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月6日,北京市史学会和国家教委社科中心联合召开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问题研讨会,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现将部分与会同志...
【编 者 按】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始,就有关注历史学命运的学者,敲响了“史学危机”的警钟,从 此,历史学向何处去,一直是萦绕在史学工作者心头的重大课题。迈入新世纪以后,历...
编者按: 6月6日,北京市史学会和国家教委社科中心联合召开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问题研讨会,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现将部分与会同志...
在中国,历史学的学科史比人类学的要长得多,传统中国史学有自己成熟的理论和方 法。不过,当代历史研究完全有必要借鉴人类学的方法。然而,人类学传入中国以来的 百年间在学...
【编 者 按】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始,就有关注历史学命运的学者,敲响了“史学危机”的警钟,从 此,历史学向何处去,一直是萦绕在史学工作者心头的重大课题。迈入新世纪以后,历...
编者按: 6月6日,北京市史学会和国家教委社科中心联合召开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问题研讨会,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现将部分与会同志...
【编 者 按】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始,就有关注历史学命运的学者,敲响了“史学危机”的警钟,从 此,历史学向何处去,一直是萦绕在史学工作者心头的重大课题。迈入新世纪以后,历...
编者按: 6月6日,北京市史学会和国家教委社科中心联合召开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问题研讨会,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现将部分与会同志...
【编 者 按】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始,就有关注历史学命运的学者,敲响了“史学危机”的警钟,从 此,历史学向何处去,一直是萦绕在史学工作者心头的重大课题。迈入新世纪以后,历...
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所遵循的基本指导理论,早在中共成立以前,中国的仁人志士 就开始宣传介绍这一理论。清末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改良派以及无政府主义者,都涉猎 过关于唯物...
编者按: 6月6日,北京市史学会和国家教委社科中心联合召开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问题研讨会,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现将部分与会同志...
近十年来,元代社会史研究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各种刊物发表有关论文近70篇,并有专著问世,内容包括婚姻、礼俗习惯、阶级结构和乡村研究等问题,本文试对这一...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的历史学在中国的成长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人员为主体的史料学派,成为活跃于中国史坛的一个重要的历...
二十世纪初古老的中国传统史学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兴起“新史学”思潮。此时,通过日本间接传入的西方实证主义史学对这一思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证主义史学倡导的探求历史发...
拙文《“选精”、“集粹”与“宋代江南农业革命”--对传统经济史研究方法的检讨》 (以下简称《检讨》)在《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上刊出后,不少同行通过口头和信件 ,就文...
考证,或称考据,是人们研究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我们了解现状,必须进行调查研 究。同样重要,历史家了解过去,必须对史料进行考证。梁启超《历史研究法》尝言: “史料不具...
【编 者 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长期主宰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范式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纠正了过去存在的某些简单化和教条化的认识,发表了大量令人耳目一新的学术...
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中国近代史著作虽然很多(注:据北京图书馆编《民国时期总书目·历史传记考古地理》(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1930-1939年间以“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世史”...
所谓史学观是指史家对史学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认识,是史家从事史学实践所必须遵循 的准则和探寻史学内在规律的关键所在。它包含了对史学性质、宗旨与功能、著史原则、撰 述...
中国近代是一个大变动的时代,伴随外国资本入侵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形成,乡村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城市近代化色彩日趋浓厚,城乡关系的传统格局轰然坍塌,开始了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