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西方“民族史学”(ethnohistory)这种学术现象出现以来,国外学界在有关其学理价值、学科属性、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等一系列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论,也取得了一定的共识。2...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论述,形成了具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重要意义的“两个共同体理念”,承继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关切国内和...
摘 要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吕思勉先是批评傅斯年在书写东北族群历史时“隐讳而不能尽言”,后又批评顾颉刚关于“民族”“汉族”等概念不宜使用的观点。吕思勉对傅斯年与顾颉刚...
摘要: 作为多民族聚居、多种文化并存的地区,新疆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疆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摘要 :作为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中重要的制度安排,社会政策是多民族国家建构国家认同、促进民族平等、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团结的一种独特且有效的手段,在民族事务治理中有着...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我们将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中华民族将迈向新的发展征程,向实现中华民...
内容提要 :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起步于西藏和平解放时期,长期以来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西藏自治区通过不懈努力,推动西藏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事业...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党和国家对当前我国发展阶段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在新的历史方位中,民族研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建...
内容提要 :西藏考古涉及的若干重大问题不仅事关西藏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也涉及对于西藏历史早期发展阶段的认识,尤其是西藏地方与中原关系的认定。西藏考古不是一个局部问题,...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有关敦煌西域藏文文献的研究是国内藏学研究、敦煌学研究的一个亮点。文章分三个阶段回顾了70年来国内敦煌西域藏文文献的研究情况。这三个阶...
【摘要】根据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国内外学界对西方历史人类学的研究和认知存在学科差别和时代差别,即不同学科的学者,往往会有不同的认识,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关认识...
摘 要 :对西藏发展成就的评价方法宜有别于中国一般省区,应更重于意识、精神、战略层面,多纵向比较和综合复杂评价。西藏排除分裂势力干扰,背靠祖国、道路坚定、充满自信,...
【摘要】面对当代全球生态危机,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及一切生命体权利和安全的绿色犯罪学立场出发,面向少数民族生态伦理资源,从“万物平等”原始自然观、“敬畏自然”...
【摘要】在现代社会,作为一种公共事件,灾难带给人类社会巨大的破坏,包括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大量伤亡。自然变迁、人类活动均可引发灾难。无论是从人类文明史、国家成长史还是...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8月28日至29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论述,形成了具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重要意义的“两个共同体理念”,承继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关切国内和...
内容提要 :在我国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党和政府70年来一直想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族地区从向自然进军发展经济,到兼顾...
内容提要 :元代汉族、蒙古族、契丹族、女真族、高句丽、渤海、回鹘、党项、畏吾儿等多族共居,文化上各族相互涵化,多元文化并存且共同发展,带来了元代经济、科技、民俗、婚...
内容提要 :民族志是关于世界上“非我族类”的记述,中国的民族志编纂传统源远流长,从《周官》的职方氏,到《史记》的《朝鲜列传》《大宛列传》《西南夷列传》以及历代正史中...
26年前,全国对口支援西藏的历程正式开启,一批批援藏干部继承“老西藏精神”,前赴后继奔赴雪域高原,用一腔热血甚至宝贵的生命,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全国对口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