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公主的三段婚姻 解忧公主为何谋杀亲夫?
http://www.newdu.com 2024/12/15 08:12:14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解忧公主 解忧公主刘解忧是西汉的和亲公主之一,也是被人们记住的一个和亲公主。汉武帝为巩固与乌孙的联盟、对抗匈奴,将年仅二十的解忧远嫁乌孙。解忧在乌孙经历三次婚姻,最终于古稀之年重回故土。 解忧公主的三段婚姻 第一段婚姻 公主初到乌孙时嫁给军须靡,岑陬是他过去的官号,位居右夫人的解忧公主遇到两个大难题,一是多年没有怀孕遭到冷落,匈奴公主自然十分开心;汉朝与匈奴的战事多有失利,乌孙王军须靡又因病去世。解忧公主和匈奴公主都依照乌孙国的习俗改嫁给了号称肥王的翁归靡,二是解忧公主始终位居右夫人的不利地位,始终处在亲汉派和亲匈奴派的矛盾冲突,和宫廷王位争夺战的险象环生的逆境中,忍辱负重的解忧公主志向坚定,极力维护汉朝和乌孙的联盟,致力于乌孙国的兴国之路,一点一滴的苦心经营,站稳脚跟。 第二段婚姻 丈夫岑辄死后,其堂弟翁归靡即位为王,解忧公主便依照风俗改嫁给翁归靡。就好像苍天有眼洪福降临,也是解忧公主和乌孙王翁归靡的爱情结晶,他们先后生下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不仅共享天伦之乐,还为乌孙国和汉朝的结盟谱写了崭新而辉煌的历史篇章。解忧公主的子女多才多艺,都为乌孙国的兴旺发达和西域各国倾向汉朝、反抗匈奴贵族的奴役,谋求和平共同发展做出了无私的贡献。 第三段婚姻 军须靡死的时候,因为儿子泥靡尚小,传位给堂弟翁归靡,泥靡长大后,翁归靡再让位给泥靡。 泥靡即位为王,解忧公主又再嫁泥靡,生下了鸱靡。泥靡性格狂暴,和解忧公主关系很差。解忧公主和汉朝使者卫司马魏和意、副侯任昌,定计谋杀泥靡。遂在酒宴上砍伤泥靡,泥靡逃走。其子细沈瘦围攻公主,西域都护郑吉救了公主。汉朝将魏和意、任昌处死。最后她的儿女分别做了乌孙昆莫、莎车国王、乌孙大将军、龟兹王之妻子。 解忧公主为何谋杀亲夫 按照当时的情况,进入到乌孙的并且嫁给乌孙贵族的和亲的纯粹的汉族妇女有三个,一个是细君公主,一个是解忧公主,再一个就是解忧公主的婢女被称为“汉使”的冯嫽。 细君公主在新疆有墓葬,即便这个墓葬是后人给修的衣冠冢,这个头骨也不会是细君公主,因为细君公主在乌孙停留的时间最长不超过六年,没有什么大的成就。解忧公主和亲成绩显著,曾经“三为国母”,在乌孙五十余年,但史书上明确记载她70岁那年经朝廷批准回到长安度过了余生。 再一个就是冯嫽了。冯嫽到乌孙的时候,身份只是解忧公主的婢女,可是她聪明机警,遇事有决断,特别是极富语言天才,短短时间内她就熟悉掌握了西域各国的各种语言乃至风俗习惯。在冯嫽熟悉的语言中,包括安息国语言,甚至可能也接触过罗马语言,所以她成为解忧公主的使者(实际上也就是汉朝的使者),前往西域各个国家宣谕,就是进行外交沟通活动。 当时中国丝绸的最大买家就是安息国,所以,冯嫽应该是多次去过安息国的。 除了这件事之外,冯嫽另外两件值得记录的事是: 一个是处理刺杀狂王事件。 太初二年(前103),乌孙国派人来到长安,上书汉廷为乌孙王求娶汉家公主,以此延续乌汉联盟。原来前去和亲的细君公主死了,乌孙国要再娶一位汉家公主。汉武帝答应了乌孙的请求,将在”七国之乱”中自杀的刘戊的孙女刘解忧封为公主,前往乌孙和亲。 解忧公主到乌孙后嫁给了昆莫军须靡,昆莫也译为“昆弥”,他是使乌孙中兴的猎骄靡的孙子,曾经担任过“岑陬(zou)”官职。解忧公主到了后,被封为右夫人,当时,乌孙和匈奴是同样的风俗,以左为上,而左夫人是来自匈奴的。 而听说了汉朝又来了一位和亲公主,匈奴也又派来一位匈奴公主,乌孙王当然不能拒绝,所以,此时,军须靡便有了两位匈奴夫人。后来的这位匈奴夫人的地位应当在解忧之下。 解忧公主和军须靡生活了几年没有生育,而左夫人生了一个儿子,称为“泥弥”,在军须靡病重时,泥弥尚在孩提,所以,军须靡将昆莫的位置传给了颇有才干的堂兄翁归靡,同时当着众位大臣嘱托,待泥弥长大后,再将昆莫的位置传给泥弥。 按照乌孙的风俗,不论左夫人还是右夫人,或者是后来的这个匈奴小妇人,都要再嫁给新任的昆莫,所以,这时的解忧公主就成为了翁归靡的夫人了。 解忧公主和匈奴公主都依照乌孙国的习俗改嫁给了号称“肥王”的翁归靡。婚后,解忧公主和翁归靡关系非常密切,解忧竟然一连为翁归靡生了三男二女。当然,也有一位匈奴夫人(应该不是左夫人)生了一个儿子,称为乌就屠。在解忧的帮助下和冯嫽的奔走下,西域各国对汉朝都采取了十分友好的态度,匈奴被孤立,并在汉乌联军的打击下,损失十分惨重。而且,翁归靡还立他和解忧的长子元贵靡为王储。 可惜,翁归靡在击败匈奴后染病,一命呜呼。在乌孙贵族的坚持下,元贵靡没有继承得了王位,而是遵照军须靡的遗嘱,立了左夫人之子泥弥为昆莫,号称“狂王”。 解忧按照习俗又嫁给了这个和自己儿子年龄相似的乌孙王,此时,解忧应该有50岁了。开始,她也想以自己的魅力、温柔来感化狂王,但是,在翁归靡时代,泥弥活的胆战心惊,精神上很受压抑,形成怪癖的性格,脾气暴躁,喜怒无常,甚至还虐待解忧公主,两人嫌隙越来越深。尽管这样解忧公主还和狂王生了一个儿子,想以此来化解矛盾,但没如愿以偿。乌孙国内的臣民们对狂王的印象也十分不好。这时来了两位汉使,解忧就和他们计议利用酒宴刺杀狂王。但是,刺杀未成,狂王带伤逃跑,掌握军权的狂王的儿子率领部队包围了解忧公主和汉使,多亏汉军统领组织了部队前来解围。 这且不算,从酒宴上逃跑的乌就屠深入北山,号称自己的匈奴姥姥要派军前来帮助他,此人在乌孙国内的人望很好,归附他的人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大。于是他派人袭杀了也躲藏在山里的狂王,自称“昆莫”。如此,乌孙内战一触即发。 据《资治通鉴第二十七卷》载: 初,肥王翁归靡胡妇子乌就屠,狂王伤时,惊,与诸翎侯俱去,居北山中,扬言母家匈奴兵来,故众归之;后遂袭杀狂王,自立为昆弥。是岁,汉遣破羌将军辛武贤将兵万五千人至敦煌,通渠积谷,欲以讨之。 初,楚主侍者冯,能史书,习事,尝持汉节为公主使,城郭诸国敬信之,号曰冯夫人,为乌孙右大将妻。右大将与乌就屠相爱,都护郑吉使冯夫人说乌就屠,以汉兵方出,必见灭,不如降。乌就屠恐,曰“愿得小号以自处!”帝征冯夫人,自问状;遗谒者竺次、期门甘延寿为副,送冯夫人。冯夫人锦车持节,诏乌就屠诣长罗侯赤谷城,立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皆赐印绶。破羌将军不出塞,还。后乌就屠不尽归翎侯人众,汉复遣长罗侯将三校屯赤谷,因为分别人民地界,大昆弥户六万余,小昆弥户四万余;然众心皆附小昆弥。 当初,刘解忧的侍女冯(冯嫽)熟悉历史,能够撰写文书,了解汉朝与西域各国事务,所以曾携带汉朝符节为公主出使,各城邦国对她尊敬信任,称其为冯夫人。她是乌孙右大将的妻子。右大将与乌就屠是亲密朋友,所以都护郑吉派冯劝说乌就屠:汉朝军队即将出击,乌孙必将被汉军所灭,不如归降。乌就屠感到恐慌,说道:“希望汉朝封我一个小王名号,使我得以安身。” 汉宣帝征召冯来京师,亲自询问乌孙情况,然后派冯乘坐锦车,携带皇帝符节作为正使,以谒者竺次、期门甘延寿为副使,护送冯来到乌孙,传达汉宣帝诏令,命乌就屠到赤谷城去见长罗侯常惠,立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都赐予印信、绶带。破羌将军辛武贤未曾出塞,即率兵撤回。后乌就屠不肯将翎侯的部众全部归还,于是汉朝又派长罗侯常惠率领三位军校所属部队屯兵赤谷城,为乌孙划分人口和地界,大昆弥统辖六万余户,小昆弥统辖四万余户。然而,乌孙民众全都心向小昆弥。 但无论如何,乌孙国的动乱被冯嫽和平解决了。 后两年,前51年,解忧已经70岁了,请求回国,汉宣帝批准了她的请求,冯嫽送她回到长安。二年后去世。此时,乌孙即位的新国王是元贵靡的儿子,他懦弱,治国能力也偏弱,从大局考虑,冯嫽主动申请再次前往乌孙辅政,看到她的一片忠诚,汉宣帝又给了她正使的地位前往乌孙。她的到来,使得乌孙的政局马上好转。她也勤勤恳恳的理政,诸多朝廷文书都出自她的亲笔。后来,她就死在乌孙。 当然,她愿意重来乌孙也有想念儿女孙子孙女的个人因素,但是,她是真正为乌孙和汉朝的和平相处,共同对付匈奴这个动乱因素做出贡献的人。 如此看来,这位出现在乌孙贵族墓葬的女尸就应该是冯嫽。 然而,先生调查的材料中记载,在冯嫽来往奔波的时候,她身边有个十六七岁的小女孩,是她的的孙女还是外孙女已经无法考证。冯嫽为什么会带着这个小女孩去解决乌鹫屠的事件,因为这个小女孩已经许婚给匈奴一个贵族的公子。据传这个女孩的名字叫须加,可能是因为遗传的原因她在外交语言上也极具天赋。曾经多次随冯嫽去过西域各国,也去过安息国。当时,因为西汉在西域的驻军很少,冯嫽曾经准备如果匈奴真的派兵攻打乌孙,她就命须加出使安息国请求出兵援助。刺杀狂王事件评定之后,须加还是被派往安息国,什么原因呢?因为此时的安息国已经很久没有购买汉朝费经周折运来的丝绸,造成大量丝绸积压在乌孙。须加是去了解其中的内幕。 中国与欧洲的丝绸贸易控制在安息商贾手中,除陆路外,安息国的商人还以波斯湾为中心,与东方的印度和西方的罗马商人交易。中国的丝绸无论从陆路还是海路,均需经过安息商人之手才能运抵地中海。所以,安息国大量需要中国的丝绸,可这一次已经将近一年的时间没有购买中国的丝绸,什么原因呢?原来,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帝国罗马军队已经攻进了安息国,统帅是罗马帝国三执政之一的克拉苏,他率领7个军团4万多人越过弗利剌河。于是,安息军队与罗马军队之间发生激战,正当罗马军队在进行殊死搏斗时,突然安息人展开了鲜艳夺目的军旗,有的挥动着令人眼花缭乱的丝绸条带,这使本来已经疲惫不堪的罗马军队备受惊吓,结果罗马军队败绩。安息人杀死了克拉苏,克拉苏一个儿子自杀,另外一个儿子下落不明。原本赫赫有名英勇善战的罗马军队中有2万多名战死,1万多名被俘。克拉苏的首级被传送到安息宫廷,罗马士兵被押送到安息后方。 这次使用丝绸为辅助武器战胜罗马军团的总导演就是须加。 这次彩练之舞必定要震动世界! 据有的外国历史学家考证克拉苏下落不明的那个儿子率领的那支部队大约六千余人,采取了逆向冲击的突围方式,既没有回头向叙利亚,而是迎面猛冲,冲出了安息国界,进入了乌孙和匈奴交界的位置,最后被匈奴收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