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黛玉这时候的表现,黛玉忙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 黛玉这话说的很直白,意思就是,宝姐姐你别做作了,也不要死心眼不知道变通,三岁孩子都知道的戏,说出来有什么不合适的?其实黛玉总是有口无心,她知道宝钗读过这些书,听宝钗说“不大懂得”,她忍不住就当场拆穿了。 如果仅仅是黛玉这么争辩也就罢了,这时候连探春和李纨都看不下去了,也帮着黛玉分辨了一番,李纨还引经据典地说了一大堆,最后总结时说道“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怕看了邪书。这竟无妨,只管留着。” 李纨的最后一句话恰好说中了宝钗的心事,她本来就是要撇清自己的嫌疑,才说了那些话让李纨探春听到,如今听李纨这么说,又见大家好像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合适,她也就放心了。所以宝钗听说,方罢了。 这件事看似小事,却能看得出宝钗的小心翼翼,八面玲珑,明哲保身,她不能让任何不容于闺阁中的词曲字句跟自己扯上关系,碰到了不是赶紧撇清嫌疑就是躲开回避。 再举一个例子,原文第四十二回,因为惜春被贾母排了画园子的工作,宝钗就开了一个单子,准备叫人买需要用的工具颜料,黛玉开了宝钗一个玩笑,说宝钗“想必他糊涂了,把他自己的嫁妆单子也写上了。” 宝钗听了,把黛玉按在炕上,就要拧他的脸,这时候黛玉笑着央告道:“好姐姐,饶了我吧!颦儿年纪小,只知说,不知道轻重,作姐姐的教导我。姐姐不饶我,还求谁去?”众人都不解这话。只有宝钗明白,忽听他又拉扯前番说他胡看杂书的话,便不好再和他厮闹,放起他来。宝钗之所以不再跟黛玉玩笑,是怕黛玉再说出什么话来,如果泄了她的底,就不好了。 (责任编辑:admin) |