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到生命的尽头仍在做这些 毛泽东生命的最后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2:11:46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毛泽东晚年 毛泽东到生命的最后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即使到了生命的尽头,依然放心不下整个国家和所有的人民,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为他所为祖国人民做的事而倍加感动。 1976年,毛泽东的身体每况愈下,然而,他在他生命尽头的百日里,依然以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党和国家的大事操劳,心里依然想着人民,今天我们缅怀他在百日尽头的往事,依然感人肺腑,激励后人…… 1976年5月,毛泽东两次会见外宾 1976年,毛泽东已是83岁高龄的老人,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但毛泽东是个永不服输的人,即使在他最后的日子里,还是坚持做他觉得应该做的工作,包括会见外宾。只要秘书转告他,外宾请求接见,毛泽东从不拒绝。 1976年5月12日,毛泽东会见了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会见时,毛泽东由他的贴身秘书张玉凤和孟锦云搀扶着,走到接见大厅坐在沙发上。 当李光耀来到大厅,张玉凤和孟锦云把主席扶起来,她俩赶紧隐退到屏风后面,毛泽东刚站起来与李光耀握完手,就“扑通”一声坐下了,小张和小孟在屏风后看得清清楚楚,她们惊讶得差点喊出声来,她俩最清楚毛泽东的病情,经常两腿发软,无法站立,这次突然坐下,是主席实在无法支撑,不由自主坐下的。毛泽东接见李光耀,仅寒暄几句,前后只有几分钟就迅速结束。 1976年的5月下旬,巴基斯坦总理布托来访中国,提出要会见毛泽东,当时布托已经来中国好几天了,一直等待毛泽东的会见,但由于主席身体状况不允许,所以一直没有安排。 1976年5月27日毛泽东最后一次在书房会见巴基斯坦总理布托 5月27日,布托马上要离开中国,又一次提出见毛泽东时,主席的秘书便不得不把这种要求向毛泽东报告,当时,他刚吃了安眠药,但依旧毫不犹豫地点头同意安排接见。这次会见,毛泽东已明显地面容憔悴,表情麻木,行动不便,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因此只是坐着与布托会面、握手。毛泽东问布托:你好吗?布托回答说:我很好,谢谢你。毛泽东说:我不大好,腿不大好,讲话也不好。布托说:主席创造了伟大的历史,你高举着人民革命的斗争旗帜。毛泽东谦虚地说:没有做出多少成绩。毛泽东会见布托,前后不过几分钟,然而,这是毛泽东生命尽头前的最后一次会见外宾。 此后,中央通知毛泽东不再会见来访外宾,改由相当于国家元首的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会见。结果朱德却因一次会见外宾感冒,早毛泽东两个月在1976年7月6日逝世。 1976年7月30日,毛泽东为唐山大地震遇难的民众嚎啕大哭 1976年的毛泽东更加憔悴、苍老,他以顽强的毅力同疾病斗争着。双手颤抖很厉害的他无奈之下只能接受工作人员喂饭的现实。不久,喂饭也成了难题。于是,医护人员为他配了鼻饲食谱。食物由医务专家和厨师根据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精心配制而成,每隔一段时间通过鼻孔下插着的管子注入一次。没过多久,肺心病又开始折磨他,使他常常处于严重缺氧状态,嘴唇都憋得发紫。他的鼻孔下于是又插入了氧气管。后来即便是流质食物毛泽东也无法下咽,一到嗓子便呛住,引起心脏不适,只能通过胃管进食。从保存下来的毛泽东的食谱来看,1976年7月11日前为鼻饲,7月12日至9月8日为胃管进食。其中除了8月1日到13日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进食情况较好、9月3日进食一般外,其余时间都较困难。 工作人员清晰记得,毛泽东在躺在床上动不了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停止过工作。他批阅大量文件,考虑着党和国家的大事,竭尽全力地为党、为人民继续操劳。他时刻地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知疲倦地,忘我地工作着”。毛泽东经常嘴唇发紫,浑身全是汗淋淋的,换一次床单都可以让他昏过去。生命如此脆弱,他依旧关注着国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河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的强烈地震,随后又出现多次余震。清晨,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向毛泽东报告了唐山地震情况。此时的毛泽东大多时间处在昏迷半昏迷状态,但他只要一清醒,便十分关心唐山震情。他主动问工作人员要有关地震情况的汇报材料。当他知道这场地震伤亡达24万多人,其他的损失难以估量时,他伤心地哭了。在场的医护人员,第一次亲见主席嚎啕大哭,在一旁的保健专家和医护人员的心也在流泪,因为他们深知不能和主席一同大哭,加剧主席伤感。 1976年8月1日,毛泽东临终前最后一次圈阅文件 8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唐山丰南一带抗震救灾的通报》递到了毛泽东床头,这是他生前圈阅的最后一份文件。看完报告后,毛泽东立即将主持政府工作的华国锋叫到床前,语气深沉地叮嘱华国锋:“要全力救灾,这是最要紧的。”8月4日,华国锋受毛泽东的重托,率领中央慰问团赶赴唐山,传递毛泽东和党中央对受灾群众的关怀之情。 1976年9月8日,毛泽东临终前最后一次关注的国际消息 9月8日上午,毛泽东从休克中醒过来,嘴里忽然发出微弱的声音。工作人员按照以往的习惯,连忙抓起笔和纸放到他手中,只见毛泽东艰难地移动着铅笔,费了很大的劲,慢慢地划出了3道似乎在颤抖的线,就再也没有力气了。看到工作人员并没有理解其中的含义,毛泽东非常焦急。过了好一会儿,他的手又可以慢慢抬起了,缓缓地,他在木床上敲了3下。工作人员这才反应过来,试探地问到:“主席,您是不是要看有关三木的消息?”毛泽东当即点了点头。 三木是当时日本自由党总裁、内阁总理大臣,正在参加日本国内的大选。病危之际的毛泽东还关注着三木大选的情况,关注着国际风云的变幻。 当工作人员给他读了大内参上有关三木和日本大选的消息,毛泽东满意地点点头,才平静地闭目休息一会儿。 1976年9月8日下午,毛泽东临终前最后一次看阅文件。 从8月底直至逝世,毛泽东历经多次昏迷、多次抢救,他说话已只能从喉咙里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音符。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依然没有停止思索、停止工作。他自己拿不动文件,就由秘书帮他捧着;他不能亲自读书读报,就由护士念给他听。对于国家重大新闻,他了然如心。有一张1976年9月8日的护理记录,清楚地记载着: 1时10分:看文件15分30秒…… 13时18分:看文件12分…… 16时37分:看文件30分…… 紧张的生命抢救与宁静的工作、读书展现出一幅伟人弥留前的感人画面。毛泽东的上下肢插着静脉输液导管,胸部安着心电监护导线,鼻子里插着鼻饲管,文件和书由别人用手托着。就在这种状况下,他坚持看书、看文件11次,时间共达2小时50分钟。每一次都是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看了不长的时间,就又昏迷了。 9月8日下午4时37分,毛泽东在心律失常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临终前最后看文件长达30分钟。当天下午六七点钟,毛泽东的血压开始下降,医生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抢救。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居所与世长辞,享年83岁。他以顽强拼搏的一生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