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现场 南海I号,一艘宋代沉船,2007年12月,以史无前例的方式被整体打捞出水,沉睡800年后重见天日。这项奇迹工程也成为世界考古史的创举。 如今,距南海I号入住新家水晶宫广东...
不同的群体与个体之间的政治互动是由权力和影响力的模式所构成,受到符号的操控和影响,最终在典型的政治实践中稳定下来。哈罗德D. 拉斯韦尔亚伯拉罕卡普兰 人类天生就生活在社...
距今5000多年前,小麦传入了东方。经历了几个汉化过程后,它不仅完全适应了东方的土壤与气候,也适应了东方的人群,成为外来主食品种中重要的一种。正因为有了一系列的适应与改...
东汉王延寿所作《鲁灵光殿赋》描写了西汉鲁恭王刘馀在曲阜城所建灵光殿的建筑与壁画,是研究汉代美术史的重要文献。赋中许多描述,往往可以与考古发现相对照,如其中神仙岳岳...
随着中国考古学在理论方法方面的进步,以及中国考古学日益开放的步伐,用中国的考古材料重建有血有肉的中国古代历史,既是中国考古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他们对世界文明发...
中国考古学的国际视角 兼谈北京大学对我学术生涯的影响 罗泰最近几年在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参与创立国际田野考古训练班 本文要回答两个问题:其一是我在自北大留学以来的30多年...
洛阳铲,又叫探铲,是一种半圆柱形的铁铲。它的一端有柄,可以接长的白蜡杆。使用时垂直向下戳击地面,利用半圆柱形的铲可以将地下的泥土带出,并可以逐渐向下深挖,用来探测...
2014年,中国考古学史上一件值得纪念的事中国第一部大型考古学辞典《中国考古学大辞典》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这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大辞典是迄今内容最丰富的...
一、未央宫骨签形制、内容、时代、用途 未央宫中央官署遗址所出骨签63850件,其中刻字者57482件。骨签大多以牛骨为原料,颜色以白色、黄色为多;尺寸接近,一般长5.87.2、宽2.13.2、...
先民们在刀耕火种时形成的一些习惯,历经千万年的沉淀,逐渐固化而成今天中华民族的习俗。每逢春节,这些习俗总会更为集中地呈现,年复一年延续着中国文化的精髓。浓浓的年味...
伪考古学滋生的原因 读FRAUDS,MYTHS,AND MYSTERIESScience and Pseudoscience in Archaeology FRAUDS, MYTHS, AND MYSTERIESScience and Pseudoscience in Archaeology(《骗局,神话和神秘事件考古学中的科学和伪科学》)一...
盘庚迁殷:两万多商人乘船渡过黄河 商王南庚定都于奄,盘庚即位后,迁都于殷。奄,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曲阜县奄里。殷,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西北五里的小屯一带。此二地,奄在...
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四位学者编著的《中国古人类化石》一书近期出版发行。该书是对中国古人类化石资料的汇编,全书共分为24章,收集了中国境内的更新世人类...
在古老的甲骨文中已有羊字,而且,祖先在造字时就把羊和祥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羊部》云:羊,祥也。这种通借的做法是先民向往和追求吉庆祥瑞观念的物化表现...
近日在国家大剧院观看了威尔第根据法国的埃及考古学家马里耶特原著改编的歌剧《阿依达》。很多观众都对歌剧中精良的舞美印象深刻,尤其是那艘巨大的以金色羊头为标志的阿蒙神...
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的《梁启超未刊书信手迹》,收录了1926年至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考古学的次子梁思永的信。几封信里都谈到那个时期的中国考古学,其中两封述...
牛河梁第二地点积石冢(西东) 上个世纪70年代,辽宁阜新胡头沟红山文化积石冢墓地的发现及其随后的发掘,揭开了红山文化晚期墓地发掘和研究的序幕。之后,在辽宁,有喀左东山...
为了让甲骨文走出殷墟,走向全世界,甲骨文从被发现,到最后出土,经历了一次次艰难的发掘。 从1928年第一次发掘甲骨文到如今,人们发现了大约有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殷墟...
编者按 《论语》作为一部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恐怕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部古代儒家经典,其中的很多名句我们都耳熟能详。然而你可知道颜回吃饭所用的箪是什么东西?...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已是人们的共识。然而,对于中华文明是否唯一持续发展、传承至今而从未中断的文明,中外学界却有不同看法。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