义制度更好地运作从而改善人民生活。 假设给安德罗波夫更长的执政时间,让他的“三板斧”充分发挥作用,苏联日后局面会因此而变么?笔者以为不太可能:一、安德罗波夫虽然对苏式社会主义弊病有所了解,但许多问题积重难返,他生前已经看到处理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两者关系之难。二、他对“怎么干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并无清晰主见。三、他只是单打独斗,没有在苏共中央形成一个思想解放、有共同改革目标的领导班子,这一点也是最关键的。四、他没有开放的心胸,“冷战”思维依然浓重。安德罗波夫病重时,有人建议请西方名医会诊。安德罗波夫说:“我们一直说我们的制度优越,现在最高领导人生病,反倒要求助于西方医师,我宁死也不干。” 1983年夏,安德罗波夫的健康状况突然急剧恶化:以前他在办公室里接待来人时,总是出门迎接、招呼,这时已不能从桌旁起身,只是伸出一只手来,行动愈来愈吃力了。他不得不接受血液透析治疗…… 苏共中央机关里有人窃喜,对他们而言,安德罗波夫的病简直成了天赐良机。这时的安德罗波夫,只得急匆匆地将许多重要工作交给戈尔巴乔夫。1984年2月9日,安德罗波夫壮志未酬撒手而去,终年70岁。 戈尔巴乔夫在经过契尔年科的短暂过渡后,登上了苏共总书记的宝座。他并没有沿着安德罗波夫的改革之路走下去,苏联分崩离析的种子已经埋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