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略将军牺牲内幕 毛泽东朱德为他泪如雨下
http://www.newdu.com 2025/01/11 09:01:37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黄公略 在中共中央军委确定的以毛泽东为首的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中,有11位牺牲(或病逝)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他们被人们称为“中共无衔军事家”。在这11位“无衔军事家”中,有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军事家,他就是黄公略将军。 一 黄公略,原名汉魂,字家杞,1898年1月24日生于湖南湘乡县桂花乡高模冲的一个耕读之家。 黄公略自幼天资聪颖,记忆力过人,7岁时,随父读《三字经》启蒙识字,10岁入本乡峒山小学读书,毕业后,进入永丰高等小学堂就读。 在这所进步的学校里,黄公略逐渐树立了救国救民之志。他喜读兵书,也有感于张良受教于圯上老人黄石公得以精通韬略,后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建功立业的故事,便把自己的名字改作黄公略,又叫黄石。 黄公略的军旅生涯是从1916年投入湘军当兵开始的。由于他具有出色的书写绘画才能,很快得到长官的赏识,先是担任营部文书,后被送至湖南陆军讲武堂深造,毕业后晋升为连长。 在湘军中,他遇到了一生最好的朋友———彭德怀。 黄公略与彭德怀同年。相似的经历、坦诚的性格和共同的抱负,使他们一见如故,结成生死之交。他们经常在一起交谈,相约以救国爱民为宗旨,不做坏事,不贪污腐化,不扰民逞威。 1921年底,彭德怀发起组织救贫会,以救贫会为基础,湘军中就形成了一个以彭、黄为核心的秘密军人团体。他们虽然全是连排级军官,但都有一颗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 1926年春,黄公略、彭德怀所在的湘军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参加北伐,师长为周磐。 国民革命军十分重视政治工作,师政治部秘书长、共产党员段德昌和团、营政治指导员经常向部队讲授革命的道理,还在进步分子中秘密传阅《共产主义ABC》等书刊,黄公略开始对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有了初步了解。 黄公略在北伐战争中作战十分勇敢,10月10日进攻武昌时,他率领连队向宾阳门进攻,但多次冲锋均被敌人打退。他冒着炮火,身先士卒,从云梯爬上城墙,将敌人的机枪炸哑,终率部队冲上城头,他的英勇行动受到上级的嘉奖。 攻克武昌后,彭德怀升任第一团第一营营长,黄公略仍在三团当连长。 二 1927年春节过后,黄埔军校为适应北伐战争迅猛发展的需要,决定挑选一批优秀的年轻军官到高级班学习,以便为各级司令部培养高级参谋人才。黄公略通过严格的考试,被黄埔军校高级班录取。 当时黄埔军校内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跟国民党右派之间斗争十分激烈,黄公略入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便旗帜鲜明地站在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一边。不久,四一二、四一五、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相继发生,黄公略认清了蒋介石、汪精卫之流的反革命嘴脸,非常气愤。广州起义失败后,他毅然加入中国产党。 1928年初,黄埔军校高级班结业前夕,黄公略收到了彭德怀的来信,邀他毕业后仍回师工作。当时第八军第一师已改为湖南独立第五师,师长仍为周磐,彭德怀已升任该师第一团团长。彭德怀在信中说,已征得师长周磐同意,由他来办一个随营学校,同时寄来了路费。 黄公略将这一情况向党组织作了汇报,得到了党组织的同意。 1928年3月,黄公略从黄埔军校高级班毕业,回到湖南南县———彭德怀任团长的湖南独立第五师第一团驻地。 久别重逢,分外高兴。彭德怀设宴为黄公略接风洗尘,还把李灿、张荣生、李力、邓萍等救贫会的骨干邀来作陪。 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彭德怀不把黄公略当作外人,将准备举行平江起义的所有秘密、计划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 他兴致勃勃地说:“办随营学校是我们掌握骨干的好机会,周磐虽然名义上挂着校长的头衔,实际上不会来校,你大权在握,可以大展拳脚。军事教科书以湖南讲武堂的教材为蓝本,政治教材则可以使用我们救贫会的章程,不过前面得加上‘打倒新军阀’的内容……” 而经历了大屠杀的黄公略则多了一层戒备心理,想试探一下他们对蒋介石的态度。于是问道:“什么叫‘打倒新军阀’?这个新军阀究竟指的是谁?” “新军阀还能是谁?当然是蒋介石呀!”大家看黄公略严肃的样子,不像是开玩笑。 黄公略佯作怒态说:“蒋介石是我们的校长,他自北伐以来,南征北战,立下许多功劳……” 看到黄公略竟然为蒋介石说好话,彭德怀等人大惊失色。 彭德怀气愤地指责道:“公略啊!我们是多年好友,过去你说对革命事业如何如何,现在一反过去。那好吧,你走你蒋介石的阳关道,我走我艰难险阻的独木桥。”彭德怀扫了张荣生等人一眼,一声断喝:“动手!” 张荣生以迅疾的手法,抄起一条长毛巾往黄公略颈子上一缚,用力猛绞,黄的脸色立即发白。 “绞死他,将他抛尸南县河灭迹!”李立等人一边帮忙,一边骂道。 毛巾越绞越紧,黄公略脸色由白转青。他用手指朝脚后跟乱点,这个动作被细心的邓萍察觉,叫道:“慢一点,放松一些,让他好出气,跑不了的!” 邓萍把黄公略的皮鞋后跟扦开,发现里面有张薄纸,原来是中共广东省委的介绍信,大家猛吃一惊。 这时,黄公略已经窒息倒地,近半个小时才苏醒过来。 彭德怀责怪道:“公略!你这是干什么?开这样大的玩笑!” 黄公略苦笑道:“你现在当了团长,不试试,谁知道你是真革命还是假革命!广东省委还派了黄纯一、贺国中两位同志与我同来搞兵运,他们都是党员,在外面伙铺里待命。” 弄清真相,误会当即消除。第二天,黄公略与彭德怀漫步走到团部外面柳荫堤上,席地而坐,畅谈别后的情形和今后的打算。 黄公略与彭德怀计划用两年的时间,逐步控制和影响全师,届时发动大规模士兵暴动,然后效仿毛泽东割据井冈山的办法,以湖泊或山区为军事根据地,向外扩张,创造一个独立的割据局面。 黄公略关切地问彭德怀最近看些什么书?彭说他看了三本书:《共产主义ABC》、《通俗资本论》和《水浒传》。黄公略问彭德怀:“你像《水浒》上的谁?”彭自谦道:“有些类似李逵。”两人相视大笑。 三 1928年四五月间,独立第五师随营学校在南县正式成立。师长周磐主持开校仪式,宣布黄公略为校长,贺国中为教育长,黄纯一为大队长。 开学典礼后,彭德怀约集黄公略、贺国中、黄纯一3人开了一次有中共南(县)、华(容)、安(乡)特委代表张匡参加的党的会议,研究了如何通过随校培养、发展革命力量,争取在两年内以一团为核心举行全师起义的问题。 同时,根据特委指示,决定在一团成立团党委,由彭德怀任书记;随校成立分支,受一团党委领导,以黄公略为分支书记。 随校第一期共招收一百几十名学员,大部分是思想比较进步的军士,如班长、副班长、连队的文书等,也收容了少数在湖南受打击的农民协会会员。 黄公略对随校的军训抓得很严,而且处处以身作则。在国民党部队中,连以上军官一般不出操,可身为校长的黄公略不但和普通士兵一样,经常出操,还亲自喊操。 黄公略十分注意向学员灌输革命思想,常向学员讲解国民革命和农民运动的重要性及中国农民运动的特点。他虽为一校之长,但没有官架子,为人和蔼可亲,爱找学员个别谈话。在黄公略、贺国中等的熏陶下,绝大多数学员后来都参加了平江起义,不少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红军的骨干,彭绍辉上将就是其中之一。 1928年6月,随校第一期尚未结业时,独立第五师奉命开往平江“剿共”。因三团三营营长贪污被撤职,一团九连连长病故。周磐决定:黄公略调任三团三营营长;黄纯一调任九连连长;随校由贺国中负责,移驻岳州。 6月17、18日,独立第五师除随校外,全师陆续到达平江。彭德怀的一团驻县城及城南,黄公略的三团三营驻离县城60多里的东乡嘉义镇。 在独立第五师,三团团长刘济仁政治态度最为反动,对全团控制最为严密。 黄公略来到三营,面对的是怨声载道的烂摊子和刘济仁的百般刁难。经过反复考虑,他决定从士兵反映最激烈的拖欠兵饷问题入手。 兵饷问题是旧军队难以根治的痼疾,剋扣军饷喝兵血,军阀根本不顾士兵的死活。黄公略到三营后第一个动作就是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交给营部,用来改善士兵的伙食作为士兵救济金。士兵高兴地说:“我们打了几个月的仗,分文未发,新营长一到,便拿自己的钱给我们,这个营长真好。” 黄公略抓住时机进行政治宣传,启发士兵的革命觉悟,为准备平江起义打下良好的政治基础。 四 正当黄公略在三营开展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时候,1928年7月18日,中共南(县)华(容)安(乡)特委在长沙被国民党破获,查抄出一张开给特委购买油印机的通行证。独立第五师师长周磐当时正在长沙开会,一看通行证就认出是黄公略的笔迹,立即给副师长李慧根拍发密电。电文说: 南华安共产党已破获,其负责人在长沙被捕,供出黄是共产党,立即逮捕黄公略、黄纯一、贺国中三人。 周磐拍发密电时,他的马弁陈玉成在场。陈玉成是中共安插在独立第五师的秘密情报员,他不动声色地给彭德怀拍发加急电报,告知此事。彭德怀大惊,提前一步赶到平江电报局,扣留了周磐给李慧根的密电。同时,为稳住周磐,他还以李慧根的名义回电给周磐: 砥公师座,巧电奉悉。三人已遵示逮捕,随校已令开来平江,请勿念。 情况十分危急。彭德怀立即与一团党员和恰在这时到达平江的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滕代远商量决定:立即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工农红军第五军;起义日期定在7月22日;密告黄公略在嘉义率所部同时起义,配合平江城内行动,然后开来平江城内会师;密告贺国中届时率随营学校师生离开岳州,开来平江参加起义。 这时,黄公略在三营一连串的行动已引起反动团长刘济仁的怀疑。7月20日,黄公略又释放了关押在乡政府的赤卫队员黄耀南。此事为在三营当连长的刘济仁的侄儿察悉。 黄公略认为事已暴露,不能等待预定起义日期,便提前于21日下午以闹饷为名,发动全营士兵哗变,当场杀死了刘济仁的侄儿和另一反动连长,缴获了当地挨户团30多条枪,枪毙了挨户团头子,率领起义部队到平江城与彭德怀部会合。 彭德怀知道黄公略已提前起义,并取得了成功,遂于22日领导第一团官兵举行起义。贺国中也率领随营学校师生及时赶到平江参加起义。 五 1928年8月24日下午,在庆祝平江起义胜利大会上宣布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滕代远分任军长和党代表,黄公略任第四团党代表。 9月,中共红五军军委与中共湘鄂赣特委举行会议,决定将红五军与各县游击队混编为5个纵队,任命黄公略为第二纵队纵队长。 鉴于湘、鄂、赣三省敌军正向红五军“会剿”,中共红五军军委和中共湘鄂赣特委决定:一、二、三纵队由黄公略统一指挥,在平、浏、修、铜、武、万(载)一带坚持游击战争,开辟工作,保卫和发展湘鄂赣苏区;四、五纵队和军部直属队由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向南冲破敌军的包围,设法上井冈山寻找红四军。 在敌人向湘鄂赣边区大举“会剿”的日子里,在大兵压境面前,黄公略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卓越的指挥才能,紧紧依靠边区的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领导红五军一、二、三纵队在给养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灵活机动地与敌军血战,保卫和扩大了边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29年8月初,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的四、五纵队从井冈山回到了边区。8月底,黄公略率领的湘鄂赣边境红军2000余人与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的第四、五纵队1000余人在平江黄金洞、桐木桥会合。 两支部队合编为新的红五军,由彭德怀任军长、黄公略任副军长,滕代远任政治委员。合编后,士气大振,10月1日,一举攻克了长寿街。接着,从10月到11月,部队又与敌作战10余次,无役不胜,大大鼓舞边区人民恢复和巩固苏区的信心。当时,人们习惯地称新红五军为“彭黄”红军。 1929年底,中共赣南特委和中共湘赣边特委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拟将赣西南的独立二、四团及延福、富田纵队等地方部队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请求彭德怀派红五军副军长黄公略出任红六军军长,彭德怀和红五军党委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红六军成立于1930年1月,全军约3000余人。成立之初,干部异常缺乏,成分亦极其复杂,农民意识、地方观念、游击主义的习气浓厚。当时,红六军的政治委员陈毅、政治部主任毛泽覃都远在闽粤赣边未能到职。 黄公略既是军长,又是军委书记;既抓军事,又抓政治。可他在最短的时间内竟将一支地方武装提升为一支强有力的正规红军的战斗部队。 1930年2月初,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由闽西来到赣西南。6日至9日,毛泽东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赣西特委和红五、六军军委联席会议(史称二七会议)。 会议通过了《土地法》,决定通过开展分田运动掀起土地革命的狂澜,以此巩固和扩大苏区。为实行统一领导,会议决定组成红四、五、六军和赣西、赣南、闽西、东江地区的总前委,以毛泽东为书记,朱德、曾山等为常委,彭德怀、黄公略为候补常委。 会议结束后,朱、毛率红四军再度进入闽西,黄公略则按照总前委“以三个月为期分路进行游击战争”的决定,以东固山为依托,傍着原来根据地,不断开辟新的红色区域,有力地拱卫了以赣南、闽西为中心的中央苏区。 仅仅三个月,黄公略就以其一流的业绩引起毛泽东的青睐。毛泽东在《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的词中写道: 六月天兵征腐恶, 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 偏师借重黄公略。 毛泽东对黄公略及其所指挥的部队作出了很高的赞誉。黄公略是毛泽东在其诗词中赞赏的第一位红军将领,还有幸能享有此殊荣的就只有敢于横刀立马的彭德怀了。 六 1930年6月,中央军委统一各战略区域的红军编制,将红六军改编为红三军,与红四军、红十二军一起组成红一军团。当时担任这三个军军长的分别是黄公略、林彪和伍中豪。这三个人都有就读黄埔军校的经历,都非常年轻,都是才华横溢,党内称他们为朱毛麾下的“军中三骁将”。而黄公略之后又与朱德、毛泽东、彭德怀齐名,国民党常以“朱、毛、彭、黄”来代指红一方面军。 当时的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四处张贴布告,悬赏缉拿黄公略的首级,并不断提高赏格。黄公略每打一次胜仗,他的赏格就升一级,由一万元涨到五万元。当“朱、毛、彭、黄”齐名时,黄公略首级的价格被提升到十万元。迷信风水的何键还两次派兵到湘乡挖黄公略的祖坟,将他的祖父、父亲的尸骸带到长沙,丢进湘江。 在当时的中央苏区,“朱、毛、彭、黄”四位首长虽然齐名并称,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始终是毛泽东。他们这种介乎于平行与主从之间的关系曾经被别有用心的人借富田事变,掀起过一场轩然大波。 富田事变缘起于“肃反”扩大化。1930年上半年,总前委为巩固后方,在中央苏区开展了以反对AB团为重点的内部肃反。这场斗争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犯了严重的扩大化的错误。在这场事变中,最为不该的是,红二十军少数领导人错误地将仇恨的火焰对准了毛泽东。他们模仿毛泽东的笔迹,伪造了一封毛泽东给总前委秘书长古柏的信,说朱德、彭德怀、黄公略是AB团的主犯,要古柏将他们逮捕归案。 他们还将伪造的信件分别送给朱德、彭德怀、黄公略看,谎称这是从送信的人那儿搜来的,企图在红军最高领导层造成混乱和分裂。 毛泽东的书法龙飞凤舞,金钩铁画,别具一格,很难模仿。可是,伪造信不仅把字体模仿得惟妙惟肖,而且行文的口气也力求神似。这封以假乱真的信件送到朱、彭、黄手上,三人一起反复阅读这封信,很快找出了破绽。这信虽然字迹逼真,但忽略了毛泽东的一个特点,他写信,年、月、日都是用中文数字,从来不用罗马字和阿拉伯数字。 朱德与黄公略立即飞马将信送给毛泽东看。毛泽东笑着说:“你们怎么还敢将信送给我看呀?” 朱德、黄公略回答:“我们不相信这封信是你写的。” 同志之间的真诚信任,使朱、毛、彭、黄的感情更增进了一层。 1930年12月,蒋介石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围剿”。这时,有人反对毛泽东“放开两手,诱敌深入,消灭敌人”的正确战略方针。以对富田肃反问题有意见为借口,不顾大局,到处煽风点火,提出“打倒毛泽东,拥护朱彭黄”的错误口号。 在这大敌当前,党和红军面临分裂的严重时刻,具有坚强党性和敏锐的政治嗅觉的黄公略与朱德、彭德怀于12月18日联名发表公开信,明确指出“诱敌深入”的战略,“是整个一方面军总前委的策略,已不是泽东同志个人意见,所谓反对泽东同志的右倾等于无的放矢。”并郑重宣告:“目前决战在即,凡是革命的布尔什维克同志,应站在共产党总前委领导之下,一致团结,坚决消灭敌人,谁不执行这一任务,谁破坏这一任务,谁就是革命的罪人。 朱德、彭德怀、黄公略对于同志之去就,只有革命与反革命之分,没有私人拥护与否之别。”公告信,旗帜鲜明地维护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总前委的领导和一方面军的团结。由于黄公略等人的坚决态度和说服教育,终于克服了富田事变所造成的严重危机,红二十军也从赣江东岸过江来,重新回到革命的怀抱。 七 红三军在第二次反“围剿”的战斗中独当一面,全军集结于东固地区秘密设伏以待机。 一等20多天,不见敌军动静。5月15日黄昏时分,红军总部突然截获敌公秉藩第二十八师师部与留守处的明码电讯通话:“我们现驻富田,明晨出发。”留守处问:“到哪里去?”师部说:“东固。” 从富田到东固相隔20公里,只有两条大路相通,中间要经过一段叫中洞的险峻峭拔的隘路。 侦知次日驻富田方向的敌人倾巢而出后,毛泽东一直在琢磨,从东固到中洞是否确实只有两条路?还会不会有其他路径?如能抄近路争取时间就能赢得胜利,应该去请教一下“三老”。 “三老”是指老猎户、老药农、老驮商,他们经常上山打猎采药,穿山越岭,往往能够晓得一些秘道。5月15日午夜子时,毛泽东亲自赶到红三军军部。 黄公略请来老猎户洪大爷一打听,果然探出在东固到中洞的南侧还有一条鲜为人知的山间小路。两人经过商量,果断决定改变原定行军路线,请洪大爷作向导,走小路直插中洞,抢先占领将军峁、观音岩,在两侧山岭伏击经过的敌军。 5月16日上午10时许,公秉藩师从固陂圩出发,朝中洞前进。山谷之中只听到一两声鸟鸣,不要说人影,就是走兽的踪迹也没有发现。公秉藩神气活现地坐在滑竿上由两个士兵抬着,夹在行军队伍中间边走边看山景,和幕僚高谈阔论,吟诗作对。 他万万没有想到,待全师殿后部队刚离开中洞,突然随着一声炮响,山谷震荡,数千颗手榴弹从天而降,轻重机枪和步枪构成交叉火力网,将他全师人马压制在谷底。红三军来了个猛虎掏心,横扫敌阵,上万名红军战士从山岗密林中、草丛中跳出,像猛虎一样扑下山来,枪炮声、喊杀声震天撼地。顿时,敌军官兵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抱头乱窜。 一个一万多人编成的师,顷刻之间就被歼灭。公秉藩混在士兵中当了俘虏,谎称是营部的书记官,领了两块银元的遣散费,逃出苏区。 黄公略因势制变,巧妙地将阻击战演变为伏击战,并以突然、迅猛的动作打乱敌军指挥系统,为全歼公秉藩师立下头功。特别是他率军从天而降的英姿,给在白云山指挥所观战的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泽东赠给黄公略一个外号“飞将军”,并把他写入《渔家傲·反第二次围剿》: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从重霄入。 …… 这是毛泽东再一次地把黄公略写入自己的诗词中,随着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流传,黄公略———“飞将军”的美誉传遍全中国。 八 1931年6月,蒋介石亲任“围剿”总司令,调集30万人马,坐镇南昌指挥第三次“围剿”。第三次反“围剿”是黄公略参加的最后一次战役,也是最险恶的一场苦仗。 8月上旬,国民党各路军队云集在兴国周围地区,将3万红军包围得密不透风,红军处于北、东、南3面受敌和西临赣江的困境。毛泽东、朱德采取“避实就虚”的策略,在敌阵空隙之中专拣杂牌弱敌打。 黄公略率领红三军向东北方向突围。穿过敌四师的心脏,迂回到敌后方,与兄弟部队一起,首战莲塘,次战良村,击败敌四十七、五十四两个师。接着,黄公略又率部佯攻龙冈之敌,出其不意,转兵猛攻黄陂,一举歼灭了敌第八师。五天之内,三战三捷,初步稳定了局势。其后,黄公略的红三军又在老营盘战斗中再次发挥奇兵的作用。 老营盘战斗是第三次反“围剿”的收尾之仗,进攻对象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 9月7日凌晨,红三军进入老营盘预伏阵地。当黄公略从战马上下来,登上山巅举起望远镜瞭望时,只见两侧群山连绵,环山如障,便对和他一起看地形的参谋长陈奇涵说,只要堵住黄土坳,敌人就插翅难逃。陈奇涵幽默地说:“我们要让蒋介石在这里留下买路钱!” 黄公略亲自在前沿阵地上指挥七、九两师作战,九师师长考虑他的安全,将二十七团放在军部附近,留作预备队。 战斗打响后,黄公略根据敌情变化,提出必须速战速决,争取一个小时内歼灭敌人,便断然命令二十七团团长说:“预备队不要了,快上前方打敌人,动作要快,要坚决猛攻!”结果一个小时内全歼了敌蒋鼎文九师一个旅。为完全、彻底地打破敌第三次“围剿”奏响了一曲胜利的凯歌。 粉碎敌第三次“围剿”后,黄公略带领部队由西向瑞金、石城、宁都地区移动,主要任务是休整部队和拔除苏区内地主武装盘踞的土围子。 9月15日,部队行至东固附近的六渡坳时,突然三架敌机从山后窜了出来,黄公略指挥先头部队立即躲进树林隐蔽。这时,一位参谋气咻咻地跑到黄公略隐蔽的地方:“报告军长,七师还在路上行进。” 黄公略着急地说:“快通知他们就地隐蔽。” 参谋说:“他们走在大道上,两旁都是水田没有蔽护物。” “那必须把敌机全部吸引到这里来,让七师有时间隐蔽!”黄公略从隐蔽处跳出来,大喝一声:“所有机枪手听我命令,向敌机射击。” 刹那间,三架敌机冲向六渡坳,疯狂扫射。“打,狠狠地打!”黄公略夺过一个战士的步枪,对着敌机射击。 行进间的红七师听到后面地空交火的密集枪声,知道敌机正在后面轰炸,便迅速冲过开阔地带,向两边山林奔去。 红七师脱险了。但在与敌机对射中,“飞贼”的三颗子弹从黄公略右腋下穿过,顿时血流如注。 黄公略被抬往驻兴国方山的红军后方医院进行抢救,终因失血过多牺牲,年仅33岁。 黄公略用生命和热血写下了悲壮的史诗,青山为之垂泪,溪流为之呜咽!噩耗传开,中央苏区的军民同声悲恸,毛泽东、朱德泪如雨下。朱德痛惜地说:“我们有名的一个军长黄公略,被飞机击死。黄同志是智勇双全的人才,是我们顶大的损失。”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十三阿哥为什么被圈禁?受废太子事件波及?
- 下一篇:茅以升简介 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