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近代战争 >

鸦片战争中虎门抗英之战役


    
            虎门之战
    清道光二十一年二月(1841年2月)鸦片战争中虎门抗英战役。
    是年正月初五(1月27日),清廷接获虎门要塞第一重门户沙角、大角炮台被占奏报,道光帝下诏对英宣战,派御前大臣、皇侄奕山(1790―1878)为靖逆将军,赴广东主持战事。英军全权代表查理·义律因琦善未在单方面公布的“穿鼻草约”上签字,又获悉清廷调兵遣将,乃先发制人,乘奕山未抵广州之机,于一月下旬向虎门要塞第二重门户进逼。第二重门户是虎门要塞最险恶的中心门户,由沙角、大角向北航7里,有上横档岛、饭箩排、下横档岛3小岛横挡来路,上横档岛上建有横档炮台、永安炮台。三岛东边为珠江主航道,主航道东侧雄踞南山(亦称武山,俗名亚娘鞋山),建有威远、靖远、镇远炮台。西岸山上建有巩固炮台、蕉门炮台。林则徐督铸、安装了5000至8000斤重的大炮几十门,火力可以严密封锁江面。同时,在南山与上横档岛,南山与上、下横档岛间的饭箩排之间江面最窄、水深流急处,安装了两条拦江木排铁链:第一条长达309丈,安装大木排36个;第二条长372丈,安装大木排44个。拦江铁链可开可合,犹如“南大门”上两把金锁。由上横档岛再北进5里,又对峙着大虎山炮台和小虎山,构成虎门要塞第三重门户。但是,这些号称“金锁铜关”的防御体系尽被新任钦差大臣琦善撤除,造成海防松弛,水勇裁撤,排链冲散,各炮台守军单弱,每台不过数百人。当时负责指挥保卫虎门的是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县(淮安)人。行伍出身。道光十四年任广东水师提督。当英军进逼虎门时,他驻靖远炮台,另以潮州镇总兵李廷钰守威远炮台,马辰、多隆武守镇远炮台。他眼看海防尽撤深感痛心,恨声不已,再次派人赴广州向琦善求援。琦善仅派兵200人进行敷衍。援兵无望,关天培深知身处绝境,决心以死报国,特派家丁将其广东水师提督官印送走,把自己的几件旧衣服和几枚坠齿装入一只木匣,寄回家中以示诀别。然后来到靖远炮台,坐镇指挥。
    正月二十八日,英舰开始向虎门口集结。二月初五前,完成了进攻虎门的准备,计兵船10只、轮船3只和运输船多只。英军发现下横档岛没有设防,遂于初五下午派出炮兵分队由轮船运至该岛登陆,并连夜选择阵地,安设炮位。初六清晨,南风正盛,英军乘上风轰击横档、永安炮台。守台清军奋勇抗击,英军初未得势,到后来涨潮,复蜂拥逼近,围攻一时许,即陷。清军阵亡300人,一部分被俘,少数突围。英军攻占横档、永安炮台后,集中兵力进攻靖远、威远炮台。由于风潮不顺,直至上午11时半,两艘最大的军舰“伯兰汉”号和“麦尔威里”号才乘涨潮冒着炮火驶抵南山一里左右的水域,以右舷炮轰击威远、靖远炮台。关天培决心死守阵地,将自己的财物全部分赠将士,鼓励他们英勇杀敌。他亲燃大炮,自上午10时至下午7时,与敌激战近10小时之久。英军自炮台背后进攻,关天培身受数十创,血染衣甲,仍持刀拼杀,终因伤重力竭,弹尽援绝,最后含恨壮烈殉国。游击麦廷章(?―1841)及所部战士数十人亦英勇捐躯。虎门各炮台相继失陷。大虎山、小虎山清军不战而退。
    林则徐对关天培英勇牺牲倍感悲痛,特写挽联悼念:“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双忠同坎?(指同时战死的麦廷章),闻异类亦饮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