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孔子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与人学习的机会,所以他后来讲过一句话,“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通过自学和多方求教,孔子在传统儒业“六艺”上,已经有了很高的造诣,已经成为一个专家,并且,对于“六艺”,他还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独立思想,他完全可以开班授徒,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于是,在30岁之前,孔子就退出仕途,不再担任季氏的委吏、乘田,而创办了私学。孔子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好学再加上过人的天赋,到他30岁的时候,他终于可以自豪地说“三十而立”了。 孔子得道于三十岁前的奔波劳碌不得志,而办学却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光明大道,所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的教育确实了得,片言只语均铭记在学生心中,成了他们后来事业成功的关键、人生的信条。在他死后,这些话被弟子们回忆起来,汇编成语录《论语》。孔子办学很成功,从来不打广告,却求知者云集。短短几十年竟教过三千多学生,而且达到博士后水平的有六七十人。 孔子办学很成功但是并不能说明孔子在世时就春风得意,孔子55岁时,因在鲁国难以实行自己的政治抱负,于是带着自己的部分学生开始周游列国。为了找到实施仁政的土壤,游历十多个国家,历时十四年,颠沛流离,倍尝艰辛,既受尽冷嘲热讽。 南子对孔子说: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面对灵性、智慧和美丽的南子,孔子又何尚不为之心动,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让他倍感煎熬,孔子却战胜了这种痛苦,将人动物性的欲望,上升到品德的至高境界,理性让他不能迎合南子的挑逗。不为美色所诱惑,不为艰难所吓倒,这正是孔子的不平凡之处。十四年的漂泊生活,如同丧家之犬,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和痛苦,但也正是这些艰难和痛苦造就了享誉中外流芳百世的孔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