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野史秘闻 > 野史趣闻 >

1644年的明朝竟已腐坏到这程度,大明不亡才是见鬼了

很多人都为明朝的灭亡感到惋惜,不仅仅是因为汉人政权的覆灭,更因为明朝的灭亡比较特殊:崇祯是个好皇帝,末期的明朝底子也并不太差,加上各种各样人无法控制的因素,怎么看明朝覆灭都像是历史上一个罕见的偶然。然而我们来了解一下明朝灭亡前朝臣们的所作所为,你就会发现,这样的明朝不灭亡,才是对不起老天爷。

1644年,李自成率大军直逼北京城。崇祯皇帝不甘心就这么结束,他发动全体大臣捐款,以筹集军饷继续抵抗。按照崇祯原本的打算,举国上下数以千计的大臣,最终筹个千万应该是没问题。然而到捐款那天,他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
    内阁首辅魏藻德很积极,当即捐了500两银子。太监王之心捐了1万两。而崇祯的意思是,“以三万为上等”,这些位高权重的大臣怎么说也得拿出三万两。看着这种情况,崇祯皇帝想让自己的岳父周奎开个头,做个榜样。

周奎何许人也?周奎是崇祯皇后周氏的父亲,崇祯帝登基后,周奎封为嘉定伯,赐第于苏州葑门。周家原本就为大户,成为皇亲国戚后更是一番敛财,富甲一方。然而周奎为人极其吝啬,听到崇祯要他捐十万两银子,立马开始哭穷,称“老臣安得多金?”他甚至找来发霉的大米吃,把自己装得比底层百姓还惨。然而,在崇祯三番五次恳求下,他才拿出1万两。
    然而一万两白银实在是不能满足崇祯的预期,周奎眼看无法糊弄过去,便找周皇后要钱。周皇后是个深明大义的女人,立马拿出5000两白银捐助。要知道古代皇后虽然地位显赫,但没有俸禄,因此并不富裕。然而周奎拿到这5000两后,竟然还从中贪了2000两,把剩下的一万三千两捐了出去。
    此次崇祯的捐款计划总共就酬得银两不过20万,劝京城权贵们捐款的同时,崇祯还让每一个大臣从自己故乡举出一位有能力捐款的富人,只有南直隶和浙江各举一人,“余省未及举也”。而为了逃避捐款,这些位高权重的官员与皇亲国戚竟然出演了各种各样的闹剧,有人穿着破衣服跑到大街上哭穷,有人甚至开始贴告示要变卖家产。

有一说,崇祯自己也是在装穷,李自成攻下北京后,就从国库里搜出千万两白银来,其实不然。实际上,崇祯为了拯救明朝确实是尽力了。1644年3月6日,一名叫赵士锦的官员奉命接管国库之一、工部所属的节慎库。赵士锦写了《甲申纪事》及《北归记》两篇文章,其中就提到了当时大明国库的情况:“新库中止二千三百余金。老库中止贮籍没史家资,金带犀杯衣服之类,只千余金;沅为予言,此项已准作巩驸马家公主造坟之用,待他具领状来,即应发去。外只有锦衣卫解来加纳校尉银六百两,宝元局易钱银三百两,贮书办处,为守城之用。”对此中,赵士锦感慨道:“国家之贫至此!”
    崇祯为了凑足军饷,甚至把宫里的金银器皿、大殿里的铜壶都当掉了,充作军饷。史料记载,崇祯还把宫里储存的人参等物品也变卖了。李自成攻破紫禁城时,除了少量财物,就只找到了崇祯的几件旧衣服。而明亡后,国丈周奎被迫交出现金多达70万两,各种奇珍异宝共几十大车;之前仅捐出500两银子的魏藻德,家里也搜出银子不下十万。经过一番“缴银”后,李自成硬是从这群明朝重臣身上搜出七千万两白银。相比之下,一位六旬老翁曾将自己毕生所攒的400两交给户部,支援国家。崇祯得知此事后立马封此老翁为“锦衣千户”。

实际上,在古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思想的影响下,官员自然而然地认为皇帝是最有钱的,君臣之间存在严重的猜忌。而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使基层百姓太过看重现实的利益,认为“谁做皇帝无所谓,关键是自己要有饭吃”,尤其是在明末那种灾荒之年,更没有心思响应崇祯的捐款号召了。
    据说,曾给予崇祯厚望的魏藻德在投降后,李自成为他为什么不殉国。此人竟回答说:“方求效用,那敢死。”(正要为新朝效力,咋敢死呢?)要知道,魏藻德从一介书生到内阁首辅只用了三年,而对如此器重他的崇祯皇帝尚且如此,足可以看出覆灭前的明朝,国家已经分崩离析到何种程度。这样一个病入膏肓的国家,如此不亡,才是真正地见了鬼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