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果源 原载《文汇报》2011年6月27日 《万有文库》第一集第一种《目录学》,于1933年12月版;中国文化史丛书第二辑第一种《中国目录学史》,于1938年8月初版;《中国目录学年...
罗炳良 原载《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2期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中国境内,创造出绵延不绝的古典文明。在这个文明内涵之中,历史地理思想与文明传承观念,无疑是维...
作者:罗炳良 原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内容摘要】中国古代史家对史学本体问题的探讨,积累了相当厚重的理论遗产。在中国古代史学本体论的內涵中,史学求...
作者:汪高鑫 原载:《学习与探索》2010年4期 中国传统史学的正统观念,肇端于两汉时期。这一时期史学正统观念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重视宣扬天命王权思想,以...
乔治忠童杰 原载:《史学集刊》2010年5期 《世本》一书,是中国古代十分值得注意的史籍,中国史学史研究、历史文献学研究、先秦史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史研究,对此书均不能无所涉...
作者:瞿林东 转贴自:《史学月刊》)2010年11期 会通思想作为一种古老的宏观考察社会历史变化的历史观念,经司马迁的深刻理解和《史记》的运用与彰显,在中国史学上产生了巨大而...
作者:陈峰 原载:《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3期 中国近代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随西学的风向而动。兰克式实证史学的传入和流行,煽起史料考证之风,塑造了在民国时...
蒋重跃 原载《福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摘要] 韩非思想中存在着若干矛盾。在体系上,他主张法术势循环互补,根据是三者在某种意义上都源于名,都以法律为手段,所以才能结合为...
罗炳良 原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0年卷 摘 要:邵晋涵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乾嘉学人于经学则推戴震,于史学则推邵晋涵。但因其著述流传下来的不多,以至于身后声...
作者:李振宏 原载:《史学月刊》2011年1期 关于刘知幾史学的批判精神,学界多有论及,但由于时代的原因,以往人们对刘知幾批判精神的研究和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刘知幾的...
作者:张越 原载:《学习与探索》2011年3期 一、学术与现实:20世纪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理论趋向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在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史学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独特的地位。这...
作者:罗炳良 转贴自:《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期 中国古代史家对史学本体问题的探讨,积累了相当厚重的理论遗产。在中国古代史学本体论的内涵中,史学求真和寓义是...
作者:谢保成 转自:中华文史网 世纪之交以来,以20世纪史学为题的著论内容多为20世纪前半纪,大多分门别类,或侧重思潮、派别,或偏重人物、名著,或为专题研究、趋势分析等,...
作者:朱英 转贴自:社会科学报2011 辛亥革命史是海峡两岸史学界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近30年来,两岸学者日益打破隔绝学术交流的坚冰,在该领域研究中呈现出一些各自的特点。 大...
作者:张海鹏 原载: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1期 在罗尔纲先生诞辰llO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批准出版《罗尔纲全集》。这是学术界盼望许久的事,也是我国学术文化宝库建设中十分有意...
作者:刘永祥 转自:历史学 2011年01期 摘要:吕思勉先生是梁启超所开创新史学的承继者和实践者,一生著述宏富,尤以两部中国通史和四部断代史奠定其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
作者:李孝迁 转贴自:《学术研究》(广州)2011年2期 西方考古学三期论传入中国,始于19世纪下半叶,最初通过在华传教士的介绍而渐被国人所知,至20世纪初年已成为人人皆知的常识。...
作者:叶亚廉 转自:文汇读书周报 2012-1-20 《中国通史》的出版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认为这是我国史学界乃至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作为该书的...
作者:张剑平 原载:《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第3期 【内容提要】20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与中国共产党人息息相关,中国共产党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以毛...
作者:李来容 原载:《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5期 Academics and Politics: A Historical Review on the Academic Independent Ideology in Republican China 民国时期,随着西方近代学术观念的加速引进及传统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