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 河北博物馆事业发展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25/01/22 10:01:23 《文物春秋》2019年第5期 李宝才 参加讨论
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新中国迎来了70周年华诞。河北省博物馆事业是在新中国的孕育下出生、成长的,并与祖国风雨同舟,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挫折。今天,分布在全省城乡的上百座博物馆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人民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精神载体。河北博物馆事业70年,经历了创业发展期、恢复稳定期、质量提升期、高速全面发展期四个阶段。 创业发展期(1949—1977年) 河北博物馆事业有100多年的历史。1902年直隶省(今河北省)天津考工厂设立陈列馆,是为河北博物馆事业的发端。但由于河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省会多次迁徙,使得整个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曲折多变。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除了天津的几所博物馆外,全省其它地方几乎没有博物馆,博物馆建设面临着从零开始的艰难局面。 1950年6月9日,河北省成立了文物管理委员会,正式开启新中国河北省文物保护的征程。文管会除开展文物、考古工作外,博物馆工作也被列为重要工作任务,河北博物馆事业开始起步。 1951年10月,针对全国各地博物馆筹备机构的成立和对旧有博物馆的改造,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发布《对地方博物馆的方针、任务、性质及发展方向的意见》,为指导地方博物馆的筹建和改造明确了方向。在此背景下,1953年4月,河北省博物馆筹备处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省的第一座博物馆,馆址位于保定市莲池西南角的松鹤园,馆舍面积1200平方米,展厅4个,办公室6间,人员编制11名。从此,河北博物馆事业中的收藏、展示、教育、研究工作拉开了帷幕,并带动全省各地掀起了博物馆建设的高潮。 在省博物馆的示范引领下,从1953年到1966年“文革”前,全省共成立博物馆、纪念馆10个,包括张家口地区博物馆、蔚县博物馆、李大钊纪念馆、承德离宫博物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定县博物馆、定县张寒晖纪念馆等。 这些博物馆、纪念馆成立后立即开展了一系列业务活动。 首先是征集文物,充实馆藏。在白手起家的困苦条件下,省博物馆接收了原省政府、冀南行署、冀中古物保管委员会在战争年代搜集的文物1000余件。1954年又接收了北京下斜街直隶同乡会畿辅先哲祠收藏的直隶名人遗物300余件,古籍图书600余册。同年,省文管会在曲阳修德寺遗址发掘出土2200余件北魏至唐代的佛教造像,除100余件送北京故宫博物院修复外,全部入藏省博物馆。1956年热河省撤销后,又接收原热河博物馆文物2000余件。1964年省文物工作队将发掘所获1万余件文物移交省博物馆收藏。 从1956年开始,为贯彻首届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精神,省博物馆率先垂范,开展了革命文物和社会主义建设实物资料的征集工作,共征集相关文物资料1万余件。同时在民间收购了大量的流散文物。受张伯驹等爱国人士向国家捐献文物的影响,省内外的爱国进步人士不断向省博物馆捐献私人收藏的文物:刘秀臣先生两次共捐献清代和民国版省内各县县志134种、168宗,其它省志及书籍100余种,文物60余件,古钱币2622枚;马本斋的家人捐献了马本斋的图章、军刀、指挥棍和马母被捕后坐过的小推车;省参事室谌厚慈主任捐献书画220余件,三希堂法帖32册,及数千张碑帖、墓志拓片等[1,2]。 其它地、市、县级博物馆在征集文物、丰富馆藏方面也表现突出,如定县博物馆在刘殿庚先生的带领下先后征集各类文物数万件。 其次是举办陈列展览,实现教育功能。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中心工作。建国初期,河北博物馆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博物馆事业中,在文物数量少、场地有限、人手不足、工作经验匮乏的不利条件下开展了各种陈列展览的实践活动。 1954年,省博物馆与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举办了《河北省出土文物》《望都壁画》展览。次年又举办了《历史文物展览》。1956年12月,省博物馆举办的《河北省农业七年成就展览》,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北农业战线的光辉成就,受到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群众的热烈欢迎。1957年,利用征集到的革命文物,又举办了《河北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革命文物展览》。为了把文物展览送到基层,1958年3月,省博物馆《革命文物流动展览》在邯郸等地各县、市、厂矿巡回展出,观众达6万余人。为了响应省文化局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进行生产建设,加强保护文物”工作的指示,同年5月至8月,省博物馆先后在唐山、秦皇岛、张家口等7个市镇举办《历史文物巡回展览》,观众多至25万人。同年还举办了小型专题展览《河北革命少年儿童展览》《银海红花——植棉模范王素梅展览》等。1959年10月,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省博物馆的《河北人民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斗争展览》,第一次将河北革命史梳理成线,用展览形式表现出来。该展览充分展示了省博物馆对河北革命史、革命文物的研究成果,展示了革命文物征集工作的成绩。同时,定县博物馆也在建国10周年举办了文物展览并向社会开放。1962年8月,定县张寒晖纪念馆的展览对外开放。1963年1月,省博物馆在天津举办了《河北抗洪抢险斗争展览会》。1965年,根据中共华北局和河北省委指示,省博物馆在正定大佛寺筹办了大型陈列《河北历史文物专题展览》。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陈列展览大多是利用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在工农业生产中发现的历史文物举办的文物展、战争年代革命题材教育展、新中国工农业发展成就展以及英雄模范人物事迹展。这些展览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热情,为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贡献了力量。 在1966年“文革”到来前,河北省的博物馆从无到有,通过征集文物、举办陈列展览,完整地实现了以物育人的教育功能,初步建立了河北文物藏品体系,培养了一批博物馆研究和管理人才,获得了一批研究成果,锻炼了博物馆队伍,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增加了精神动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为之后河北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在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动乱中,全省博物馆数量不升反降,低谷时的1975年仅剩3座博物馆,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瘫痪状态,博物馆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但是,因为有前十几年老一辈博物馆人的艰辛努力,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基础已经筑牢,事业发展的曙光即将来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