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野史秘闻 > 野史趣闻 >

明末的一些奇葩“惊艳”景象!这样的明朝不垮才是奇迹!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末的一些奇葩“惊艳”景象!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朝万历年间,一位闲居乡村多年的退休官员李乐,偶尔进一次城,就被迎面撞见的年轻人给吓到了:只见那些顶着“秀才”功名的青年才俊们,各个涂着浓艳的妆,穿着五彩缤纷的“性感”衣服,如同一个个妖艳美妇般招摇过市。这“华丽”的景象,把“老脑筋”的李乐当场看得热泪盈眶,回家后就愤怒赋诗一首:“昨日入城敦,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其实,这么“争奇斗艳”的场面,李乐老先生也并非第一次撞到。嘉靖年间,当他还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秀才时,与众秀才一道去拜见知府。同行的有一位家世背景强大的曹秀才,也是一派浓妆艳抹的打扮,站在一群秀才间十分扎眼。气得知府大人也当面怒斥一句:“生非娼优家子弟乎?何盛妆如此?”顿时惹得秀才们一片哄堂大笑,把这二世祖臊得满脸通红。谁知几十年后,当年那惹人笑的“惊艳”,竟已成时尚。
    放在晚明年间,李乐看到的“惊艳”一幕,只是冰山一角。明末商品经济发达,城市文化日新月异,昔日森严的服饰制度,早被冲得支离破碎,全新的服饰风尚层出不穷,以《客座赘语》等明代文献形容,南京苏州等大城市的服饰,两三年就要“过时”。作为社会支柱的读书人,也成了这股风潮里的弄潮儿。但发展到万历年间,明朝读书人的这股风潮,却是严重跑偏,还出现了炫耀奇装异服的“服妖”。他们往往用红丝束发,穿着花花绿绿的奇特衣服。有人喜欢穿着女装,在闹市里纵酒狂歌,也有人喜欢浓妆艳抹,穿着纸制的帽子招摇。总之就是怎么古怪怎么来,只要越“妖”,就能迅速红一场,引得各地读书人纷纷跟风。然后,就有了李乐老先生眼里,无比辣眼睛的时尚。
    

    图:明代比甲,原是妇女穿的,明朝后期成了男子常穿服装
    而与这时尚对应的,就是晚明的读书人,越演越烈的奢靡风。单以穿衣来说,昔日明朝读书人“朴实”的穿着风尚,明末时早无影无踪。只要顶着读书人头衔的“精英”,哪怕兜里没几个钱,衣服也要极度考究。比如在万历年间时,湖罗衣料还是大部分秀才消费不起的奢侈品。但到了明末崇祯年间,明朝秀才们几乎人人一件湖罗衫,以至于谁要不用湖罗衣料,必然要被人嘲笑。单看这华丽景象,根本看不到亡国模样。
    这“华丽”景象背后,更有明朝读书人价值观的变化。比起明朝中期以前的“朴实”士风来,明末的读书人,却更追求现实的享乐。这事,也可以看看与“服妖”同样“惊艳”的明代饮食。明末的读书人,饮宴交游早已成风,菜品也极至讲究。何良俊笔下的明朝隆庆年间的松江,士大夫的宴会就是“水陆必陈”,而且“三日一小请五日一大宴”。《阅世编》里的明朝崇祯年间,每次“精英”宴会,就是珍馐佳肴数十种,场面十分“大气”。
    除了“食不厌精”的饮食与“惊艳”的服饰,各种娱乐活动也越发火热。比如赌博,明末时杭州府一次抓赌,就当场抓出了数十名秀才。又比如秦淮河畔的风月场所,读书人就是出名的熟客,以至于清代诗人秦际虞都写诗赞叹当年“盛况”:福慧几生修得到,家家夫婿是东林。
    

    这样的环境下,明代读书人的理想追求何在?无论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还是潜心做学问的坚忍,在那个年代,都成了格格不入的非主流。读书人之间浮躁之气弥漫。比如号称“清流”的明末复社里,那些满口“家国天下”的激昂学子,好些人不过是想借此获得“荐举”,获得一步登天的良机。《复社记略》就形容说“而嗜名躁进,逐臭慕膻之徒,亦多窜于其中矣。”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北京城破时,周钟等复社精英们,几乎不假思索,转头就做了叛徒。
    如此“逐臭慕膻”的氛围,有时认真奋斗,更像一种笑话:大英雄顾炎武年轻时读书,就以匡扶天下为目标,坚持习武练剑,没想到却被一帮浓妆艳抹的同学们嘻嘻哈哈嘲笑。甚至每当顾炎武咬牙苦练时,他们就搔首弄姿起哄,还给顾炎武起名叫“顾怪”。多年后,当顾炎武慨然踏上抗清战场时,当年那些“争奇斗艳”的同学们,早已做了鸟兽散。
    

    在这“惊艳”的景象下,晚明王朝的政风,也是加剧恶化:既然读书人都以奢靡享乐为追求,那么待到科举入仕,当然就更以财富名利为追求。特别是到了风雨飘摇的明末,读书人的满腹才华,更“开发”到了搂钱上:直接侵吞白银?那就显得老土,一开始是把白银兑换成黄金,后来干脆把黄金兑换成古玩与工艺品,收钱都收这类“优雅品”,美其名曰“雅贿”。优雅的迎来送往间,大明王朝的政风堕落无极限,直至陷入万劫不复。为什么看上去繁华的明王朝,会在十七世纪突然山河变色?不妨好好看看晚明“惊艳”景象下,那几乎垮掉的一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