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培育凉山敬业精神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6:11:40 中国民族报(2020年1月14日 沙建华 沙马拉毅 参加讨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用“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的24字凝练总结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敬业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敬业的内涵包括爱岗、尽责、专注、钻研和奉献。敬业观与国家社会的进步、团队事业的成功、个人作为的大小都有密切关系。古人所说的“执事敬”“业精于勤荒于嬉”“专心致志,以事其业”都是对敬业精神的描述。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凉山州有彝族人口275.7万,占凉山州总人口的52.7%。凉山州资源丰富,但因为各种原因,目前仍然是深度贫困地区。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凉山州彝族聚居区的物质条件明显改善,精神文明水平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不断提升,靠手艺致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例如,凉山州盐源县北部白乌镇村民拉马阿古从事铺贴瓷砖工作已有10年之久,拥有精湛的贴砖技能,请他做工的人很多,每月有近万元的收入。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要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敬业观为抓手,通过德润人心的方式,在凉山州积极培育和践行敬业精神,更有效激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 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共同发力,开辟一条就业、乐业、敬业、精业的良性发展路线。敬业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个人获得职业成就感、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地区繁荣发展的精神动力。敬业观的教育要在各行各业全面展开,并将其纳入工作绩效评价标准,为地区的发展提供动力。 其次,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育敬业精神是时代的需求。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彝族传统文化心理需要与现代社会接轨,要引导群众从过去主要依靠家支、亲友带动就业,转向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实现自主择业,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第三,挖掘和弘扬彝族传统文化中的敬业精神。例如,彝族教育经典《玛牧特依》里,有不少教育人们勤奋、刻苦、忠诚等的思想;彝族有谚语说:“富裕人家有7把锄头,贫困人家有7杆烟杆”“一天不耕作,十天没饭吃”“竹匠穿蓑衣,木匠骑骏马,耕作戴金银”等,都体现了重视劳动的观念。要充分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里培育现代敬业精神所需要的基因,把敬业精神的培育扎根在丰厚的文化土壤里。 同时,还要充分发扬各民族间团结互助的精神。例如,在凉山州彝族聚居区一直有彝族和汉族结亲家的传统。白乌镇村民吉额巫几的汉族亲家在县城里开了餐厅,他在亲家的餐厅里做了多年学徒,现在自己也开起了餐厅,生意很好;马海妞妞是一名心灵手巧的彝族妇女,做出的彝族服装精致漂亮,她的汉族干儿子帮她开了网店,让她的彝族服饰卖向了全国,现在村里的妇女都跟她学手艺,共同致富;沙马林拉与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女孩结婚,学会了摩梭人传统建筑的营造技巧,现在沙马林拉和他的朋友有做不完的工程……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各民族团结互助,不仅让敬业精神在凉山落地生根,还为各族群众共同致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