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新时代民族工作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党中央十分重视民族工作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在民族工作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工作部署和理论创新。以新时代民族工作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的经验总结为主要目的和梳理主线,围绕边疆民族宗教统战工作理论创新和治理经验制度化、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小康化均等化、基于“两个共同”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城市成为各民族“三交”的新平台、筑牢民族团结的人心防线和网络空间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途径等总结新时代民族工作新发展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局面、新气象。
    关键词:新时代,民族工作,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作者简介:王延中(1963-),男,山东东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民族理论、劳动社会保障、区域发展。章昌平(1981-),男,通讯作者,浙江临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族理论、民族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暨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专项“21 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13@ ZH001) 的阶段性成果。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在理论与实践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创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加强。一方面,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对以往的成就与经验进行总结,通过组织民族与边疆地区基层调研、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及其他专题会议、出台政策法规文件等多个层面推进民族工作的完善与创新。对事关民族工作、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局和长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对当前和未来的工作做出了极具前瞻性的重大决策部署,精辟地概括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丰富内涵,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和拓展这条道路的基本要求、重点难点和关键所在。[1]这些重要论述,既阐明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顶层设计,也指明了民族工作的创新理论和创新政策,更指出了民族工作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为我国的民族工作提供了前进方向、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另一方面,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实践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进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稳步推进,为2020 年各族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在此背景下,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进行总结也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学者们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围绕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召开有关民族工作的重要会议以及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进行分析和总结,阐述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理论。研究成果包含对习近平同志关于新时代、新形势下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梳理与学习体会,[1-3]对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党的十九大等重要会议精神的解读,[4,5]论述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理论形成标志、深刻内涵、主要内容和意义、地位等。[6]研究成果梳理了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产生的现实背景和重要理论渊源;[7,8]从认识论、方法论、重点论、战略论与实践论等多个维度阐述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基本前提、方法原则和重点环节,[9]系统总结了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理论的理论内涵和主要内容;[10-12]从民族工作方法论创新发展、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民族区域自治、意识形态等视角对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理论进行阐述;[13-17]认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结构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18]为新时代“怎样认识民族工作、怎样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和基本遵循,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等特点。[19]二是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基本成效、实践经验、总体特征与主要方向、重点领域、发展趋势等内容展开了丰富的探讨。认为十八大以来在民族工作领域打出了多个“组合拳”,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促进民族地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确保民族地区长治久安、提高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等方面开展了丰富的实践,取得了民族理论创新化和民族工作专业化、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与经验制度化、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小康化与均等化、民族团结进步载体多样化与示范化、民族工作中国智慧理论化与国际化、民族工作覆盖范围内地化与城市化等重要成效,呈现地位特殊化、价值人本化、表达大众化、思路科学化、发展阶段性等特征
    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之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也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学者们对其理论来源和提出过程进行分析,认为马克思主义民族融合理论及其中国化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思想的重要理论依据,而21世纪以来国内民族关系及问题出现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则是其提出的现实背景,其提出和发展过程的重要节点包含了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2014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22,23]从理论上阐述了“三交”思想的内在逻辑、中国特点和逻辑进路,认为三者是一个层级递进的关系结构,存在一定的时空逻辑和动力机制;在中国场景中包含了共同团结奋斗的时代主题、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要义以及在多元一体格局中如何处理好“多与少”、“母和子”、“浓与淡”三种关系的辩证统一;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要凝聚共性、尊重差异和开放包容。[24]构建了社会互动过程、民族交往心理结构、文化适应策略和族际接触理论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促进机制,促进双语教育、加强民族交往认知、加强民族文化适应策略引导和加强民族接触与互动被认为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现机制。[25]对广西、河南、四川、广东、江苏、安徽等地的实证案例进行了研究,分析各地的历史经验、影响要素、互动空间和深化路径,[26-28]对国外推动民族“三交”的模式经验也进行了介绍。[29]形成了民族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视角,探讨了互嵌式社区建设、文化涵化、网络交流等实践途径。[30-32]
    综上所述,新时代民族工作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受到学者们的高度关注。但目前的研究成果更多的侧重理论创新的层面,对新时代民族工作实践总结的文献较少。民族“三交”思想的研究则存在较为分散、理论性和系统性稍显不足的情况。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工作实践取得了哪些具体成就、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哪些实践途径?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处理区域自治的制度安排、民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全面发展、少数民族人口跨区域流动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不同层次的关系,如何处理城市民族工作、互联网交流等新现象新问题需要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回答。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为民族工作提供了发展方向和行动指南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确立了指导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时代背景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33]也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新进展,审时度势、因时制宜做出的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蕴含了丰富的内涵,体现了新的发展要求和发展特征,对我们准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发展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宏大时代背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崭新时代基点。首先,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表述出特定社会历史阶段的范畴。[34]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华民族在经历了从“被奴役”到“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迎来“强起来”光明前景的历史逻辑,实现了伟大的飞跃。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我国的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其次,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需要从物质文化领域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拓展。要求我们需要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与协调、更可持续的发展。三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新的指导思想科学回答了“人类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当代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向何处去”四个重大时代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并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中国方案,不断提炼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全面推进党的执政理论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35]党的十九大系统阐释了这一理论探索,将其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33],并写入党章和宪法,成为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指明了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阶段性特征
    新时代确立的时代背景、历史方位和行动指南也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新形势与新任务。首先,必须从“八个坚持”和“四个纳入”的战略高度与发展方向来看待新时代的民族工作。“八个坚持”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四个纳入”则把民族工作前所未有提高到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高度,为如何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其次,要正确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一基本国情,认清民族地区发展的“家底”。深刻把握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和开展民族工作的立足点,正确处理好中华民族和各民族是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处理好一体与多元之间的关系。认清民族地区发展存在的不均衡、不充分,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的现状; 认清民族地区“六区”为一体的“家底”。民族地区发展要抓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要处理好外部驱动力援助和内源式增长动力培育的关系,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再次,新时代民族工作需要牢牢抓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团结奋斗这一主题。要准确把握“五个并存”的阶段性特征。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族人民应该自觉认识到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整体命运是紧紧联结在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的“中国梦”。要认识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民族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带来的根本性变化。掌握新时代民族工作“五个并存”的阶段性特征和目前民族工作的机遇与挑战、成绩与问题。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指明了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与重大任务
    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一根本任务。“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36]。要抓住这把总钥匙:一是要统筹推进国家政策支持、发达地区外部支援、民族地区内生潜力,把“最大限度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放在首位,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二是民族地区要推动精细化发展策略,紧扣各地实际,实事求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把握“四个方面、八个重点”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少数民族地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掉队,要确保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四是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攻坚,扶贫开发工作要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任务。一是要维护国家统一和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切实形成各民族交往“六个相互”的生动局面,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二是要增强“五个认同”,提高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水平,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意识,铸牢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基础。三是要加强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弘扬和践行“三个离不开”思想,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生活环境,强化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意识。四是要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能内化于心又能外化于行,引导各民族人民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指明了民族工作的总目标和新路径
    新时代民族工作应围绕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理念在民族地区、民族工作领域的实施,坚持“统一”和“自治”,“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落实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各项规定。二是要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的法治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民族问题,“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要“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都要依法打击”。三是要重视和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推动建立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积极改进工作方式和管理机制,实现切实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和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自觉遵纪守法协调发展,城市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融入城市双赢的局面。四是要加强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新时代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民族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执政能力,建立健全民族工作机构设置、完善民族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