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可谓战后举行的最重要的一次国民党中央全会,它不仅全面检讨了国民党的战后政策,确立了国民党战后政策的基本走向,而且着重讨论了政治协商会议与国共关系...
前言 1909年中葡关于确定澳门界址的谈判,是一次没有结果的谈判,中葡双方的代表开了九次会议之后,在没有共识和结果的情况下结束会议,事件的发展及结果引人深思:到底是什么...
历来对中国史的研究大多不外通史与断代史,而于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则很少专门性研究。所谓转型期的含义,我认为是指朝代与朝代间,社会形态与社会形态间的转换所发生的各种变化...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我国生产资料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
在辛亥革命史上,湘籍志士以尚武精神而著称于世,产生了一代闻名遐尔的军事家,其中有开国元勋蒋翊武,有被赞誉为“武圣”的黄兴,有护国将军蔡锷,他们不愧为战场上的英雄;...
一、中国共产党处理企业党政关系的发展历史 1、民主革命时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企业,形成了厂长负责下的集体领导体制。1934年3月刘少奇发表《论国家工...
清末,清政府在西藏及当时的川滇边推行新政,时任川滇边务大臣的赵尔丰派遣程凤翔率部南下桑昂曲宗,进驻察隅,巩固边防,在中印传统边界线中方一侧的压必曲龚树立边界标志。...
近日不少学人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状不甚满意,而相对比较共同的不满即“理论”似乎被淡化;最有意思的是不少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出生的中青年研究者对那一时代经常产生涉...
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诞生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了。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文化落后的旧中国和建设新中国的客观世界的过程中,...
对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九一八”之前中日冲突的探究上。近些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研究视野有所放宽。今年是“九一八”70周年,在回首这...
在蒙古民族的历史上,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这一百多年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随着东西方交通的发展及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蒙古地区成为列强争夺...
商人与政治的研究主题,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但长期以来,学者们的研究似乎都束缚于“资产阶级”的概念体系或者“现代化”的理论取径,而对中国近世的政治、社会变迁与商...
按国际惯例和外交礼仪,一国之新政府只要在其领土内建立起实际控制的和有效的权力,他国一般都会本着“有效统治原则”表示承认,并“名从主人”按其法定国号称呼之。然在中华...
一、独特的思想背景 从1915年至1920前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更深入,更广泛的现代思想启蒙,它穿越辛亥革命前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学理层面,从实践层面全面推进了大众生...
一 所谓“分散主义”,原本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地方分散和削弱中央统一领导、各自为政、地方主义等错误倾向。中共建立全国政权前夕,曾在党内、军内进行过一次坚决反对“...
1946年春季的四平决战,是整个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两军仅有的一次战役决战,四平决战的结果,直接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终结。 东北问题与四平决战,是构成因果关系的两...
台湾问题作为中美关系中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暗礁”。美国在两岸关系中抱何种态度,是否真正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直接影响中美关系,也关系着中国统一...
一、国史研究20年的回顾及国史学科存在的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但从严格意义上说的国史研究,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19...
在近代民主革命运动中,法律斗争处于怎样的地位,护国战争作了明确的回答。护国战争的发动者们在武装反对袁世凯北洋军阀的同时,十分注重法律方面的斗争。他们运用国际法、战...
文化激进主义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一大思潮,它在本质上属于政治文化的范畴,表现出“反智论”的倾向,具有唯意志主义、民粹主义、暴力崇尚,以及强调组织化、权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